更新时间:2022-10-07 10:57
白危(1911~1984年),原名吴渤,左联作家,广东兴宁县宁中区佛子岭人。他在兴民中学读书时是青年改造社社员,后加入共青团,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一位有成就的专业作家。编译的《木刻创作法》成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中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专业技法书。由鲁迅亲自校阅并写序言。抗战期间应陶行知之邀担任育才学校教导主任。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在上海育才学校任职。1951年起从事专业创作,代表作是反映黄泛区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垦荒曲》,朴实流畅的文笔中透露出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和浓郁的泥土气息。临终前完成了另一部长篇小说《沙河坝风情》,真实生动反映了粤东的侨乡生活。
白危,30年代参加左翼新兴木刻运动,编译了中国版画史上第一本木刻讲义《木刻创作法》,由鲁迅校阅并写序言。1937年进行抗日宣传工作,主编过由毛泽东题写刊头的《战号》周刊。1938年5月到延安参观访问,写了50万字的报告文学《延安印象记》。1950年起,在国营黄泛区农场深入生活7年,创作有中篇小说《度荒》、《过关》,短篇小说《夏征》。1963年,出版长篇小说《垦荒曲》第一、二部,获得广大读者的欢迎。另一部作品《被围困的农庄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批判,1976年后选入《重放的鲜花》一书,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被围困的农庄主席》
20世纪30年代,白危积极参加左翼新兴木刻运动,在鲁迅指导帮助下。编译了中国版画史上第一本讲述木刻的书《木刻创作法》,由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民国26年(1937年)秋,在谢觉哉直接指导下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主编《战号》周刊。民国27年5月,由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介召到延安参观访问,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他在延安逗留5个多月,写了5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延安印象记》。1950年,参加黄泛区土改工作队。1952年冬起,到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深入生活7年,和人民苦乐与共,患难相处。1961起在上海文学工作者协会从事专业创作。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渡荒》、《过关》;短篇小说《夏征》。196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垦荒曲》第一、二部,但他的很有影响的特写《被围困的农庄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却受到极不公正的批判。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他的著作重新出版,《被围困的农庄主席》也选入《重放的鲜花》一书,与广大读者见面。白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冒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1984年10月到浙江宁波地区访问途中,因患脑溢血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