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0 10:27
吴茱萸五加(学名:Gamblea ciliata var. evodiifolia (Franchet) C. B. Shang et al.)是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灌木或乔木,高2-12米;枝暗色,无刺,新枝红棕色,无毛,无刺;叶有3小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纸质至革质,长6-12厘米,宽3-6厘米;伞形花序有多数或少数花,通常几个组成顶生复伞形花序,稀单生;总花梗长2-8厘米,无毛;果实球形或略长,直径5-7毫米,黑色,有4-2浅棱,宿存花柱长约2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吴茱萸五加为灌木或乔木,高2-12米;枝暗色,无刺,新枝红棕色,无毛,无刺。叶有3小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5-10厘米,密生淡棕色短柔毛,不久毛即脱落,仅叶柄先端和小叶柄相连处有锈色簇毛;小叶片纸质至革质,长6-12厘米,宽3-6厘米,中央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或卵形,先端短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狭楔形,两侧小叶片基部歪斜,较小,上面无毛,下面脉腋有簇毛,边缘全缘或有锯齿,齿有或长或短的刺尖,侧脉6-8对,两面明显,网脉明显;小叶无柄或有短柄。
伞形花序有多数或少数花,通常几个组成顶生复伞形花序,稀单生;总花梗长2-8厘米,无毛;花梗长0.8-1.5厘米,花后延长,无毛;萼长1-1.5毫米,无毛,边缘全缘;花瓣5,长卵形,长约2毫米,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丝长约2毫米;子房4-2室,花盘略扁平;花柱4-2,基部合生,中部以上离生,反曲。果实球形或略长,直径5-7毫米,黑色,有4-2浅棱,宿存花柱长约2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细梗吴茱萸五加(学名:Acanthopanax evodiifolius var. gracilis W. W. Smith),该变种和吴茱萸五加的区别在于叶通常有5小叶,小叶片下面脉腋有锈色簇毛,伞形花序的花较少,总花梗较细长,果梗长达3.5厘米。分布于中国四川(宝兴、金佛山)、云南(中甸、鹤庆)、广西(象州、资源)、贵州(纳雍)、湖北(恩施、会丰)和江西(铅山);生于海拔约2000米的森林中。
锈毛吴茱萸五加(学名:Acanthopanax evodiifolius var. ferrugineus W. W. Smith),该变种和吴茱萸五加的区别在于小叶片下面沿脉密生锈色绒毛或毛脱落变几无毛,总花梗和花梗也常有锈色绒毛。分布于中国西藏(卡马河下游、吉隆、波密、察隅、林芝)、云南(中甸、德钦)、四川(峨眉山、宝兴、金佛山)、贵州(凯里)和广西(全州、兴安);生于海拔1300-3200米的森林中。根皮在中国西藏供药用,有散风湿、强筋骨,逐瘀活血之效。
吴茱萸五加在中国分布广,西自四川和云南西部(维西、鹤庆、贡山、德钦、丽江、香格里拉、福贡、漾濞、镇雄、禄劝、景东、镇康等地),东至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和天台山、江西遂川,北起陕西太白山,南至广西中部象州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生于海拔1000-3300米的森林中。
吴茱萸五加可于夏、秋季挖根,除去须根和泥沙,用木槌敲根,使木心与皮部分离,抽去木心取皮,晒干,入药。性味:辛、微苦、温。具有祛风利湿、活血舒筋、理气化痰的功能,可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水肿、跌打损伤、劳伤咳嗽、哮喘、吐血。
【苗药】山叉叶,补祸莲:叶治皮肤病《湘蓝考》。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