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贵楼

更新时间:2024-11-03 15:25

和贵楼又称山脚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跟南靖县城53千米。建于清代雍正十年,是由简次屏公建造的,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和贵楼是闽西南众多方形土楼的典型代表,有着“天下第一奇楼”的美称,是“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杰出的代表作品。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

历史沿革

1986年4月3日,日本学者茂木计一郎带着学生前来考察土楼建筑,由于找不到专人解说,简良发临时充当了一回“导游”。

2000年,福建土楼申报世遗工作正式启动。申遗初期,作为方形楼代表的和贵楼,不仅没有雕梁画栋,而且还有两道明显的墙体裂缝,一开始,专家和当地政府部门不同意和贵楼申报世遗。

2008年7月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和贵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筑特点

和贵楼,是闽西南众多方形土楼的典型代表,有着“天下第一奇楼”的美称,是“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杰出的代表作品。和贵楼建于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由当地简次屏族人所建,坐西朝东,楼高21.5米,分为五层,每层28个房间,共140个房间,建筑面积6450平方米,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设有一个楼梯道,方便土楼人家通行。

和贵楼“三奇”

和贵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这个数字,这是个“世界之最”,也就是说和贵楼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此为一奇。

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它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他们觉得地基这下牢固了,就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他们似乎很有把握,从不担心大楼会倾斜或者下沉,果然两百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山。你在楼中学堂的小天井用铁线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进5米多深,拔出铁线,则可见铁线上有淤泥的痕迹,你如果在这里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此为第二奇。

和贵楼的第三奇,即楼中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左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灵,而右边那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这是由于两口井材料构造的不同造成的奇特景观。由于沼泽地浅层是腐烂的沼泽水,而深层是可饮用的地下水。所以在设计时都将两口井打到了地下水层。但是,清水井是由水泥砌成,而浊水井是由小圆石堆砌而成。这就导致了清水井壁缝隙较少,而浊水井壁缝隙较大。而两口井在通过沼泽水层时大量沼泽水渗入浊水井导致其浑浊有毒,而清水井却没有太多渗入所以可以饮用。

学堂匾牌

楼正中开1个大门,楼内东西南北四角安有4部梯道通向各层楼。天井中心建三间一堂式学堂,堂前门上挂着两块来头不小的匾牌,一个是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由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匾牌;一个是中华民国计六年十月由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仁赠送,由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匾牌。

和贵楼是花了几千根松木做基建造在沼泽地上的,由于松木木质的特殊性,和贵楼经历过数次地震仍然不倒,院子中的空地,踩上去软绵绵的,竹竿插进泥土会出水。两口水井一清一浊。有关浊井的来历,据说是当年打井时,一个坐月子的妇女打开了本不应该看的井盖造成的。

旅游信息

门票

云水谣古镇、怀远楼、和贵楼3个景点实行套票制,90元/人;学生凭证半价

交通

漳州汽车西站坐到南靖县汽车站,换乘南靖到梅林的班车。班车会途经和贵楼,从和贵楼至怀远楼沿着溪流走20分钟即到。

位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