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22:13
糯米3千克 绿豆2千克 五花猪肉750克 花生油150克 食盐60克 五香粉10克粽叶750克 水草或禾秆适量,还可以加入咸蛋黄、冬菇、虾米、瑶柱、栗子、花生等调配为馅,口味咸鲜香,风味更佳。
1.先将粽叶用开水滚透,洗净晾干。水草或禾秆用清水浸泡、洗净,晾干备用。
2.绿豆磨开边,清水浸泡去豆衣,沥干后用花生油50克拌匀。
3.将糯米洗净,滤去水分,放在容器内,用盐和花生油100克拌匀。
4.五花猪肉切成小块,用五香粉拌匀。
5.包粽时将粽叶叠成三角锥形,先放糯米绿豆,后把猪肉放于中间,再放绿豆和糯米。然后在左右及面上各加一片粽叶,包扎成三角形,用水草或禾秆扎紧。
6.置于锅中煮3小时左右。
形态:呈三角形。
色泽:浅白色。
组织:光洁不散,不粘粽叶。
口味:上口肥厚甜香。
最好在两餐之间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的粽子粘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最好在两餐之间吃。
吃粽子不要喝冷饮吃粽子时不要喝冷饮,由于这样会轻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
冷冻储存3~5天内吃完端午期间,往往温度高、湿度大,适合各种微生物、致病菌、霉菌的生长繁殖,而粽子含水分,有糯米、肉或豆沙等原料组成,在常温下保存超过2小时后即轻易变质。梁经理表示,粽子必须在冰箱内冷冻保存,存放时分成可一次吃完的小包,用塑料袋包实,和其他肉类等生食用品分开放,避免交叉污染。他建议在3~5天内吃完,这样粽子的味道才是最鲜美。
粽子最宜趁热吃专家还提醒,吃新包出来的热粽子比较健康,不易把它放冷后再反复加热,因此最好自己动手制作,吃刚包好的热粽子。
吃粽子每餐别超50克(1至2个)医生提醒,糯米热量偏高,每次不宜食用过多。
喝热红茶解腻粽子由于多油,多吃轻易腻,而且糯米又是不轻易消化的食用品,因此吃粽子的同时喝点热红茶可以起到很好的解腻消滞作用。
注意从健康的角度来说,不是人人都适合吃咸肉粽,以下四种人就不宜吃咸肉粽:
心血管病患者:咸肉粽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老人和儿童:咸肉粽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道病患者:咸肉粽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咸肉粽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合植物纤维多且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十二指溃疡的病人若贪吃鲜肉粽,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糖尿病患者:咸肉粽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总之,吃咸肉粽应有所节制,除以上四种人不可多食外,其他人若食后感到胃部不适,也应立即停止食用,以防危害身体健康。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各种各样的粽子又成为餐饮的焦点,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人不知吃什么样的才好,让人不知道吃多少才够。其实,吃粽子也有很多讲究,都和日常健康息息相关。
在中医里,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就连我们司空见惯的糯米,在中医里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中医认为,端午节后,便进入了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人们普遍会有上火、中暑现象发生,而此时常吃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 虽然市场上粽子馅是林林总总,但以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建议大家:由于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因此,选择红枣、栗子做馅儿的粽子,可以
算是粽子中的“极品”。
粽子虽为节日中的鲜品,食之不当也会伤人。以糯米做主料的粽子不宜消化,过食会因伤脾胃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此,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即便是脾胃功能健强者,也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如果过节家里自己包粽子,要把握“现包、现吃”的原则,而从超市中购回的冷冻粽子,应蒸煮透了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