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铮

更新时间:2023-07-14 10:15

周仲铮,原名周莲荃,安徽秋浦(今东至)县人,周馥的孙女,周学辉的次女,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于福建延平外祖母家。少时,周莲奎也和其他富贵人家的大家闺秀一样,深居简出,请塾师在家教书练字学刺绣。

个人履历

人物生平

15岁时,中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周莲荃已不甘于大家闺秀的生活,她决心有朝一日要从家里跑出去,进学校念大学,像男人一样做个人。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仲铮,意为铁骨铮铮。周仲铮从此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崭新的人生之路。1921年她乘祖父去世、父母忙乱之机离家出走,在朋友介绍下到北京大学当旁听生,得到了李峙山、邓颖超等人的支持,还面见了李大钊、胡适等大学者,为此《新民意报》上登满了讨论她的文章,后来终于争取到了家庭同意让她上学的要求,并先后录取在天津北洋女师中学班和南开大学学习;1924年9月21日她又与两位同学一道从天津乘船到上海,25日再转乘法国轮船“草原号”,经过30天的航行,到了法国的马赛城,当晚又乘夜车抵达巴黎,进了巴黎政治大学学习,获得了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1940年同一位名叫克本的德国汉学家结了婚。战时又到了德国柏林,过了五年地下室生活,可谓九死一生。从1951年起,她决心学习绘画艺术并开始写书,从此绘画、写作双丰收,成了名噪海内外的知名画家和作家,从1953年起在欧洲各大城市画廊和博物馆举行个人画展,1961年6月20日在巴黎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时,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和寓居巴黎的女画家潘玉良前来观展,三人一起留下了珍贵的纪念照。1972年,联邦德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邦交,1973年中国在波恩郊外设立了大使馆,周仲铮欣喜万分,经常同丈夫克本一起到大使馆参加活动,1984年新的大使馆落成,他同居住在德国的华侨一起,替大使馆买了一架大钢琴,由北京订来两个大石狮放在使馆大门两旁,意为华侨守护着大使馆,保卫着亲爱的祖国。1978年她同丈夫克本获准回国,此后于1980、1982、1988年3次回国,4次到天津,2次受到邓颖超大姐的亲切接见。1982年9月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举办周仲铮画展,92岁的堂兄周叔弢也上楼观看,国内许多文化名人前来祝贺并题词纪念,展后她将300幅画献给了该馆。她还在天津艺术学院建立了周仲铮奖学金,学院聘请她为该院的客座教授。1993年,她获得了波恩市文学奖,并将自己100幅画运至北京炎黄艺术馆收藏。周仲铮人在国外,心向祖国。1976年4月,中国近代轴画在波恩展出,她向观众介绍了中国画今昔,成了中国人民与德国人民的友好使者。1985年5月13日,联系国际妇女会成员参观中国大使馆。

心向祖国

她还向家乡东至县寄来了书画和《乡恋》诗,诗曰:小桥流水似江南,梦里还乡总未还;愁问莱茵河上水,可能流到我家园。一年好景在于秋,紫绿红黄如绣绸;踏遍异邦冰雪地,再无乡恋使人愁。万水隔千山,思亲不可言;谁怜孤女在,欲旋而未旋。1993年,她85岁寿辰,中国大使馆设宴祝贺,大使梅兆荣赠诗一首,表达了祖国人民对她的敬仰,诗曰:“五四”小舟破重浪,天南地北经风霜;高风亮节赤子心,铮铮傲骨世人敬。

个人作品

她的创作有《小舟》、《乡恋》《金花奴》等6部著作。其中,《小舟》为自传体小说,出版后很快成为德国的畅销书并被翻译成英、法、意、荷、中等国文字。

期中有作品《必须是红红的,必须是圆圆的》被《儿童文学》摘录。

出版图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