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晖

更新时间:2023-12-27 15:10

周春晖(1922年2月8日—2008年1月22日),男,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工自动化学科创始人之一、著名生产过程控制专家,中国生产过程控制和化工自动化教育开拓者之一。

人物生平

周春晖同志,1922年2月8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39年以同等学历考上云南大学化学系,1941年进校学习。在校期间,因学业优异获得云南省公费赴美留学机会,1945至1954年,他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拉华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学习并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54至1957年他任美国仑士勒理工大学化工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周春晖回国后于1958年3月受聘于浙江大学,历任教授、化工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化工系主任、浙江大学副校长等职。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我国化工自动化学科创始人之一,浙江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副主席,浙江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周春晖同志遗体告别仪式,2008年1月29日上午在杭州举行。

周春晖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月22日20时15分在杭州逝世,享年86岁。

在周春晖同志住院、病危抢救期间及病逝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浙江省领导赵洪祝等前往医院看望,或以不同方式吊唁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周春晖同志将自己大半生岁月献给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他热爱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工作中,他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坚持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学思想,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从事自动化事业的优秀学者、专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周春晖同志潜心于化工自动化研究,尤其在工业过程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方面造诣高深,先后担任和兼任了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检测控制仪表学会常务理事、理事长;国家科委自动化科学学科组成员、国家科委自动化专业组成员;世界自动化学会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会自动化分组成员等职。他以渊博的学识,主编出版了一大批专著、教材。他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和《化工百科全书》两种大型辞书中有关自动化及仪表部分条目的撰稿人及各条目审定人,他为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春晖同志退休后,仍心系教育事业,坚持亲自上讲台为研究生开设《科技英语写作》课程到近80岁,并编写出版了《科技英语写作》一书,倾注了他对年轻学子的无限关爱之心。直至病重期间,他仍关注着年轻教师的成长。

周春晖同志始终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科技事业,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自动化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不仅在教学、科研上硕果累累,而且思想品德高尚,教书育人。他治学严谨,光明磊落,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切从事业出发,从不向组织和单位提出份外的要求。他既是一位受领导尊重、又是一位受学生爱戴、更为广大自动化工作者热爱的名师楷模。

周春晖同志曾先后担任了第四、五、六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他十分关心人民政协工作,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浙江省政协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周春晖同志的逝世,不仅是浙江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工业自动化科学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他崇高的科学精神和道德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1922年2月8日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

1942年考入云南省公费留美预备班。

1945年公费赴美留学,1947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获化学工程学士。

1949年毕业于德拉华大学,获化学工程硕士。

1949年-1950年美国费城“大陆纸品公司”技术员。

1950年-1954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先获应用数学硕士,继获化学工程博士。

1954年-1957年任美国仑士勒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

1958年浙江大学教授、教研室主任(1959-1984年)、化工系主任(1962-1982年)、副校长(1978-1984年)。

1979年-1986年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会理事。

1979年-1990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学会理事会理事长。

1979年国家科委自动化科学学科组组员、国家科委自动化专业组组员。

1980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应用委员会委员。

1980年-1986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1年-198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学学科评议组组员。

1982年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自动化分组组员。

1982年-1987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家庭背景

祖辈均在家务农,深受欺压之苦。父亲周兴权(字柄衡),离乡外出,在昆明讲武堂学习和任教官,后跟随蔡锷革命多年。1927年在江西阵亡。周春晖幼年失怙,由母亲张如芝护养成人。

教育经历

5岁入昆明第二小学,后入实验小学。11岁考入昆明虹山中学,因请假回家看病吃药未准,与校长闹矛盾被开除,后转入昆明昆华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入昆明工业学校机械班,三学期后,于1939年以同等学历考上云南大学化学系。因家境清贫,无力入学,故暂请保留学籍,并在昆明工业学校注册挂名,同时考入昆明邮政局邮务佐,不久又考上邮务员。工作近二年。1941年云南大学杨林分校化学系学习。在学期间,学业优良,并较活跃,被选为分校学生会主席。时因追求真理鼓动和发起学潮,被记大过二次和小过二次,险遭开除。其时,考上云南省公费赴美留学,于1942年进入由西南联大代办的云南省留美预备班学习。因多方面的纠葛、矛盾,至1945年6月中旬方离滇。启程赴美。

留学时光

美国,先后在三所大学进行了不同深度的化学工程学的学习和研究。先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本科学习,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其后在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学习,获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继后在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学习。获应用数学硕士学位和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在求学期间,还在大陆纸品公司实习和工作了一年。学业完成后,即在美国仑士勒理工大学(Renssalear Polytechnic University)化工系任助理教授及副教授,除讲授基础课外,主要讲授化工动力学及化工自动化课程,同时进行有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他的博士论文及几个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IEC上。

