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17:34
周家大屋,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镇中港景区东南部,是中港景区主要景点之一,占地面积是4400平方米,景区全天开放。
周家大屋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由青石、青砖、青瓦、青木构成,内建有厢房、祠堂、小姐闺阁,大小房间132间,48个天井,屋内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在屋内周游,晴不戴帽,雨不打伞。
周家大屋历史悠久,史载乾隆戊戌年,三国东吴大将周瑜的后裔同统万公举家迁徙于此兴建而成。至今230余年,民国21年(1932)国民党通山县中学迁址周家大屋,历时三年之久,随后国民党某军26师医院曾驻扎于此。
近年来,随着九宫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周家大屋被定为九宫山特色景点,恭迎八方游客来这里住民房,赏民歌,吃农家饭,尽情享受农家乐,不忘山水情意长。
据《周氏族谱》记载,周家大屋的始祖名叫周弥浩,原为新会县河塘乡人。清顺治4年(1647年),清兵进攻广东,他和乡亲们为躲避战火四处迁徙,来到当时的高要登高四社(现在的肇庆市登高路)。清康熙55年(1716年),周弥浩的孙子周文耀携后人迁至肇庆长砦街。周文耀的二儿子周振升出生于清乾隆28年(1763年),是国子监生(当时国家最高学府的毕业生),敕封文林郎(以皇帝的诏令封赏的七品文官)。
周振升虽然在肇庆府担任七品文官,但是热衷于经商做生意,很快就发达了。清嘉庆8年(1803年),他专门从广州、上海等地请来名工巧匠,选用上等材料,精工细作1年多时间,在肇庆府衙门附近的中衙巷建成一座豪华气派的大宅院,被肇庆人称为周家大屋。
据史料记载,周振升工诗文,他创作的《阅江楼晚眺》、《包公肃祠》等诗作被收入清宣统年间编撰的《高要县志》。2004年,我市出版《包公兴端州》一书,仍然录入了他的诗作,《包公肃祠》。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周振升的后人中不乏举人、国子监。清王朝覆灭后的那几年,他的后代中仍有人考取中山大学等名校。1919年,周振升的第四代孙周芬培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出国留学,后来在香港一间大学任教。1936年,周芬培回到家乡,在肇庆中学任教。周振升的第五代孙周作煦抗战时期就是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曾是江门专区的副专员。
周作通是周振升的第五代孙,他跟许多周家子弟一样,在周家大屋长大、成家立业。周作通告诉记者,从他记事时起,周家大屋就住着50多名周振升的后人。直到改革开放后,大家才陆续搬离周家大屋,住进单位分的宿舍。
周家大屋是一座坐北朝南、布局严谨的三进清代建筑,占地面积大约1000多平方米。虽然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洗礼,它仍然保存得基本完好,成为一处珍贵的历史遗产,为文博部门研究清代中叶的建筑提供了难得的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