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42
秦孝公十三年(前349年),秦孝公自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迁都至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0年),秦王政于咸阳渭北增修六国宫殿,在渭南增筑章台、上林等宫苑。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19年),秦始皇嬴政在渭河南修建信宫。作甘泉前殿。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秦始皇嬴政在渭河南上林苑中修筑阿房宫。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引兵攻入关中,入咸阳,封秦珍宝财物府库,萧何收秦律令图书独藏,使其幸免后来的焚毁。后项羽率兵40万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嬴子婴,焚烧咸阳宫殿,咸阳城被毁。
201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城遗址宫区以西的胡家沟塬地勘探发现了五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201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秦咸阳城遗址内发现一组大型国家府库建筑遗迹。
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秦咸阳城遗址内发现了一处秦代石铠甲手工制作场所。
据考古发掘发现,渭北部分秦咸阳城遗址西起长陵车站附近,东至柏家嘴村,北由成国渠故道,南到西安市草滩农场附近(即秦代渭河北岸,汉长安城遗址北约3275米附近),东西约7220米。南北约6700米。
秦咸阳城咸阳宫宫城东西两侧的宫殿建筑中有仿六国宫室建筑,咸阳城西南部有手工业作坊区、市民居住区和市场,其东是王室或皇室使用的池苑风景区——兰池和兰池宫。
秦咸阳城遗址中部偏北钻探出周长约2747米的夯土墙基,其平面略呈长方形,应为宫城所在。宫城内外探明大小夯土基址20余处,其中8处在宫城内。已发掘3处,均属战国时期遗存,似为咸阳宫的早期建筑。宫殿外区东端柏家嘴、西端毛家沟分别出土燕国和楚国瓦当,可能是仿六国宫殿遗址。宫殿区外西部有铸铁、冶铜和制陶作坊遗址;南面渭水旁有制陶和制骨作坊遗址。秦国君主、贵族和市民墓葬一般都在咸阳城城外西北隅原上,属郊区建设,为墓葬区,王陵、帝陵分布于城之西北和东南郊,市民墓区在西北郊,东西绵延约4千米。
秦咸阳城遗址按照遗存分布情况,分为三大功能区:宫殿与官署区、郭区、陵与墓葬区。
秦咸阳城遗址历年考古发掘工作中出土各类遗址、遗迹及文物,其中战国中期至秦末中型墓128座,城址内外出土文物以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为最多,另有铁器、铜器、陶器类生活用具、工具、兵器及货币等。
阿房宫位于渭水之南的秦上林苑中,遗址在今西安市三桥镇西北之新军寨、后围寨、南王寺村和平村北缘一线,纵长5千米,横宽3千米,遗址面积约15平方千米。
阿房宫遗址内仍保留地面的夯土台基还有二十余处,包括阿房宫前殿基址以及周边分布的上林苑一至六号、兰池宫、上天台、祭地坛、磁石门、好汉庙等建筑基址。
“六国宫室”遗址位于渭城区窑店镇北的头道原上。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因六国灭亡有先后,六国宫室的建造时间和地点亦当不同。经勘查,在毛王沟附近宫殿建筑遗址曾出土楚国形制的瓦当,在柏家嘴曾出土燕国形制的瓦当,在怡魏村曾出土齐国形制的瓦当。这些发现都为确定六国宫室的具体位置和进一步进行考古研究,提供了线索。
兰池宫遗址位于渭城区正阳乡柏家嘴,西距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约3.5公里,盖即今渭河发电厂厂区。《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三十一年“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此“兰池”盖即兰池宫。此处有一台阶式秦代建筑群遗址,已发现夯筑基址6处。在编号为“兰一号”遗址的北部暴露有6.5米的房屋地面,秦代的弯曲陶水管仍残存于断崖夯土中间。在遗址堆积层中发现有细绳纹筒瓦、板瓦、铺地方砖,龙凤纹和素面空心砖及饕餮纹、蝉纹、变形兽纹与各种云纹瓦当多件,其风格大多与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出土的相似。
咸阳宫遗址为秦代宫殿,占地面积3.72平方千米,北部原区宫殿很多,西起窑店镇胡家沟村,东至肖家村乡柏家咀村,因受到渭河北移的影响,遗址破坏比较严重,整体布局不详,大部分宫殿遗址在咸阳城址北部的阶地上。
府库遗址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镇,地处秦都咸阳城宫区以西的胡家沟塬地。
201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曾在此府库遗址范围内勘探发现了五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建筑四面为夯土垣墙,墙体厚达3米左右,总长110米,宽19.5米,内部有结构相似的4个大房间,每个大房间中又有形式不一的窄墙,府库遗址出土了大量板瓦、筒瓦、空心砖等建筑材料外及编磬。
府库遗址中出土的编磬有使用过的痕迹,其中23件残块上有刻文,是秦小篆字的“北宫乐府”等内容,为秦咸阳城考古中首次根据遗物自证了建筑属性是储存包括编组石磬等礼乐用具在内的秦代大型府库,也再次证实了秦代设乐府的史实。
