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

更新时间:2024-10-23 15:05

后周(951年-960年),中国五代时期中原最后一个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共历三帝,享国十年。

国号

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或以柴荣之姓称“柴周”。

历史

郭威建国

郭威年轻时不愿从事生产,只喜欢舞枪弄棒,十八岁应募从军。曾经负气杀人,被关入监狱。潞州留后李继韬因他有勇力,遂秘密纵他逃走,待事情平息后又召置麾下。郭威少年时曾在其颈上黥有一飞雀,故人称郭雀儿。李继韬被唐庄宗杀死后,其军队被编入从马直,受将军石敬瑭赏识。因郭威能书会算,石敬瑭命他掌管军籍。

刘知远任侍卫亲军都虞候时,特别器重郭威;后调任河东节度使,也将郭威带到任上,深为倚重。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后,任命他为枢密副使,隐帝时升任枢密使。郭威多次统兵征伐,皆有功勋。他在军中穿幅巾短衣,与军士无异,皇帝所赐钱财,多分与诸将与军士,因此在军中威信很高,士卒乐为其用。

乾祐元年(948年),刘知远在称帝一年后病死,其子刘承祐继位,史称后汉隐帝。汉隐帝时,苏逢吉为宰相,枢密使杨邠管机政,郭威掌征伐,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弘肇统率禁兵,三司使王章专掌财政。这些掌权者大部分都是武断专横,各行其是,使朝政混乱。

这群武夫中,只有郭威留心搜罗有才能的文士,得到文官们的好感。乾祐元年(948年),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据长安,王景崇据凤翔,同时反叛。汉隐帝令郭威督诸军讨伐三叛镇。次年,郭威灭河中、永兴(长安)两镇,杀李守贞、赵思绾,别将赵晖灭凤翔镇,杀王景崇。郭威得胜还朝,不肯独受重赏,推功给在朝诸大臣和将士,汉隐帝因此遍赏诸大臣及诸藩镇。

乾祐三年(950年),辽军横行河北,诸藩镇各守本境,不相援救。朝议任郭威为天雄节度使,出镇魏州,仍兼枢密使,节制河北诸镇,得便宜行事。他被授与这样大的权力,就是因为取得了内外诸大臣的好感。不久后,一向厌恶掌权诸重臣的汉隐帝找借口杀死了杨邠、史弘肇与王章,又遣使者到魏州杀郭威。郭威被迫起兵。他留义子柴荣守魏州,自率大军出发,沿路无阻,只走七天,就到开封城外。汉隐帝被部下溃兵杀死。郭威入开封城,纵诸军大掠,到第三天午后方才停止。

当时,汉高祖弟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以备辽为名,拥有强兵;忠武节度使刘信在许州,刘崇子刘赟为武宁节度使,在徐州。郭威鉴于三镇威胁,先声称迎刘赟为汉帝,使刘崇满意,等到刘赟离徐已远,去京稍近,然后连刘信一起消除,刘崇一镇就无能为力。定计以后,郭威请太后李氏(参见词条李三娘)下令立刘赞为帝,使太师冯道等大臣到徐州奉迎。乾祐四年(951年),辽兵入寇,攻破内邱、饶阳两城。李太后令郭威率大军渡河击辽兵,又令国事暂委王峻等人,军事暂委王殷。自然,二王是郭威的心腹。郭威到澶州,将士数千人忽大噪,对郭威说,皇帝该你自己做,将士抢掠京城,与刘家结了仇,不能再让刘家人做皇帝。裂黄旗披郭威身上,拥立为帝。郭威拥众回来。澶州兵变时,刘赟已到宋州,王峻、王殷派人带兵去宋、许二州,刘赟被拘,以李太后名义,废为湘阴公。刘信自杀。随后,郭威正式登上帝位,改元广顺,国号周,史称后周,郭威即后周太祖

革除弊政

太祖即位之后,能够躬行节俭,下诏禁止各地进贡珍巧纤奇、山珍海味,又将宫中原有的金银玉器、镂宝床几、饮食之具,砸碎于殿廷,表示自己厉行节俭的决心。面对晋汉以来残破的社会经济,他又下诏奖励耕殖,招抚流亡,平均赋役,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使得北方的社会经济在其统治的数年中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此外,太祖还针对当时轻视发展文化,轻视文士的现象,采取了一些较积极的措施,力图改变当时的不良风气。比如他曾亲至曲阜拜祭孔子,以表示对儒学的重视;他还重用文士,重视科举选士,表现出了与五代其他各帝不同的一些风范。

