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6 14:08

咸(拼音:xiá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咸与它的繁体字鹹本是不同的字。简体“咸”始见于商代,本义不明。文献或用为杀伐,大概是其本义。或假借表全部、普遍。甲骨文、金文中还可以作人名。鹹约出现于春秋,本义为盐的味道,还指古地名,即春秋时卫地、鲁地。“鹹”简化后写作“咸”,“盐的味道”成为这个字的常用义。

字源解说

“咸”与“鹹”在汉字简化前是两个不同的字。商代甲骨文(甲组图1)和金文(甲组图2)的“咸”字右部是“”,左下是“”。已知“戌”是斧钺一类武器的象形,但左下的“口”代表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许慎《说文解字》提到了咸“从口从戌”,却没有说明白二者结合起来的含义。有人认为“咸”字的“戌”表示征战杀伐,“口”表示众人喊杀声连天,当是众口齐呼,以助威势之意。有的资料认为“咸”中的“口”指人头,本义指杀伐,引申为皆、全。也有人认为“咸”中的“口”其实是“(wéi)”字,表示土地、范围。“咸”的字形可视为以武力占有土地,则地之所生、人之所产皆属我有,故“咸”有皆、全之意。还有人认为“戌”这种兵器不是用于杀人而是为了表现贵族的威仪而制作的。则“咸”字的创意就可能与仪仗队的行为有关。仪仗队不但步伐整齐,而且口号响亮,所以就利用其全体发出一致而同样的声响来表达全部与一起的意义。“呐喊”的“喊”字使用咸与口组合,应该是有所关联的。

“咸”最早见于商代,西周“戌”字部分的“脚叉”往上移横斜(甲组图3、4),到小篆阶段(甲组图6)变为一撇。斧身拉长,“顶钩”变为一点。由此发展为隶书和楷书。

“鹹”约出现于春秋时期,是形声字。从卤,咸声,卤有咸的意思。鹹本义为盐的味道。简体“咸”在现代汉语中除了“咸阳”等地名之外很少用到。近代民间曾用同音字“咸”代替“鹹”,所以《汉字简化方案》采用同音代替的方法,用“咸”字代替常用而难认难写的“鹹”字。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二上】【口部】胡监切(xián)

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

【卷十二上】【卤部】胡毚切(xián)

鹹,衔①也。北方味②也。从卤,咸声。

〖注释〗①衔: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以叠韵说之。咸味长,故衔而咀味之。”②北方味:《素问》王醵注:“凡物之味咸者,皆水气之所生也。”按五行说,水位于北方。所以说“(咸)北方味也。”

说文解字注

【卷二上】【口部】

(咸)皆也。悉也。

注:咸,皆也。见释诂。

从口。从戌。

注:会意。胡监切。古音在七部。

戌,悉也。

注:此从戌之故。戌为悉者,同音假借之理。

【卷十二上】【卤部】

(鹹)衔也。

注:以叠韵为训。

北方味也。

注:酸苦辛甘下不著某方之味。此著之者,错见也。

从卤。咸声。

注:胡毚切。古音在七部。

广韵

胡谗切,平咸匣 ‖咸声侵1部(从口从戌会刺口之意,咸初文)

咸,皆也。同也。悉也。亦姓,《姓苑》云:“巫咸之後,今东海有之。”胡谗切。十一。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咸;康熙笔画:9;部外笔画:6

《唐韵》胡监切。《集韵》《韵会》胡谗切。《正韵》胡嵒切,竝音諴。《说文》:皆也。《玉篇》:悉也。《书·尧典》:庶绩咸熙。《左传·僖二十四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注:咸,同也。《鲁语》:小赐不咸。注:咸,徧也。《庄子·知北游》:周徧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史记·司马相如传》:上咸五,下登三。注:师古曰:与五帝皆盛也。

又卦名。《易·咸卦》:彖曰:咸,感也。

又《易·杂卦》:咸,速也。

又《尔雅·释丘》:左高曰咸丘。

又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咸。注:大咸,咸池,尧乐也。

又地名。《史记·秦本纪》: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

又星名。《前汉·天文志》:咸汉星出西北。

又王充《论衡》: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又姓。《姓苑》:巫咸之后,今东海有之。

又《集韵》居咸切,音缄。《礼·丧大记》:凡封,大夫士以咸。注:咸读为缄,今齐人谓棺束为缄绳。咸或为椷。《释文》:咸,一本作缄。

又《集韵》古斩切,音鰔。与减同。损也。

又一曰水名,详水部减字注。

又姓。《前汉·酷吏传》:咸宣,杨人也。注:咸音减省之减。

又《集韵》公陷切,音䫡。亦与减同。详水部减字注。

又音憾。《左传·昭二十一年》:窕则不咸。注:不充满人心。《释文》:咸,本亦作感,户暗反。○按感同憾。

又叶馀针切,音刑。张衡《舞赋》:歌以咏志,舞以旌心。细则声窕,大则不咸。

【亥集下】【卤部】 鹹;康熙笔画:20;部外笔画:9

《广韵》《集韵》《韵会》胡谗切。《正韵》胡嵒切,音咸。《说文》:咸,衔也。北方味也。《广韵》:不淡。《韵会》:盐味。《尔雅·释言》:咸,苦也。疏:殊极必苦,故以咸为苦也。《书·洪范》:润下作咸。《周礼·天官·医师》:以咸养脉。

又地名。《春秋·僖十三年》:会于咸。注:衞地,东郡濮阳县东南有咸城。

又《韵会》:古斩切,音减。《本草》:李时珍曰:咸音咸者,润下之味,音减者,盐生之名。后人作碱作鹻,是矣。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厂”,横笔位于横中线上方,起笔偏左。❷包围部分居左下格;短横在横中线;“口”,㇕(横折)的竖段在竖中线。❸㇂(斜钩)起笔竖中线上端,斜行至右下角钩出;短撇起笔横中线,收笔竖中线。

书法欣赏

(以上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以上参考资料)

方音汇集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实际发音有异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