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6 09:08
周应聪(1900—1985年),民国2年(1913年),入上海吴淞商船学校,后并入烟台海军学校。民国8年毕业后,派往通济练习舰作练习生。民国17年,赴英国留学。民国22年回国,历任巡洋舰副舰长、驻英大使馆海军武官、海军第二舰队参谋长、练习舰队参谋长、上海海军指挥部总指挥、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首席秘书兼海军代表。民国34年,参与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海军司令部第五署少将署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吴淞商船学校、上海航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大连海运学校教授,交通部参事和高级工程师,还担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航海学会理事。病逝于北京。
周应聪(1900—1985年),早年就学于邮传部吴淞商船学校驾驶预科班,烟台北洋水师学堂毕业,曾任“通济”炮舰见习官。1927年3月12日,周应聪随部参加当时的革命军。1929年11月奉派赴英国留学。回国后任“海容”巡洋舰副舰长。1936年1月担任当时国民党政府驻英国公使馆武官。回国后于1939年任海军水雷制造所所长。1940年10月10日调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1941年9月30日获颁干城甲种二等奖章。1944年8月周应聪受命为中国代表团团员赴美国,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他力主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和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来促进国际合作”等作为联合国的宗旨,写进《联合国宪章》。1946年2月10日任军政部高级参谋,同年6月12日任参谋本部高级参谋,10月兼任外交部派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团海军代表。1947年3月22日晋升为海军少将。1948年3月1日调任海军总司令部第五署署长。解放前夕,任国民党海军上海办事处主任。他积极配合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策划多艘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军舰参加起义,可惜都未能成功。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周应聪响应张爱萍同志的号召报名参加人民海军,志愿为人民海军建设服务。
解放后,周应聪曾任交通大学、上海航务学院、大连海运学院教授。讲授:《航海学》、《船损管制》。他所编著的《船损管制》讲义为辅助教材,作为上船实习同学必备的指导。航海50级徐嘉受同学在申—甬线“民主三号轮”实习时,该轮在甬江口招宝山水域触礁,海水急速涌入船舱,一时无法堵漏。当时,徐嘉受同学拿出周应聪的《船损管制》给现场的船长、大副、水手长参阅,木匠包富定师傅从书中得到了启发,创造了突然加压法,止住了漏水及渗透,使该轮被安全及时地拖回宁波港维修。包富定师傅为此而被上海海运管理局授于劳动模范奖励。
1952年,交通部计划对全国海运院校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筹备工作小组。周应聪与当时任上海航务学院总务长的曹仲渊,一起参加了交通部的筹备工作小组,前去上海、天津、大连三地进行新学院的选址工作,最后选定了大连凌水桥作为新学院“大连海运学院”的院址。
大连海运学院成立后不久,周应聪被交通部调到北京,任交通部参事室参事、国务院参事。
1985年,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