面对当时的骄兵悍将和败坏的吏风,太祖首先从中央做起。枢密使王峻专横跋扈,居功骄矜,排斥异己,就连柴荣请求入觐,由于担心会被留下而予以拒绝。王峻要求兼任青州节度使,得逞后又要求罢免宰相李谷范质,另行起用自己推荐的人选,太祖婉言推却,王峻马上出言不逊。太祖忍无可忍,遂下令拘押王峻,将他贬死。对于敢于反叛的藩镇则采取坚决镇压的措施,限制藩镇对州县的权力,实行民政、军事分工管理。为了改变吏风,太祖对贪浊的官吏实行严厉惩治的政策,处死了一批贪赃枉法、残酷暴虐的地方官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时的吏风。

世宗改革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在位四年的太祖逝世。太祖诸子早在其起兵邺都时,就被后汉杀害于汴梁,所以只能由养子柴荣继位,即后周世宗。周世宗是太祖妻柴氏之兄柴守礼的儿子,幼年随其姑母成长于太祖家,与太祖夫妻关系融洽,遂被收为养子。

周世宗即位后,遇到的头等大事,便是如何抵御北汉的进攻。北汉皇帝刘旻利用郭威新丧,周世宗刚刚即位,人心不稳之际,联合辽朝发兵南下潞州泽州(今山西晋城)二州,妄图一举灭亡后周。当时朝中许多人反对用兵,只有宰相王溥一人支持世宗,世宗力排各种干扰,决定亲率禁军出征。双方在泽州高平县南(今山西晋城市高平南)相遇,刘旻见周军兵少,遂不等契丹军到便发动了进攻。两军交锋,后周禁军大将樊爱能何徽率右军溃退,一路杀掠百姓,并造谣言说:“官军大败,馀众已降。”这一情况的突然出现,使得周军的形势变得非常严峻,周世宗屹然不动,率领亲兵,临阵督战。禁军主将张永德等率偏将赵匡胤冲锋陷阵,拼死奋战,双方血战至傍晚,北汉军支持不住,开始后退,一万馀人被赶至山涧边,死伤惨重,死尸弃甲,填满山涧。刘旻仅率亲骑百馀狼狈逃走。此战史称高平之战,此后,北汉再不敢轻言伐周。

高平之战中,周世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暴露出骄兵悍将难以驾御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世宗决意改变五代诸朝对骄兵悍将纵容姑息的政策,他召集诸将,当众宣布樊爱能等将校七十多人罪状,并立即斩首。此举使骄兵悍将有所畏惧,初步整顿了败坏的军纪。周世宗深知仅靠杀若干个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想改变五代军队长期遗留下来的积习,提高战斗力,必须从整顿禁军入手。返回汴梁后,周世宗任用年轻将领,裁汰禁军中的老弱病残,召募天下豪杰,精选骁勇,将藩镇军队中的善战之士,选入禁军。周世宗甚至亲自试阅武艺,选拔人才。经过此次整顿后,旧史记载说:“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且减冗食之费焉。”有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只能说为日后的统一战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不等于完全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随后,周世宗又从平均赋税,发展生产,整顿吏风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鼓励开垦荒田,处理逃户庄田和保护边民的生产;减轻租税,均定田租;兴修水利,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打击寺院经济势力。在政治、军事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举凡法律、兵制、科举、吏治、税制,无不涉及。如注意选拔地主阶级的人才,破格任用魏仁浦为相;整顿科举,再开制科来搜罗人才;澄清吏治,严惩一些贪官污吏。在刑法上,他要求做到“狱讼无冤,刑戮不滥”,亲自裁决政事,执掌赏罚大权,并要求自己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显德五年(957年),令大臣根据唐律进行删减整理,汇编为《大周刑统》。

周世宗继续太祖在经济上的改革,奠定了开始统一事业和抗击契丹的物质基础;在政治上的改革特别是整编禁军,使政治渐上轨道,并加强了封建中央的军事力量。所有这些工作,都为重新统一和抵抗契丹进扰创造了有利条件。

