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更新时间:2024-08-22 21:18

《周礼》是至迟成书于西汉的一部关于理想国的官制的著作,儒家典籍之一。

发现经过

《周礼》旧题《周官》,始出于西汉景、武之际。《汉书·艺文志》六艺类有“《周官经》六篇”。班固注云:“王莽时,刘歆置博士。”荀悦《汉纪》云:“刘歆奏请《周官》六篇,列之于经,为《周礼》。”可见,刘歆奏《七略》时犹用《周官》旧名。大约在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至孺子居摄三年(公元8)之间,始更名为《周礼》。

《周礼》一书,先秦文献都未提及,其在汉初的发现经过,说法也不一。《汉书·景十三王传》云,河间献王所得古文先秦旧书中有《周官》。献王立于景帝前二年(公元前155),薨于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但《史记·五宗世家》却没有献王得《周礼》的记载,令人生疑。陆德明著《经典释文叙录》认为是献王得之李氏,《隋书·经籍志》说同。马融的《周官传》则说是得自山岩屋壁。《礼记·礼器》孔颖达疏又说是孝文时所出。《后汉书·儒林传》则说《周官经》6篇是孔安国所献,但《汉书·楚元王传》、刘歆《移太常博士书》及许慎《说文解字叙》备举孔壁所得古文,均无《周官》。纷纷之论,莫衷一是。

成书年代

《周礼》所记,是一宏大详密的官制体系,但全书并无一字提及它是何朝何代的典制。虽然名为《周官》,但书中既无它是西周官政之典的明文,亦无“周公若曰”之语,且其官制与文献所见西周典制多有不合,因此不能仅据《周官》之名,轻下断语。《周礼》是古文经,在群经中,其出最晚,又无传授,发现经过也人言言殊,因此其成书年代问题成为学者瞩目的焦点。论战的序幕,在《周礼》面世之初就已揭开。今文学家出于对古文经的敌忾心里,“众儒并出,共排以为非是”(贾公彦:《序周礼废兴》)。林孝存作《十论》、《七难》排弃之,郑玄起而作书答其难。其后,诘难《周礼》者史不绝书,歧见迭出。成为中国学术史上著名的公案。关于《周礼》的成书年代,目前至少有以下7说。

①周公手作。此说为刘歆首创,认定此书为“周公致太平之迹”。郑玄踵其说而加以发挥,认为《周礼》即周公摄政时所作官政之法。封建时代的学者大多笃信周公制《周礼》之说,历代研究《周礼》的著作堪称浩繁,但以持此说者为最多。

②作于西周。日本学者林泰辅在其《周公と其时代》一书中,详细分析了《周礼》所见天神、地示、人鬼,以及伦理思想、政治制度等,认为此书作于西周末期的厉王、宣王、幽王时代。蒙文通先生认为,《周礼》“虽未必即周公之书,然必为西周主要制度,而非东迁以下之治”(《从社会制度及政治制度论〈周官〉成书年代》)。

③作于春秋。近人刘起釪先生认为:“《周礼》一书所载官制材料,都不出春秋之世周、鲁、卫、郑四国官制范围,没有受战国官制影响”(《洪范成书时代考》)。

④作于战国。此说肇始于何休。何休认为《周礼》是“六国阴谋之书”。崔述著《丰镐考信录》、皮锡瑞著《经学通论》、钱穆著《周官著作时代考》、郭沫若著《周官质疑》、顾颉刚著《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范文澜著《经学讲演录》、杨向奎著《周礼的内容分析及其著作时代》、黄沛荣著《论周礼职方氏之著成时代》等,均认为《周礼》成书于战国,成为目前学术界最有影响的说法。

⑤作于周秦之际。宋儒魏了翁疑《周礼》为“秦汉间所附会之书”(《鹤山文钞·师友雅言》)。毛奇龄云:“此书系周末秦初儒者所作”(《经问》卷二)。梁启超说:“这书总是战国秦汉之间,一二人或少数人根据从前短篇讲制度的书,借来发表个人的主张”(《古书真伪及其年代》)。近人陈连庆认为:“《周礼》制作年代的上限,不早于商鞅变法”,“下限也不会晚于河间献王在位之时”,“成书年代的最大可能,是在秦始皇之世”(《周礼成书年代的新探索》)。港台学者史景成认为,《周礼》作于《吕氏春秋》以后,秦统一天下之前(《周礼成书年代考》)。日本学者池田温认为,“《周礼》基本上为战国时代思想家的构想,至汉代始以今日所见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书”(《中国古代籍帐研究》)。

⑥作于汉初。胡适认为,《周礼》“为汉人所作之书似无可疑”(《论秦畴及周官书》)。彭林认为,《周礼》的“主体思想是由儒、法、阴阳五行三家复合而成”,这种“多元一体”的特点,正是汉初学术思潮打下的时代烙印,此书“当成书于汉初”,“至迟不得晚于武帝元光五年”(《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

⑦刘歆伪造。始倡此说者为宋胡安国、胡宏父子。胡宏认为,《周礼》是刘歆为了“附会王莽、变乱旧章”,而“假托《周官》之名,剿入私说”的作品(《皇王大纪论·极论周礼》)。洪迈《容斋随笔》、廖平《古学考》、康有为《伪经考》、钱玄同《答顾颉先生书》、徐复观《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侯家驹《周礼思想渊源》等文均持此论。

内容与影响

《周礼》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6篇。每官之下各有属官60(今日所见《周礼》,每官都溢出60之数),总共360官,象天360度。6官分掌吏治、民事、礼乐、军政、刑法、营造,其中天官冢宰又为6官之长,总揽邦治;冬官司空一篇原缺,汉人以《考工记》充之。《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体系来表达作者治国思想的著作,其内容涉及到上古社会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体大思精,周密合理,故备受经学大师郑玄的推崇,虽然晚出,但很快一跃而居三礼之首,也是唐九经、宋十三经之一。《周礼》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王莽改制、宇文周革典、王安石改革,都以《周礼》为理论依据。《周礼》所及的各种典制,多为后世统治者所仿效。如六官之制,至晚到隋,就被吸收,成为中央的六部之制,一直沿用至清。再如祭天礼地、享祀先祖的各种重大典礼,亦为后代统治者遵用。又如王城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也屡屡被尊为范制而仿建。至于《周礼》一书所包涵的丰富的治国思想,如治官、理财、教化、法治等,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研究之作代有新出。

注释与版本

东汉初,刘歆的门徒杜子春设席授业,传《周礼》之学,弟子甚众。郑兴、郑众父子,卫宏、贾逵、马融等都为《周礼》作过注。东汉末,郑玄博综众家,兼采今古文,作《周礼注》。其后郑注独行而诸家之注皆废。今所见《周礼注》(郑玄),最好的版本为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刊本,近年中华书局已将其影印,收入《古逸丛书三编》。唐贾公彦曾为《周礼》作疏。朱熹称唐人诸疏中,以贾氏《周礼郑注·疏》为最好,流传至今的版本,以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八行本)为最好,近代有董康诵芬宝影刻本。清代《周礼》研究的集大成者为孙诒让,著有《周礼正义》86卷,版本有多种,以孙氏家藏铅铸版初印本(即乙巳本)为最好,近年中华书局有新点校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