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鸽

更新时间:2024-02-07 12:58

哀鸽,又名“泣鸽、哀鸠”,是鸠鸽科哀鸠属的鸟类动物。体形修长,全身羽毛为浅灰褐色,翅膀下部颜色较浅,尾羽尖,翅膀上有几块黑色的斑点,头和胸腹部为粉红色。雄性哀鸽在颈部两侧各有一小片具有金属光泽的羽毛。因发出低沉的鸣叫声,听起来很像是在哀泣哭诉,故此命名为“哀鸽”。

动物学史

化石

哀鸽最早的可靠化石记录可追溯至早更新世,约在180万年前。1931年,亚历山大·韦特莫尔(Alexander Wetmore)在佛罗里达州圣彼德斯堡附近的塞米诺尔人居住区首次发掘出哀鸽化石。在人类出现之前的自然遗址、贝丘和其他一些史前人类的遗址中,都能找到哀鸽存在的证据。分布在美国的6个州的至少11个遗址,以及墨西哥和加勒比地区的部分遗址都存在哀鸽的化石。位于洛杉矶的拉布雷亚沥青坑中,也有属于17只哀鸽的29个化石标本。

不过,由于存在的化石都是一些零散的碎片,关于哀鸽的化石资料,尤其是更新世时期的化石资料仍十分缺乏,这就使考古学家们感到很困惑,不能对哀鸽的演化作进一步研究。[3]而且,由于化石的形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纯的化石并不能反映哀鸽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范围,而知道了不同化石标本的分布距离,才能获得这些资料。

命名

1731年,英国博物学家马克·卡特斯比(Mark Catesby)在其《卡罗来纳州,佛罗里达州和巴哈马群岛的自然历史》的连续几页上描述并举例说明了这种旅鸽和哀鸽。对于旅鸽,他使用了“ Pigeon”和拉丁文”Palumbus migratorius“。对于哀鸽,他使用了“Turtle of Carolina”和Turtur carolinensis(卡罗来纳鸠)。1743年,博物学家乔治·爱德华兹(George Edwards)在他的《罕见鸟类的自然史》中将哀鸽子冠以英语名称“ long-tail'd dove”,将拉丁名字命名为”Columba macroura“。爱德华兹的雄鸽和雌鸽的照片取自从西印度群岛运送到英格兰的活鸟。1758年,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将他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更新为第十版,他将这两个物种融合在一起。他使用了爱德华兹(Edwards)引入的拉丁名称”Columba macroura“作为二项式名称,但其中的描述主要基于凯特斯比(Catesby)。他引用了爱德华对哀鸽的描述和凯特斯比对旅鸽的描述。林奈于1766年再次更新了《自然系统》第十二版,他放弃了学名”Columba macroura“,取而代之的是为旅鸽命名为”Columba migratoria“,为哀鸽命名为”Columba cariolensis“。

为了解决对这两个物种的二项式名称的混淆,弗朗西斯·海明(Francis Hemming)在1952年提出,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ICZN)为哀鸽使用特定名称”Macroura“,为旅鸽使用特定名称”migratorius“,因为这是基于林奈(Linnaeus)对这两个物种的描述。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接受了这一点,该组织于1955年使用其全权为该物种指定了各名称。

哀鸽被放置在”Zenaida“属中,该属由法国自然学家夏尔·吕西安·波拿巴于1838年引入。该属的名称是纪念法国鸟类学家夏尔·吕西安·波拿巴的妻子,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女泽妮娜·利蒂希娅·朱莉·波拿巴(Zénaïde Laetitia Julie Bonaparte)。种的名字来自古希腊的”makros“,意思是“长”,-ouros的意思是“-尾”。

在1963年,哀鸽被引入夏威夷。截至1998年,哀鸽的数量在夏威夷北科纳区仍然很少。[9]自从索哥罗鸠在索哥罗岛上灭绝16年后,即1988年,人们第一次发现哀鸽生活在索哥罗岛上。

形态特征

哀鸽雄鸟体长23-34厘米,雌鸟体长22.5-31厘米,翼展约45厘米,雄鸟体重96-170克,雌鸟体重86-156克。全身羽毛一般是浅灰褐色,翅膀下部颜色较浅,头和胸腹部为粉红色。翅膀上有黑色斑点,外层尾羽为白色,与内层的黑色羽毛对比强烈。眼部下方有一个明显的新月形黑色羽毛区域。眼睛为黑色,周围皮肤较薄。成年雄鸟颈部两侧有亮葡萄紫色斑块,胸部及胸部以上为亮粉色。成年雄鸟的顶冠是很明显的蓝灰色。雌性成鸟在体态上与雄性差别不大,但总体上灰色羽毛要多于雄性。极少数雄鸟的肩部以上和颈部存在彩色羽毛斑块。幼雏的羽色较暗。