讨伐唐蜀

主词条:后周攻后蜀之战

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遣凤翔节度使王景、宣徽南院使向训(参见词条向拱)为将,率军伐后蜀。仅动用偏师,小试锋芒,便收复了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北)、阶(今甘肃武都东南)、成(今甘肃成县)四州之地,然后答应后蜀的求和请求,罢兵归朝。此战并不在于灭亡后蜀,而是夺取战略要地,将后蜀封锁在两川的范围内,使其不敢骚扰后周的西部边境。

主词条:后周攻南唐之战

接着,周世宗又策划了征伐南唐的战争,目的在于夺取淮南富庶之地。从显德二年(955年)冬开始,至显德五年(958年),周世宗前后三次亲征,终于击败南唐。南唐元宗李璟遣使求和,进献贡品,被迫献上四州之地,画江为界,每年进献贡物十万,以求罢兵。至此,淮南之战结束。周世宗悉平江北的淮南之地,得州十四、县六十,得以饮马长江;李璟去帝号,只称“江南国主”。此战巩固了后周的南部边境,扩大了疆土,达到了削弱南唐,使其俯首称臣,不敢轻易向北用兵的目的。

经过这一系列战争,后周形势更加稳固,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北伐。

明君早逝

主词条:后周攻辽河北之战

显德六年(959年)正月,周世宗正式对占据燕云之地的辽朝用兵,他亲率大军自汴梁出发,直抵沧州,然后统步骑数万直入契丹境内,大军一路顺利,契丹军非逃即降,后周军势如破竹,兵不血刃,连下莫州瀛州易州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三关之地。随后,周世宗准备向幽州进军,但遭到诸将反对,他执意进军,却由于身染重病,只得班师回朝。这年六月三十日,周世宗病逝于汴梁,终年三十九岁。

短命而终

周世宗驾崩后,继位的柴宗训年仅七岁。柴宗训即后周恭帝。赵匡胤此时任殿前都点检(禁军的最高长官)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二日,镇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州)报称北汉和辽朝联军南下,攻打后周,声势浩大,请求派兵援助。符太后(参见词条宣慈皇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执政大臣慌忙令澶州节度使慕容延钊率兵抵御。又命赵匡胤率兵北上御敌,赐于他金带、银器、鞍马、铠甲、器仗数十万。初三日(2月03日),赵匡胤领军出汴梁爱景门,傍晚时,军队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赵匡胤在其弟赵光义,以及赵普石守信王审琦等策划下,鼓动士兵发动兵变,授意为他黄袍加身,拥其为皇帝。而后,赵匡胤率兵回师开封,约束将士,严禁烧杀抢掠,“宋太祖陈桥之变,与众誓约不得惊动都人;入城之日,市不改肆”。赵匡胤陈桥兵变还京,只有京城巡检使韩通仓皇抵抗,但随即就被王彦升所杀。宰相范质率王溥、魏仁浦等人责问赵匡胤,殿前司散指挥都虞侯罗彦瓌拔剑厉声:“三军无主,众将议立检点为天子,再有异言者斩。”王溥面如土色,降阶下拜,范质亦拜,赵匡胤亲自扶起,以优礼待之。

显德七年正月初四日,恭帝禅位,赵匡胤即帝位,建立北宋。后周王朝至此灭亡。

疆域

国土范围

后周的疆域继承五代的前几个中原王朝,大致为华北与关中地区,后来还加上长江以北的淮南地区。河西地区被归义军甘州回鹘与吐蕃诸部所占领。燕云十六州在938年被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后为辽),使汉、唐以来北方的国防线全部后退。周世宗北伐后,收取了十六州中的三州三关之地。由此,后周盛时疆域大致为今山东、河南2省,陕西、安徽、江苏的大部,河北南部、湖北北部以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的一部分。

(图册部分参考资料)

行政区划

政治核心因为战乱与经济因素,由长安、洛阳过渡到开封。当时关中因战乱而荒废,河陇地区也持续衰退,而开封处于隋唐大运河中枢地位,负责转运河北、关中、江南与湖广地区的货物,是天下粮食、货物的转运站。当关中因战乱而荒废时,聚集天下财富的开封就成为五代的首选地位。

后周的地方行政区划沿袭前朝,地方设节度使,又称节镇,主管地方军事、行政与财政。此外还在某些地方设“军”,成为一级行政机构。如显德元年(954年)后周以莱芜监为广利军等,其军使委命本道差补。第二行政区为州,州设刺史。部分州因首都地位或地势重要而升级为府、例如五代在汴州设有东京开封府、洛阳设有西京河南府、魏州设有大名府;第三行政区为县,设县令。