归国效力

周春晖早在中学时期,就深为祖国的贫穷落后而忧悒,受到当时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影响,很早就立志向科学进军。为祖国的强盛、科学的发达贡献才智。他身居海外,心向祖国。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十二年,仍响往返回故里,为国服务。1957年夏天,周春晖毅然决然离开美国,举家回归,他夫人刘韵清(浙江大学概率统计副教授)同时受聘于杭州浙江大学。于1958年初报到。周春晖被聘为教授,主要担任化工自动化专业的创建工作和讲授过程控制原理课程,因此类专业全国尚属新兴,故需编写相应的开创性的教材。先后任浙江大学化工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兼任化工系主任,1978年出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主要成就

工自动化专业

在教学过程中,周春晖的主要思想是如何在工科教育中,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上。既要教给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教导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可以应用什么理论去解决、如何去解决。在课堂上,他常常利用各种实例演示,当正确的理论应用合适时,一些手工操作中极难满足的生产条件,可以用自动控制的方法比较容易地自动完成这些操作要求。不仅在课堂上,他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及工厂的实习来达到学以致用、开拓思路、开发创新的目的。在实验室里,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实验,还必须按小组独立规划设计、操作、安装、调试,达到能运转一整套实验装置。早年高年级的本科生以完成单变量的控制装置为主,近年的研究生则要求对多变量控制系统及从不同的控制理论分支相互结合进行,因而使得浙江大学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成为国内领先的实验室。不仅学生们能在此得到较完整的过程控制系统的启发、训练和培养,该实验室不少次还为自动控制工作者借用,成为验证研究中所得的理论结果的有力工具。在工厂实习中,周春晖更是身体力行,常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强调不以实习者的身份而是以工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工厂里,与厂方共同商讨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所在,采取解决的自动化方法。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均要亲自动手设计、安装各种设备,并使之正常运行。这样做的结果,使师生们都得到实践,增长了实际知识和工作能力,增强了利用自动化的方法解决生产上重要问题的信心,也逐步巩固了研究成果只有通过工业上的推广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信念。研究成果一旦得到推广应用,就能明显地提高工业生产水平,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应地也提高了自动化学科的学术水平。

几十年来,周春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教育和研究中,辛勤耕耘,确实产生出很有效的结果。在50~60年代期间,我国的工业自动化尚属启蒙阶段,他在一个合成氨厂就提出并实现了用自动控制的方法代替生产过程中大型气柜的方案。除了先进工业国家,这种措施很少见到。又如在一食盐电解大型工厂中,为了减少维持正常操作压力的极为繁重的劳动强度,他设计并指导工厂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钟罩式自动调节装置,不但消除了目不转睛、手不离阀的繁重劳作,而且经过长时间的试验,证明这一装置完全能达到长期保持正常压力,使这一操作岗位可以安全地撤消。二十年后,虽然更新了这一控制装置,但仍是按这种原理设计的小型化和更精制罢了。由于简易有效,多年来得到同类众多厂家的应用。通过这些具有探索性,研究性的实习,累累出现类似的成果。这些均有力地推动中国工业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和学术上的进步。

推动自动控制应用

进入70年代,为了进一步推动控制理论在生产上的应用,周春晖充分利用暂时没有教学任务的时机,他偕同几个较年轻的同事,长时间地深入到全国许多重要工厂和企业,寻找生产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归纳、总结,并形成一些有共性的研究课题,然后,经过理论性的探讨和研究,对课题逐个取得实用性的解决办法。进而在生产上付诸实施。把生产上的困难和问题归纳成为学科性的研究课题是很费时日的,需要长时间的跟班劳动才能透过表面现象,找到实质因素。周春晖和他的年青同事,往往在一个地区的几个工厂花去成年成月的时间,收集材料和研讨课题的简单解决办法,归纳总结成一本小册子,定名为《调节器的工程整定及校验》。这本小册子受到广大工业控制仪表工作人员的青睐,一再重印,不少当年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工厂做到仪表工作人员人手一册。针对一些复杂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的课题和解决思路,则由周春晖总结撰写成另一专论书简《复杂调节》。此书多次作为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的提高进修教材。这次行动的主要组织与联络者是化学工业部自动控制设计技术中心站,先后参加的人员有教师、技术人员及工人约三四十人,历时近五年,走遍了除东北以外的几乎各个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工厂。对每个厂都能解决几个问题。从总体上说,这次行动对自动化工作在整个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各厂现有仪表设备的使用率及使用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从这次行动中几次开设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提高进修班的结果看,为各工厂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自动化设备,进一步发展更多高级的自动化装置,准备了得力的人才。

