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

更新时间:2023-08-30 19:12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刘评事虽暂时隐居,不久当复起用,而自己则事业无望;颔联写刘有谏草将由门下省采纳,尚待鹤书赴垄,诏请入朝;颈联写刘暂居莲峰之下,不久当入京师;尾联称美刘评事宠辱皆忘,欹枕读书,时惊蠹鱼从书中落下。这是一首应酬之作,用“君”与“我”相对,采用对偶的方式成文,诗中四句都是一些善颂善祷之语,并无深意,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感叹。

作品原文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1

白社幽闲君暂居2,青云器业我全疏3。

看封谏草归鸾掖4,尚贲衡门待鹤书5。

莲耸碧峰关路近6,荷翻翠扇水堂虚。

自探典籍忘名利7,欹枕时惊落蠹鱼8。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幽闲的白社只是你暂时的居处,而平步青云的才能学问我却是一窍不通完全生疏。

看不久的将来你就可升任诔官回到鸾台,而今在此衡门不过是养精蓄锐等待朝廷的鹤书。

莲花峰高耸靠近潼关去京华之路已不太远,只可惜你去后那荷池庭院将寥落空虚。

每日里我独自翻检典籍已把名利置之度外,侍着枕头读书常常见书页里掉下蠹鱼。

创作背景

会昌三年(843),李商隐在京居母丧,本年为安葬诸亲事,尝往来奔波于洛阳、河阳、怀州、郑州等地。李商隐退居太原时,曾移家永乐县,适刘评事亦此寄居,这是刘评事寄诗之后的相和之作。其时李商隐因仕途不顺,心绪不佳,故谓青云事业无望,羡慕刘的隐居,李商隐作此和之。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闲居永乐和友人寄来的诗的和诗。李商隐写诗致意刘评事,为友人荣升表示良好祝愿,对自己的不能用世强作排解,字里行间流露出郁抑惆怅之情。

首联即以对比手法写刘评事之居永乐是暂时闲休,但自己的闲居却不同于刘评事。刘评事只是一时退隐暂休,是将升迁的休闲,自己则全无本事和刘评事一样升迁,委婉曲折地写出自己难言之隐。颔联是为刘评事不久即将升迁表示祝愿,两句实为倒装句。颈联首句以望莲花峰可见写刘评事晋京之路已不远,以物寄意,显得生动突出,永乐地近潼关,莲花峰西峙,到莲花峰即与长安靠近,因而望莲花峰就可见晋京之路并不远,这也是劝慰祝愿之语;次句则为刘评事将来归京后这闲居之处将变得冷落空虚而惋惜。尾联说自己已经完全忘却名利,每日惟有倚枕读书自乐,显然是自我排解之词。其心中难言之痛隐然见于言外。诗人在永乐闲居时始终不忘国事,急于用世之心理见于不少诗中,所以此篇诗之所谓忘名利,只能是强自排解之辞。

这首诗旨义甚明,在第二句。李商隐感叹“青云器业”之离已远去,“君”、“我”对举,刘乃“幽闲暂居”,我则“器业全疏”,相比照而寓心中感慨。三、四回应“暂居”。“封谏草”即“上封事”似刘评事暂离大理寺而将调谏职,如补阙拾遗之任,故下云“待鹤书”也。五、六“莲耸碧峰”、“水堂翠扇”,回应“幽闲”。七、八回到自身,照应“青云器业我全疏”:如今我惟日日与典籍图书为伴,枕落蠹鱼矣。七句写“忘名利”,是所谓“全疏”,此义山愤激之辞,而不是真忘其匡国之心、青云之志者。落句“惊”字妙,亦《赠田叟》之云“在野无贤心自惊”也。

名家点评

清·钱谦益:此言评事之隐于永乐,不久复用。若我则青云事业,渺然无期,盖君曾有谏草归于鹜掖,我但静处衡门,以待鹤书耳。君今闲居此地莲峰之耸,荷盖之翻,皆足以供赏玩,以视余之开书欹枕,蠹鱼惊鱼,其无所聊赖,相去复何如哉。(《唐诗鼓吹评注》)

清·姚培谦:此叹宦达之不可期也。居本暂时闲居,故虽封谏草而归,尚待鹤书之贲,我则莲峰路近,荷盖堂虚。岂复青云中人物,但自觉民心未断,虽典籍可耽,而眠梦之余,犹未免惊心落蠹耳,真人前不必说假话也。(《李义山诗集笺注》)

清·纪昀:牵率应酬之作。(《玉谿生诗说》)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 837)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