政治

官制

中央行政机构沿袭唐代及五代其他王朝设置,有三省六部。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下设六部尚书,并分司办事。中书令和侍中均为正二品,左右常侍从三品升为正三品,门下侍郎从正四品升为正三品。设中书门下省,置“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省和门下省方面,其官员品级也比唐朝高,其长官侍中唐代宗以前均为正三品。

五代还设有枢密院以掌管军事,又大多为武将。枢密使掌握军事,其实权往往超过宰相,可直接下令任免藩镇。所以通常由皇帝最亲信的臣僚充当,有时又以宰臣兼任枢密使。例如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命司徒、平章事范质与礼部尚书、平章事王溥参知枢密院事,借此以加强文人官僚制度。最后由宋朝所继承之。而十国等各国或地方藩镇也大抵置有枢密使或相当于枢密使的官职。

法律

五代十国时的刑法,基本沿用唐代的律令格式和编敕,但因历朝又都有新颁的敕条,汇编附益,使得格敕前后重复矛盾,唐代旧的律令,有的已难解释。显德五年(957年),周世宗令大臣们进行整理,唐律条文难解的,加上注释,格敕繁杂的,加以删除,汇编为《大周刑统》二十一卷。北宋初年所编的《宋刑统》即就此书略加增删而成。

经济

人口

根据史料记载,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户口统计有2309812户,显德五年(958年)攻占的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县共得226574户,加上显德六年(959年)北伐收复关南得18361户,综合上述在籍共有2554747户,以户均口数五口计则有12773735人。

农业

周太祖为了减轻农民压力,于广顺二年(952年)直接将兵屯的营田赐给佃户,以提升税收;并且废除后梁太祖朱温实行的“牛租”,使农民免除牛死租存的负担。

周世宗“留心农事,刻木为耕夫、蚕妇,置之殿庭”,以示尊崇。

显德二年(955年),世宗规定应有逃户庄田,允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租税。招人承佃逃户庄田和招还逃户回乡,其本质是增加租税收入。但当时这样做,事实上将荒田和逃户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多少解决了一方面是户口逃亡,另一方面是土地荒废这个严重矛盾,起了恢复农业生产的作用。同时规定对陷没契丹的逃户还乡给予一定的优待,以利于招还陷番的人户。

显德五年(958年)七月,世宗“赐诸道节度使、剌史《均田图》各一面。唐同州刺史元稹,在郡日奏均户民租赋,帝因览其文集而善之,乃写其辞为图,以赐藩郡。时帝(世宗)将均定天下赋税,故先以此图遍赐之”。十月,又下诏:“言念地征,罕臻艺极,须议并行均定,所冀永适重轻”。随即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连曾经享有免税特权的曲阜孔氏也得交纳。必须指出,这个均定田租的工作亦称“均田”,但与北魏到唐初的均田不同。北魏到唐的均田是土地分配制度,世宗所行“均田”是确定赋税的办法,不能混淆。世宗还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外的苛捐杂税和一切徭役。

商业

商业方面,由于北方五代战乱不断,农业遭受破坏,连带商业也难以发展。华北需要大量的茶叶,而楚国、南唐与闽国等南方茶商也需要运送至河南、河北等地,使得荆南成为茶叶转运中心,商人贩卖茶叶,买回缯纩、战马。而江南所需的食盐一部分也依赖华北供应。北方五代与北汉、燕、岐等势力从契丹、回鹘党项买马。

水利

周世宗在位的数年间,大规模整治水道、开凿运河,其工程主要如下:

继解决好开封周围的水运交通问题后,周世宗在亲征辽朝前,又派韩通等先遣部队对远在河北地区的永济渠进行了大力整治,使航运畅通无阻、后勤供应及时,得以一举收复三州三关失地。

文化

儒学

周世宗时,更做了一些恢复儒学的努力,使儒学的传统不至于中断。而民间私人讲学的风气也很盛行,培育了不少的儒学人才,这都成为宋代儒学兴发的重要养分。

由于社会动荡和时代短促的缘故,时常发生叛变弑君事,而君王大多重武轻文,士人也重实轻虚,使得本时期比较少有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有名的儒者主要为冯道。冯道大规模官刻儒学《九经》,事亲济民,主政时提携贤良,在五代有着“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的声望。