培养研究生

1978年后,中国高等院校兴起大量培养研究生,周春晖作为第一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导师,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做到既要在理论上有创见性的学术成果,又要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有实际效益的应用。虽然实行这样的培养方式有着很多困难,诸如学生既要在校内进行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工作,又要走出校门,奔波于各个工厂、车间、接触多类设备,还要与多种人物打交道,询问、解答、协调,以至推动自动化装置的安装和运行,这就产生时间上和工作性质上的种种矛盾。尽管如此,周春晖始终坚持这一培养方式。他常常告诫学生,在学习期间,写出了论文,理论上有了结果,在生产上有了效益,算是学到了知识,有了收获,如果工作没有做好,失败了,也算是学到了知识,也有了收获。在学生时,跌跤不要紧,跌倒了,学着爬起来,就是成功,因为这就学会了今后不会或少跌跤的经验。学生时代跌跤不会重,因为有老师和其他人看护着,帮助你站稳。如果在毕业后在工作中跌跤,那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师生们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开拓,很多学生,毕业后在不多几年就取得许多重大研究成果。

在理论上,有代表性的有:发展了用频率特性研究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工作。一系列论文在美国刊物上发表,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并聘请一个学生作为该刊的论文评审员。在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建立上,对应用严格的机理建模,模糊规律建模,并对不可测参数应用卡尔曼滤波及简化卡尔曼滤波进行估计,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了精确与模糊混合建模的方法及其相应理论。应用这一理论,可以设计出当前情况下最为精确可靠、控制质量最高的多变量控制系统。为了解决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而仍能正常运转的问题,对容错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诸如故障的性质、控制参数的选取、故障系统控制率的重构、多变量控制系统的解耦容错控制、容错控制系统稳定性(鲁棒性)等等,都作了理论性的研讨。在一系列论文发表后,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因而在1992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在美国举行的“化工过程在线故障检测及控制”论文报告会上,周春晖被聘为“故障诊断及控制中的神经网络”分会场的一个主持人。

在工业应用上,具有代表性的有造纸机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这是中国在造纸机上应用,除计算机本体外,完全采用国产化的硬件及软件实现控制。其系统的控制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上同类机组的标准。经过六年的连续运转,证明这一系统是完全可靠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已被定为国家推广的高技术项目,在近三十家工厂中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推广过程中,结合理论工作的成果,不可测参数的估计、自适应、自整定、优化及模糊控制等都得到了应用,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可供推广应用的软件数量。这对进一步适应多种不同造纸机存储了可供选择的余地。炼油厂常减压装置的计算机控制是另一项应用成果。对于炼油厂的这一心脏装置,既复杂而控制要求又高,历来是自动控制的重点设备。经过十多年的奋战,终于实现了装置的全局优化控制。在获得这一成果的过程中,首先从控制的角度,了解和探索了描述生产过程中各关键参数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的准确性主宰着控制系统的成败。例如表达原油加热炉的模型归纳成为集中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组,并通过辨识和按正交多项式方法,容易地获得较准确的具体动态表述。又如原油蒸馏塔这一严格为阶次极高的非线性对象,通过将塔中各馏分的组分描述,转换到一个统一的坐标上,获得了显著降低阶次的实用模型。又对多目标多变量系统的优化探研,进而对蒸馏全局优化与决策的研究,最终形成了实用的方案,实现了计算机集成优化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考验,这一方案是成功的,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也是中国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实现的大型工业装置的自动化。这一成果也被定为部级的重点推广项目。在其他一些中小型工厂中,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也作出不少成绩。与这些成绩相关的理论性及应用的论文近百篇在中外期刊上发表。

