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更新时间:2023-01-09 08:29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是三国时期的瓷器,1983年出土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长岗村吴墓(五号墓),现收藏于南京六朝博物馆

文物历史

1983年,南京市雨花台区长岗村建设施工时发现一片六朝墓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博物馆于1983年至1985年配合施工进行考古发掘。其中五号墓保存最为完整,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即出土于此墓。

现收藏于南京六朝博物馆。

文物特征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通高32.1厘米,口径12.6厘米,底径13.6厘米。青瓷质。圆弧形盖,盖钮作回首鸟形。盘口,束颈,圆鼓腹,平底。瓷胎白中略带灰色,外施青黄色釉。上腹一周贴塑四个铺首、两尊佛像、两个双首连体鸟,排列整齐,间隔有序,均以褐彩勾勒。胎上通体绘有褐彩纹饰,笔墨流畅,气韵生动。

此壶釉下彩绘纹饰由上至下可分盖、颈、腹三部分。盖部,鸟形盖纽两旁各饰一柿蒂纹,盖面周绘四组类似纹饰,两个人首鸟身的动物分别在一株仙草上方相对飞舞,仙草两侧各有一只动物。颈部,绘七只异兽,除两只并列外,其余几只之间皆有形状相似的半身异兽图像。腹部,绘两排持节羽人,上排有十一人,下排为十人,高低交错排列,其间绘有疏密有致、飘然欲动的仙草和云气。各部分纹饰之间,隔以折线朵花纹带或莲瓣纹带等。另外,在器盖内面,盘口的外部等部位,亦绘有一些仙草、云气、连弧、旋纹等纹饰。

制作工艺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是用褐黑彩在瓷胎上作画,然后罩透明青釉,入窑经1300℃的高温烧成。

文物价值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的出土,证明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具备烧制釉下彩瓷的先进工艺。它是中国所见以绘画艺术美化瓷器的最早典型,也是中国已知东吴、西晋时期惟一,也是最完整的陶瓷绘画艺术实物资料。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的出土,还将中国釉下彩制瓷工艺出现的时间,由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的唐代提前到三国时期,提前了大约四百年,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的釉下彩绘这一工艺,也为以后唐代长沙窑、磁州窑的釉下彩绘,乃至更晚的青花、釉里红等著名瓷器品种的出现开辟了道路,是陶瓷装饰艺术的一项重大变革。

文化寓意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彩绘中的异兽、羽人、飞鸟等均与中国古籍《山海经》和《抱朴子》记述的怪异有关。这些神话传说中的大量奇闻异事、神兽怪物,不少也是道教徒崇拜的对象。该双系壶所处的东吴末期,正是佛教东传,渐入中原大地,传播日盛,道教影响渐微之时,道教在未完全失势的情况下,尽力扩展自身在社会的影响。因此该壶彩绘装饰艺术反映的思想,正是东吴时期道教极力鼓吹的“登正”、“灵魂升入天堂”的说教。

保护措施

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