由于乱世灾祸,人们对前途深感无从把握,大多采行消极避世的思想,部分儒者与百姓转向佛教与道教。有研读道籍者,也有隐遁山林者,名利之心淡漠,注重个人养生,出现“五季之乱,避世宜多”的现象。其中道教学者谭峭继承老子“道”为世界本源的说法。他认为天地间万物均是由道演化而来,而道的本质则是虚,许多观点蕴含着人民性、民主性因素。著有《化书》。五代宋初还有著名的道士陈抟

礼乐

显德五年(958年),世宗采纳翰林学士窦俨的建议,开始召集文学之士,修撰《大周通礼》《大周正乐》。显德六年(959年)正月,枢密使王朴详定“雅乐十二律旋相为宫之法”,并造出律准

宗教

主词条:三武一宗

五代乱世,但佛教的发展却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至后周时,全国各地寺院林立,僧尼众多,且广占良田,不交赋税,使得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早在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当时有一个小官李钦明曾上疏指出:“佛寺精舍,每县不下二十馀处,僧尼求化斋粮,不胜饱饫,寺院之田,又免征税。”认为“聚僧不如聚兵,僧富不如民富”,要求朝廷裁汰僧尼,抑制佛教的发展。后汉朝政混乱,他的这个建议自然无人理睬。周太祖曾废开封僧尼寺院五十八所。周世宗为了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就不能不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显德二年(955)颁诏裁减僧尼,拆毁佛寺,严禁私度僧尼,规定除了政府审核确定可以保留的寺院外,其馀一律拆毁。根据文献记载,共计废除寺院三万零三百三十六所,保留的寺院计有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僧尼六万一千三百人。文献未载勒令还俗的僧尼人数,估计不下保留僧尼人数的十倍。周世宗把收来的铜佛像及各种铜法器用来铸造钱币,发展商品经济,对加强后周力量、巩固中央集权都有重大意义。

由于周世宗在抑制佛教方面,雷厉风行,措施得力,对佛教打击很大,佛教史上将此次行动与历史上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等三次打击佛教的行动并列,称之为“三武一宗之祸”。

民族

契丹

辽(契丹)在后周建立后,大力扶持北汉,企图推翻后周统治。但在与后周的作战中,辽汉败多胜少,周世宗北伐后,收复莫、瀛、易三州及益津、瓦桥、淤口三关之地。

西北

西域地区则有西州回鹘高昌回鹘龟兹回鹘于阗喀喇汗国等。其中于阗和喀喇汗国是西域大国,其范围涵盖整个西域地区。广顺元年(951年)二月,西州回鹘遣都督来朝贡

周太祖时,应河西节度留后折逋嘉施之请,派申师厚河西节度使。申师厚能力有限,不能抚有凉州。至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申师厚留下自己的儿子为留后,自己逃归后周内地。中原王朝丧失了凉州,河西为六谷部据有。

军事

后周在首都设龙捷左右军、虎捷左右军。周世宗在位时改革军事制度,实施练选制度,精简中央禁军,补充强健之士,设有殿前都指挥使、水陆都部署、殿前都点检等高级军官,形成“殿前诸班”的禁军。其中殿前都点检掌握军事实权,后来担任此职的赵匡胤在后周世宗去世后发动陈桥兵变,篡位建宋朝。其次是严明军纪,命兵部尚书张昭远制定新的军法。最后是限制藩镇权力,例如禁止造军器、干预民政等等。

外交

高丽

后周立国后,与统治朝鲜半岛高丽仍保持传统的册封朝贡关系。广顺二年(952年)正月,当时还是“权监高丽国事”的王昭派遣以广评侍郎徐逢为首的97人朝贡后周。二月,郭威承认王昭的统治地位,决定封其为高丽国王。但所派的两位使者中,卫尉卿刘皞在途中饮酒过度而死,通事舍人顾彦浦遭遇海难被淹死。九月,郭威另以太仆少卿王演假卫尉卿、右卫率府吕继赟假将作少监,出使高丽完成册封,时为广顺三年(953年)三月。在此期间,王昭下令遵奉后周年号,改光德四年(952年)为广顺二年。显德二年(955年)十月,王昭派广评侍郎荀质来祝贺周世宗登极,被后周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显德六年(959年)正月,王昭遣使进贡紫白水晶两千颗。同年,柴宗训加授王昭检校太师,增加食邑三千户。

占城

显德五年(958年)九月,占城国王释利因德漫(即因陀罗跋摩三世)遣使贡方物。

帝王世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