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0 17:24
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在日理万机、呕心沥血为国事操劳的同时,仍能作为一个普通人与平民百姓——普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以真诚的朋友相待,推心置腹,亲密无间。特别是在和北派国画大师齐白石、南派京剧大师盖叫天以及曾被打为“右派”的女歌唱家张权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交往中,更是尊敬、爱护、体贴、关怀备至。他尊重艺术家们的创造,从而成为他们的挚友。周总理还是人民公仆的楷模,经常生活在人民中间。他深入到基层,与钢铁工人一起在食堂排队买饭同桌共餐,谈工作,谈生活,亲密无间。他十分尊重中国传统的人伦道德规范。工程师吴文远的父亲在美国病危,他亲自派人为他们全家办好出国探亲手续,以致吴文远念念不忘总理的恩情。几十年以后,吴文远在国外临终前谆谆嘱咐女儿吴思华一定要回国纪念总理。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角色塑造
20世纪80年代,凌子风曾约葛存壮在影片《大匠之门》中扮演齐白石。为此,葛存壮随凌子风一起采访齐白石的弟子李苦禅、画家王雪涛、徐悲鸿的妻子廖静文等人,还去跨车胡同齐白石故居访问过齐白石的儿子。虽然凌子风的影片因种种原因没能付诸拍摄,但葛存壮对齐白石的性格、生活习惯、精神面貌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这为他后来拍摄《周恩来——伟大的朋友》打下了基础。
葛存壮从得到影片邀请到完成拍摄总共用了不到10天时间。为扮演齐白石一角,除了活用十多年前的采风积累之外,葛存壮学练毛笔字和国画,又从新闻纪录制片厂借看了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齐白石的短纪录片,并翻录成磁带,回家后反复观看、揣摩,试妆的时候他还从家里自带一副他收藏的齐白石的眼镜,力图从外形上能更加接近人物。
在定妆后,葛存壮揽镜自照,感到与齐白石相比,自己略胖,两腮不够凹陷。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他突然想起自己戴的是满口假牙,于是,他把上牙的假牙摘掉,这样一来,两腮不但塌了下去,而且颧骨也突现出来,与齐白石的形象比较接近了。后来他从齐白石的照片上注意到,由于老年人面部、嘴部肌肉松弛,齐白石的嘴巴常常是微微张开的。当他模仿这一特点时,感到不仅是外形更接近,自己的心理状态也发生变化,仿佛不是自己贴近齐白石而是齐白石向自己靠拢。
该片将每个材料的意蕴都挖掘出来了。盖叫天与总理交往的戏,基本上也是成功的,演员对盖叫天形象把握得不错,对盖叫天的感情与精神表现得也很充分。影片对总理给予齐白石老人细微的关心表现得很充分。影片在结构上虽不是一部很宏大的作品,但意义深远,对帮助人们认识总理的高尚人格和精神,增强人们的责任感,会很有帮助。该片在结构上还有不足,在纵横交织上,在某些情节的衔接上还不是很妥贴,但影片整体上还是不错的。(前《文艺报》副主编彭加瑾评)
该片选取周恩来与盖叫天、齐白石、张权等艺术家交往的几处片断,富于艺术趣味,具有一定的美学效果,尤其是盖叫天和齐白石两位性格鲜明的艺术家,故事极为动人。但是,周恩来的形象却不令人满意,王铁成曾经在许多影片中成功饰演了周恩来,但在这部影片中过分倚重经验,陷入自我重复的套路,从表情到动作都模式化、概念化。影片中周恩来动作甚为拘束,缺少有特色的动作,也许是编剧担心损害周恩来的领袖形象,不敢让他轻易开口、行动,而结果却局限了周恩来的形象。与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相比,作为故事片,该片用一个归国华侨的叙述串连影片显得结构完整,故事性强,不过由于剧本粗糙,几个片段未有机结构起来。(纪录片导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