宣传推广工业自动化

自从60年代初,中国的化工自动化专业逐步发展成长,走上了巩固、提高的阶段,兴办这一专业的院校多了起来。为了促进各新办专业正常发展,周春晖被指定为专业教材编审组组长。他积极组织同仁们编写,且能带头亲自动手。多年来,先后编写教材4种。70年代,在没有教学任务期间,他结合在工厂中宣传、推广自动化技术和理论,结合实际工作,总结编印了专业资料近十种。其中《化工自动化》、《调节器的工程整定及校验》、《复杂调节》正式出版;80年代,在我国各项工作欣欣向荣之际又组织同仁修订早年编就的多种教材。周春晖主编的《过程控制原理》被评为化工部优秀教材。为了推动自动化事业的发展,他主编了一套《化工自动化丛书》,力求在普及的基础上有适度的提高,以供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和更新知识。这套丛书共计出版20种。为了满足自动化日益发展的需要,周春晖还主编一本大型的《过程控制手册》,包括工业自动化工作中需要查阅的理论性、技术性及工程性的内容。周春晖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和《化工百科全书》(拟出23卷)两种书中自动化及仪表部分条目的拟稿人及各条目的内容审定人,还参加了部分条目的编写工作,同时担任了《化工百科全书》编委会的编委。在数十年的教学工作中,周春晖随时随地都关心着从事自动化的人员的知识需要,并以最大的热忱,精心编写多种材料,以满足各层次人员的需求。

主要论著

1 周春晖编著,《复杂调节》,炼油化工自动化专刊,1978。

2 周春晖主编,《化工自动化》.化学工业出版社,1973。

3 周春晖主编,《调节器工程整定及检验》.化学工业出版社,1976。

4 周春晖主编,《过程控制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

5 周春晖主编,《化工自动化丛书》20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6 周春晖主编,《过程控制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7 Zhou C.H. “An Efficient Division Algorithm for Polynomial Matrices” . IEEE Tran. on Aut. Cont. , 1986.

8 Zhou C. H. “Stability of Polynomial Matrices”.IEEE Tran. on Aut. Cont, 1987.

9 Zhou C. H. “systematic Synthesis of an Optimal Fuzzy Controller”. Proc. of LASTED Int. Conf. on Applied Identificati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New Orieans Louisana, USA, 1987, Nov. , 10~13.

10 Zhou C. H. “Static Decoupling of Interconnected Systems”. Large Scale System, 1987.

11 Zhou C.H. “ACADCS Packag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4TH IFAC Symposium on Computer AIDED Design in Control Systems, 1988, 23~25, BEIJING, P. R. CHINA.

12 Zhou C. H. “A Full Invariant under Dynamic Output Feedback—A Generalized Inverse Approach”, IEEE Tran. on Aut. Cont. , 1988.

13 Zhou C.H.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Unit Feedback Linear System Decoupling With Stability”,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 1988.

14 Zhou C.H. “Fuzzy—Precise Combined Models for Papermaking Process Control”. Proc. of IFAC Workshop on Model Based Process Control, Georgia, USA, 1988. June 13—14.

15 Zhou C. H. “A CAD Algorithm for Calculation of Degree of Importance of Components in Fault—tolerant Control System”,Proc.of LASTED Int.Symp.on Expert Systems Theory & Application. Jan.1989,Zurich, Switzerland.

16 Zhou C.H.“Optimal Regulation of Non—Linear Systems”.Int.J.Control,1989.

17 Zhou C. H. “Optimal Fading Kalman Filter with Industrial Application” . Proc. of Int. Conf. on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April, 3—6, 1989, Jerusalem, Israel.

18 Zhou C.H. “Study of Multi—Functional Fault—Tolerant Control” . Proc. of AMSE Int. Conf. on Signals & Systems, Oct. 1990, Chengdu, China.

19 Zhou C. H. “A Fault—tolerant Control Agorithm for State Feedback Control Systems” . Acta Automatica Sinica, 1991.

20 周春晖,“大型炼油蒸馏塔的多输入预报自校正控制”,自动化学报,1988。

21 周春晖,“原油蒸馏过程换热网络的最优操作”,石油炼制,1989。

22 周春晖,“非线性系统的预报控制及其在pH值控制中的应用”.自动化学报,1990。

23 周春晖,“节能型调节阀”,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90。

24 周春晖,“大型原油蒸馏装置的集散型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全国集散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4.九江。

25 周春晖,工科硕士学位论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4。

26 周春晖,“再论工科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8。

社会任职

政协浙江省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原副校长、教授。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学会原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检测控制仪表学会原理事长,原国家科委自动化科学学科组、专业组成员,世界自动化学会应用委员会原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原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原成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会自动化分组原成员

后世影响

助学金

为纪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我国化工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周春晖先生,2008年9月9日由浙大师生和校友自愿捐赠设立的“春晖奖(助)学金”正式启动,用于奖励和资助就读该学科的本科生。

“春晖奖(助)学金”是在出资人完全自愿基础上筹集资金设立的,长年接受海内外的捐赠。所有捐助的款项直接存入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管理,开户银行与账号目前都已经开通。“春晖奖(助)学金”每年奖励(助学)若干名品学兼优及家境贫寒的浙江大学控制系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