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38
和尚鹦鹉(学名:Myiopsitta monachus):是鹦鹉科、和尚鹦鹉属的物种,体长在28-30厘米之间,翼展43-48厘米,体重90-140克。雌鸟比雄鸟小10-20%。共有4个亚种。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劲有力,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缘生活。上体鲜绿色,前额和胸部浅灰色,腹部淡绿黄色,晚成雏。
和尚鹦鹉依亚种不同,体长在28-30厘米之间,翼展43-48厘米,体重90-140克。雌鸟比雄鸟小10-20%。成鸟上体绿色,额头从前冠至后枕为蓝色、灰棕色和绿色。脸颊灰白色,颈背和后枕与披羽稍暗的绿色融为一体。背部、肩角和臀部呈草绿色。主要覆羽为蓝色,其他覆羽为绿色。胸部浅灰色,整个上腹部淡黄绿色,有白色条纹。下体橄榄黄色;翅膀(飞羽)淡蓝色。尾巴长逐渐变细,上尾绿色,中央尾羽蓝绿松石色,下尾覆羽基部是沉闷的灰蓝色。飞羽的上侧是蓝色的。在翅膀的下侧,较小的覆羽是绿色的,而较大的覆羽和飞羽的内部细丝是蓝色的。喙为角色,虹膜为棕色。腿呈灰色。
已经培育出具有非天然羽毛颜色的家养品种。其中包括用白色、蓝色和黄色代替绿色的鸟类。由于这种颜色提供的伪装性较差,因此野鸟通常具有野生型颜色。
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干燥开阔林地、有荆棘灌木丛与仙人掌的热带稀树草原、棕榈树林、农业耕作区等地区。主要出没于干旱的树林地区以及其他散布树木的林地,包括与水道接壤的长廊森林。还生活在耕地和有林荫大道的城镇郊区。这些鸟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然而,居住在玻利维亚的亚种可以上升到3000米的海拔高度。
常在树间与地上觅食,经常和其它鸟类混群,会与鸽子等其它种类的鸟一起觅食。群居性,成对或成群生活,每群约30-50只。繁殖季节以外的聚群规模更大。这些鸟建立共同的栖息地,有时在冬季占据巢穴。每年的这个时候,它们经常与其他物种交往,例如鸽子和牛鹂属的褐头牛鹂。
和尚鹦鹉是一种声音非常大的鸟,叫声变化量非常广泛。在休息和飞行时,它会发出金属“帽”声,通常后面会发出更尖锐的末端“yee”。其他叫声包括音乐般的喋喋不休“quak-quaki-quak-wi quarr”,这是更具穿透力的尖叫声。在展示期间,这些鸟会发出快速重复的嘶哑叫声。喂食时,它们会发出低沉的对话音。丧偶的和尚鹦鹉几乎只在它们共同栖息的地方唱歌。
食物包括各种草,树木和其他植物的种子、芽和花,以及水果和浆果,一般在树木和地面上觅食。消耗的植物材料主要包括草类种子、仙人掌幼芽和树栖果实。在筑巢过程中,朴属(Celtistala)、蓟和棕榈坚果的橙色卵形果实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在冬季会进入人类居住的花园觅食,玉米、高粱和某些谷物很受欢迎,这使它成为农民讨厌的鸟。除了植物之外,这些鸟还吃一些昆虫及其幼虫。
原产地: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
引进(留鸟):奥地利、比利时、百慕大、开曼群岛、智利、捷克、法国、德国、瓜德罗普、日本、墨西哥、波多黎各、斯洛伐克、西班牙、美国、美国维尔京群岛。
灭绝和引进:巴哈马。
原产南美洲的玻利维亚至巴塔哥尼亚间的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区,包括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国家,许多和尚鹦鹉也在美国的加州、佛罗里达州、芝加哥、纽约等地及一些欧洲国家生存定居。
筑巢季节为10月至翌年2月。在潮湿的地区,和尚鹦鹉成群筑巢,它们用喙从朴树属灌木上砍下的木块建造大型巢穴。巢穴总是放置在悬崖环境中。在降雨量很少的地区,往往单独筑巢。大部分的和尚鹦鹉都将巢密集的筑在彼此附近,通常筑巢所需的树枝来自于灌木丛,它们将巢穴做的非常大,进入巢穴后约分有3个巢室,最里面的是下蛋育雏的巢室,雄鸟则在最外面的巢室巡视保护它们的巢穴,繁殖期在10-12月,通常产4-6枚卵,也有1-11枚的纪录,孵化时间约为24天。幼雏是晚成的,在起飞前会在出生地停留约6周。生产力最高的幼鸟通常放置在引进的桉树上,这些树的产量比当地植被高得多。奇怪的是,窝数多的鹦鹉的育雏成功率更高。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8月7日——无危(LC)。
由于和尚鹦鹉的超强生命力,使得即使身处自然环境相差许多的非原生地也能顺利存活,以美国为例,许多回到野生状态中的和尚鹦鹉都在当地顺利的生存下来,而且由于它们完全自己筑巢的本领使它们不需树洞就可繁殖,而且十分多产,使得美国野外的和尚鹦鹉越来越多,在都市经常筑巢在电线竿上,即使像芝加哥、纽约冬天如此严寒会下雪的气候,它们也能安然生存。有鉴于此情形,美国农业局为了怕它们过度繁殖成为破坏农作物的害鸟,特别制定了禁令,约有10个州左右不能饲养、贩卖、繁殖和尚鹦鹉,加州、乔治亚等等,有些州如要饲养需经过登记,并给予套上脚环,也有一些州只准许繁殖业者或鸟商有执照地繁殖与贩卖,但是并无发现它们有明显地造成农产品的危害。
由于和尚鹦鹉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该物种被描述为“常见”(Stotz et al. 1996年)和“常见到丰富”(del Hoyo et al. 1997年)。
趋势理由:由于持续的栖息地退化正在创造新的适宜栖息地,种群数量被认为正在增加(del Hoyo等人,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