哀鸽每只脚有4根脚趾,3根向前,1根向后,腿较短,为淡红色。喙为暗色,通常为黑褐色,较短。

栖息环境

哀鸽是高度适应的鸟类,在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中都有发现。在草原和田地附近的开阔林地和森林边缘更为常见。在农业和郊区地区最为丰富,在这些地区,人类创造了大面积的适宜栖息地。栖息在茂密的落叶林或针叶林中或多岩石的山区和农村。在岩缝、峭壁或树木枝条上营巢。哀鸽占据了大多数环境适宜的地方,包括城市区、农田、牧场、草地和疏林地区,不过它们不喜欢沼泽和密林。广为人知的是,哀鸽常把在城市里的树上筑巢,如纽约、芝加哥和亚特兰大,以及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的森林中。大多数哀鸽都生活在落叶林和针叶林里,有时在灌木丛、藤本植物或是人造结构(如建筑物和悬挂的花盆中也能发现它们)。

生活习性

迁徙

居住在南部的哀鸽不迁徙。在北部的则全部迁徙鸟类。它们在北方繁殖,在南方越冬动。 特别是生活在加拿大南部的哀鸽,在美国南部过冬,途经墨西哥,再到中美洲的巴拿马或西印度群岛。在加拿大大草原上繁殖的动物越冬。中美洲南部的种群仅在冬天留在那里,并在繁殖季节向北移动。

南部迁徙通常发生在9-11月之间,春季则通常是3-5月,它们向北返回其繁殖地区。迁徙的鸟类可能会飞越约1600公里,到达其繁殖或越冬区域。 这些强大的飞行者能够达到88公里/小时的速度。

大部分哀鸽的迁徙路径主要是陆路。而且至少要飞行1600千米才能到达其目的地。不过在极少数情况下,哀鸽也会途经墨西哥湾。在春季,向北方的迁徙要从3月底持续到5月;而在秋季,向南方的迁徙要从8月底持续到11月,而且通常是在白天成群结队的进行。加拿大的哀鸽迁徙得最远,可能会在墨西哥或是更为偏南的地区越冬。在偏南地区度过夏季的哀鸽会停留更长时间,迁徙的次数也更少。在其分布区南部,哀鸽是一种留鸟,全年定居。

活动

哀鸽经常成对或一小群在一起活动和觅食。它们的鸣叫声很出名,发出的叫声常给人有悲哀的感觉,它也由此而得名。哀鸽的鸣叫声很有特点,能使用一系列不同的鸣叫声与其他哀鸽沟通,听起来像是“咕-呜-咕-呜-”(“咕”为重音,之后渐弱。在第一声“咕”前可以听到喉咙中的摩擦声和咯咯声),这是雄鸟用来吸引配偶的叫声;找新伴侣的雄鸟会用柔和的“哦”声对雌鸟打招呼;当受到威胁时,雄鸟和雌鸟都能用短促的“噜-噜-”声作警报。在其飞行时,翅膀的拍打会发出难听的尖啸声。而哀鸽在起飞和着陆时,这种尖啸声更为洪亮。

食性

主要吃植物种子,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种子都会取食。哀鸽对几种植物特别偏爱,主要是松果、枫香树种子、美洲商陆种子、苋菜种子、金丝雀虉草种子、玉米、芝麻和小麦等。当哀鸽喜爱的食物短缺时,它们会以其它植物的种子为食,包括荞麦、黑麦、八仙草和蓼。常会吞下粗砂,如小砂砾和沙子以帮助消化。

分布范围

原产地:巴哈马、伯利兹 百慕大、加拿大、开曼群岛、哥伦比亚、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波多黎各、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繁殖地:牙买加和美国。

旅鸟: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

非繁殖地:哥斯达黎加。

游荡:格陵兰和英国。

繁殖方式

哀鸽求偶以雄鸟嘈杂的飞行开始,接着优雅的滑行,伸展开翅膀,低下头,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着陆后,雄鸟会高高挺起胸,点着头,大声鸣叫并接近雌鸟。每年,在温暖的月份里都常能听到这种求偶的鸣叫声。如果雄鸟看到中意的雌鸟,它就会把同一枝条上的其他雄鸟赶走;直到求偶成功时,它才会把自己的领地范围确定。一对哀鸽伴侣经常会用喙互相梳理对方的羽毛。