根据考古报告,在咸阳宫殿廊东西坎墙墙壁上,发现了一处壁画,题材为秦王出行车马、仪仗等,其中有车马、人物、花木、建筑等形象。廊共9间,第1间、第2间墙体已毁。东壁第3间墙底部存有壁画底边边饰,为紫红底色的黑色几何图案;第4间画车马图;第5间画仪仗图;第6间画车马图;第7间亦画车马图;第8间剥落殆尽;第9间画麦穗图,南北均有竖行排列的黑色几何纹图案。西壁第3间墙底部残存极少黑色几何图案;第4间中部残存黑马3匹,底部有黑色几何图案;第5间北部残留一建筑物图像;第6间画建筑图;第7间画麦穗图;第8、第9间壁画剥落殆尽,仅在二者墙壁的中部各有一平行的南北向黑带。
现秦咸阳宫出土壁画藏于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的地下库房。
2019年12月6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秦咸阳城遗址发现了一处秦代石铠甲手工制作场所,出土石铠甲片与秦始皇陵出土的石铠甲一致,另发现了磨石、铁钻、铜条等制作铠甲片的生产工具,表明是给秦始皇陵提供石铠甲的制作场所。
2019年7月,在秦咸阳城遗址核心区新发现石铠甲制作地点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镇。2019年夏季,为了配合一处高台建筑的发掘,考古人员对周边区域再次开展调查。在距建筑北约500米处地表荒草丛中,发现散布了石质甲片。而这处高台建筑遗址,居大型宫殿的中心位置,是渭河以北咸阳城内规模最大的建筑单元。
秦龙纹空心砖在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出土,其长100厘米,宽88厘米,厚16.5厘米。纹饰均细线阴刻,龙曲卷尾回头,有四肢,身曲处有一璧,璧中心圆环中有一四叶花方。其纹饰为秦宫殿建筑主题纹饰中的一种。
秦龙纹空心砖现分藏咸阳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坡刘村是秦咸阳城遗址的一处墓葬区。从2017年冬季开始,为配合银西高铁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始在此发掘二座战国晚期秦贵族墓葬。这两座墓葬均被盗,其中规格稍小的墓葬为一棺一椁二重葬具,椁室隔出头箱、边箱。边箱内发现大量殉牲动物骨骼,出土遗物共计40余件(组)。另一座墓葬规格较大,包括竖穴墓道和墓室二部分,使用一棺两椁三重葬具。墓道底部放置装有大量殉牲的木箱,椁室内隔出头箱,出土遗物共计155件(组)。此次发掘出土遗物的种类,包括青铜礼器、日用器、兵器、工具、车器、银器座、铁工具、玉组佩、璧、印章、料珠、玻璃六博棋子等,此外还见有大量漆器痕迹。
据墓葬结构和体质人类学鉴定结果显示,二位墓主均为男性,从出土遗物判断,墓葬时代为咸阳为秦都期间的战国晚期,墓主属于士、大夫贵族。
战国晚期卜甲出土于一座小型竖穴墓道洞室墓,复原后长约14厘米、宽约10厘米,内侧有十余处规整的方形凿孔,对应位置的外面则有“兆纹”,侧面有烧灼痕迹,凿孔为方形,沿袭了西周时期的基本风格,但凿孔形状和排列更加规整,是一件被使用过的占卜器具。
1959~1961年,陕西省考古所渭水考古队在牛羊村附近发现了秦咸阳宫殿遗址。
1973~198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宫墙之内的一号遗址西半部和二号、三号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总面积15168平方米。
1988年1月13日,秦咸阳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咸阳市政府成立了秦咸阳城遗址文管所。
2010年10月9日,秦咸阳城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21年10月12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四五”时期大遗址。
主词条: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亦称平王。战国时秦国国君。献公之子。嬴姓,赵氏(一说秦氏),名渠梁,周显王八年(前361年),秦献公去世后其即位,时年21岁。
秦孝公即位后,下令召集贤能之人。秦孝公三年(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制定变法令,废除世卿世禄制,按军功确定爵位与等级;重农抑商,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实行编户制和连坐法;鼓励发展个体小农经济。秦孝公十三年(前349年),在第一次变法成功的基础上,秦孝公又开始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在全国设立41个县,以之替代分封制;废除井田制度,大开阡陌,奖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统一度量衡,规范商贸活动;制定刑律,实行法治。新的变法措施从政治、经济各方面把使封建制度在秦国进一步确立,促使封建经济发展。
秦孝公十三年(前349年),秦孝公自雍城(今陕西宝鸡市)迁都至咸阳(今陕西咸阳市),秦朝便以咸阳为都城143年。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李商隐《咸阳》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
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北,窑店中学向东250米。
咸阳市内乘5路旅游专线公共汽车即可到达。
2021年10月,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