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6 17:12
周守为,1950年11月11日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籍贯天津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
1969年3月—1975年12月,周守为在四川省仪陇县瓦子公社工作。
1975年12月—1978年3月,在四川省仪陇县交通管理站工作。
1978年3月—1982年2月,获西南石油学院采油工程学士学位。
1982年2月—1985年3月,在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采油公司工作。
1985年3月—1993年6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采油公司矿长。
1993年6月—1999年9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副总经理。
1999年9月—2000年10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其间:1999年9月—2002年7月,在西南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0年10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
2002年8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裁。
2003年12月,任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9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0年12月,不再担任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1年7月,不再担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2022年6月,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
2022年7月,任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成员。
周守为首次提出了在渤海建立四大油气开发体系、进行滚动勘探开发的思路,并开发了四大配套技术系列;他提出的“海上少井高产技术”解决了渤海大型边际油田开发难题,攻克了长距离稠油多相混输世界级难关;他倡导并与专家一道探索出了优快钻完井成套技术,使钻井效率提高近3倍;他提出的开发边际油田的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部分边际油田开发实践,为建立海上油田开发技术体系,将渤海油田建成继大庆、胜利油田之后全国第三大油田做出贡献;首次提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新模式,负责的钻井压裂适度出砂、早期注水、注水即注聚、深度调剖和电潜螺杆泵举升等创新技术在海上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领导的国家863课题“深度调剖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获得成功,为渤海油田年产量上30×106吨奠定了技术基础。
截至2021年4月,周守为发表专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截至2021年4月,周守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周守为认为,学校要紧跟国家的重大需要,加强创新研究,努力取得重大成果,以此来体现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同时,学校要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方法,而不是为了单纯地应付考试。
2022年8月13日,在“第二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作了题为《“深海一号”大气田海洋工程建设的创新实践》的专题报告。
周守为院士是中国著名海洋石油开发工程专家,在海上稠油油田开发、优快钻完井、边际油田开发及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全海式油田开发等技术领域建树良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评)
周守为是中国现代海洋石油开发技术体系建立的领军人,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新模式的奠基者。(西华大学评)
在多年的工作中,周守为一直奋战在海洋石油生产科研第一线,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重庆科技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