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更新时间:2023-08-30 20:49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前四句交代与崔二少府二人在楚丘城相遇;中八句为登楼所见,引起思古幽情;后八句又回到失路之悲,照应开头。

作品原文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

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

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

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

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

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

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

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

注释译文

①崔二少府:高适有《效古赠崔二》,似为同一人。楚丘城:春秋时地名,其地有二:《春秋·隐公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杨伯峻注“楚丘当为戎州己氏之邑,地界曹国与宋国之间。据《一统志》,楚丘城在今山东省成武县西南、曹县东南三十里。”另,《左传·闵公二年》:“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封卫于楚丘。”杨伯峻注:“楚丘,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东。”《新唐书·地理志》:“宋州睢阳郡有楚丘县。”此诗中有“封卫”之语,当指滑县。

②栖托:寄托,安身。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施主虑阙道业,故崇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托焉。”

③失路:不得志。扬雄解嘲》:“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登楼作:指汉末王粲避乱客荆州,思归而作《登楼赋》之事。

④芒砀山:芒山、砀山的合称。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与河南省永城市接界。《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睢阳:《新唐书·地理志》载:“天宝元年改宋州为睢阳郡,属河南道。”

⑤梁:此处指宋州。《晋书·地理志》载:梁国,汉置,下辖睢阳。南朝宋、齐为南梁郡,属南徐州。南朝宋以后,先后为北魏、东魏、北齐所有。隋唐时期,雎阳被改名为宋城,宋州。襟带:谓山川屏障环绕,如襟似带。比喻险要的地理形势。封卫:《左传·僖公二年》:“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

⑥墟落:村落。

⑦千里心:远大的志向。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百金诺:指信实可靠的诺言。《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⑧朅来:何不来。葵藿:向日葵与角豆的花叶。因葵与藿皆有向阳特性故古人用以表示臣下对君主的忠诚。《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臣窃自比于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创作背景

楚丘城在睢阳郡,此诗当为唐玄宗天宝六载(747)春高适自东平归睢阳途中所作。当时高适与朋友崔二少府同登楚丘城楼。

作品鉴赏

此诗前四句交代二人在楚丘城相遇,同为漂泊异乡、仕途失意之人,一起登上楚丘城楼,崔氏作登楼诗,自己和诗。“清晨”以下八句为登楼所见,山云水郭,引起思古幽情。“相逢”以下八句又回到失路之悲,照应开头,同时勉励对方和自己坚守理想,重义任侠,方今正当朝廷用人之际,应有葵藿倾太阳之志诚,翘首以待时机。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