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9 19:45
周瑛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国民政府驻日参赞、领事。后为外交官。周达文故居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四周为高大的风火墙,内设前后天井,建有前厅后厅和厢房。前厅大门挂有伍修权同志书写的“周达文故居”金字匾。正堂中央安放着周达文大理石塑像,左边为居室,有古式木床、木柜等;右为展览厅,有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展柜,较详细地介绍了周达文生平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还展出了斯大林写给周达文的信、周达文的自传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成员的像片等。周达文故居也是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
周达文,原名周达定,早期革命活动家,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于镇远,五四运动周达文成为镇远学生会组织的主席,因上街游行,揭露《二十一条》卖国条约,被开除学籍。
1920年随父迁居北京。当年以其二哥(周达文)的毕业证书考入北大,后沿用此名。第二年考入俄文专科学校学习。
1924年,到苏联东方大学学习。
1925年担任临时党团书记,带领国共两党的人员118名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周达文既当学员,又当职员,从事教务和翻译工作。
1937年王明、康生因嫉妒,利用斯大林接见的机会。诬告周达文,致使其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被冤死在苏联。
1987年,中共中央给周达文平反,并拨款对其故居进行维修。故居总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8平方米,四周用高封火砖墙围成长方形大院,结构严谨,保留完整,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古代民居。
1985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达文故居同时又是中共镇远支部旧址,支部成立于1938年。当时贵州工委派遣田伯萍同志到镇远,与谢速航、陈法轼三人成立了第一任党支部。在当时起到临时县委的作用,党的组织活动已经辐射到铜仁、石阡、三穗、思南、施秉等县。1943年,党组织遭破坏而解散,虽其仅存了三年,但对镇远的革命有着重大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西伯利亚的哈巴诺夫斯克(即伯力),有一份宣传革命的中文报纸,名为《工人之路》,它的总编辑是邱贡洛夫。可是,1937年以后,这个邱贡洛夫突然消失了,再没有人提起他的名字。《斯大林全集》出版后,又有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邱贡洛夫,因为在第九卷中有一篇《答邱贡洛夫的信》。既然斯大林亲自给他复信,而且作为一份珍贵文献收入《全集》,显然是个重要人物。第九卷中还有一篇斯大林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为中国留学生所作的报告,作翻译的也是这个邱贡洛夫。邱贡洛夫是谁?除了当时和他在一起的人而外,很少有人知道。他被历史淹没了整整半个世纪,到了1987年才开始揭开邱贡洛夫的谜。邱贡洛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名叫周达文,邱贡洛夫是他在苏联使用的俄文名字。从中共中央组织部为他昭雪平反的文件中,人们才知道这个化名邱贡洛夫的周这文是贵州镇远人。
因工作关系,父亲把家搬到北京,周达文便随之在京求学。他是俄专的高才生,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还能熟练地翻译俄文,对苏联的情况自然了解得比别人多。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毛毛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有一个题目是《张锡瑗妈妈》,引出了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那时在中山大学留学的女生有20多人,其中有个两姐妹,姐姐叫张锡瑗,妹妹叫张锡瑞,正当妙龄,漂亮极了。她们是河北房山县
镇远,周公馆交给周达文的外诅父家居住,把东厢房租给一个姓陈的人家。陈家的儿子陈学联是镇远师范学校的学生,在同学宋大鸣的影响下加入了共产党,宋也搬到楼上住下。从此,冷清了多年的周公馆热闹起来,成了镇远
1984年镇远县
周达文故居是一座典型的黔东风格四合院古民居。院落用高封火墙围成长方形大院。院内正厅、后厅和东西厢房之间,互相连通,组成走马转角楼式结构,是研究中国古居民不可多得的一处实例。
周达文故居同时又是中共镇远支部旧址,支部成立于1938年。当时贵州工委派遣田伯萍同志到镇远,与谢速航、陈法轼三人成立了第一任党支部。在当时起到临时县委的作用,党的组织活动已经辐射到铜仁、石阡、三穗、思南、施秉等县。1943年,党组织遭破坏而解散,虽其仅存了三年,但对镇远的革命有着重大的影响。
观 赏 性: ★★★
刺 激 性: ★
舒 适 性:★★★
参 与 性: ★★★
配套设施: ★★★
交通状况: ★★★★
景区服务:★★★
景区住宿:★★★★
景区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