求偶成功后,雄鸟会带着雌鸟去看可以筑巢的地点,雌鸟就会选中其中一个地点安顿下来,接着雄鸟飞出去收集巢材,带回来给雌鸟。雄鸟会站在雌鸟的背上把巢材给雌鸟,然后雌鸟就会用这些巢材筑巢。巢材包括小树枝、针叶或是草叶,因此是一种非常脆弱的建筑。每天筑巢所用的时间超过10小时,并且需要花费3-4天才能把巢编织好。这些哀鸽有时也会需要其他哀鸽、其他鸟类或者树栖哺乳动物,如松鼠废弃不用的巢。

哀鸽繁殖力很旺盛,一对哀鸽每年常会产2-3窝蛋,是北美洲繁殖期最长的鸟类。在温暖地区的繁殖季节里,一对哀鸽一季产卵最多能达到6窝。这种快速繁殖对物种的生存很重要,因为哀鸽的死亡率很高。每年,成鸟的死亡率达到58%,幼雏的死亡率达到69%。孵化需要花费约2周时间。刚孵出的雏鸽很无助,浑身长满绒羽,而父母非常尽责地照料它们。在雏鸽生命最初的三四天里,哀鸽会给雏鸽喂食鸽乳。当雏鸽饥饿时,就会用翅膀轻拍父母的喙,这能刺激成鸟反刍鸽乳。

随着成鸟摄食更多种子和其他食物,鸽乳和种子会同时反刍以喂养雏鸽。雏鸽在出生11-15日后会长出羽毛,这发生于雏鸽成年之前,但羽毛长出不久后它们就有能力消化成鸟吃的食物,而且这时它们可以出巢了,因此成鸟只会给出巢后的雏鸽喂食种子。一般来说,雏鸽孵化后的前15天内是由雌哀鸽喂养,之后雄哀鸽就会负起喂养雏鸽的责任。它们在羽翼丰满后,仍会在父母身边停留数周,让父母喂养它们。

哀鸽是一夫一妻制,会结合成亲密的伴侣。在繁殖期内,同一地区的哀鸽伴侣有时会各自寻找新的配偶;而有时伴侣会保持固定,相伴越冬。另外,孤鸽在需要时也会寻找新的配偶。

哀鸽在筑巢时,鹩哥家猫鼠蛇会掠食它们的蛋。牛鹂极少数情况下也会把自己的蛋产入哀鸽的巢里。在这种情况下,略少于1/3的牛鹂蛋会被哀鸽拒绝孵化,不过哀鸽的素食习惯并不适合牛鹂的生长。野生幼年哀鸽的平均寿命约为1-1.5岁,如果幼鸽能够生存下来,平均寿命通常能达到4-5岁。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趋势论证:在过去的40年中(截止2007年),该物种在北美的增长率很小或在统计上微不足道,数据来自“繁殖鸟类调查”(“Breeding Bird Survey and/or Christmas Bird Count” Butcher and Niven 2007)。

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动物和鸟类的习惯模式已与自然元素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先驱。它们象征着某种看不见的事物的到来。哀鸽尤其令人着迷。

大约在公元前4500年,鸽子就被视为和平、忠诚和爱的象征,哀鸽则继承了和平的思想。东部哀鸽是美国威斯康辛州官方的象征和平的符号。哀鸽也是美国密西根州代表和平的州鸟,从1905年起,密西根州就开展了保护哀鸽的活动,而且后来还颁布法令禁止人们对哀鸽作出任何伤害。

哀鸽在印第安文学中频繁出现,特别是与招魂术相关的文献。在普埃布罗族神话中,哀鸽可以使人们找到水源,同时也是赐雨者,但雨水并不总是来临,因此哀鸽就会感到悲伤。居住在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的雷纳佩族将哀鸽尊为“虔诚的祈祷者”(德拉瓦尔语:mamendhakema),而不像其他印第安人一样捕杀和食用哀鸽,因为这样做雷纳佩人会感到良心受谴责。

五大湖地区,珀塔瓦托米族母亲常给她们的孩子讲述这样一个传说,解释了哀鸽的巢穴非常脆弱的原因:“当鸟儿们第一次来到世界上时,一位老师就把鸟儿们召集在一起,教授它们鸟儿应该知道的很多事情。老师教授它们如何飞翔、歌唱和觅食,最后教它们如何筑巢,告诉它们筑巢所需的材料、巢穴的构造和编织方法。大多数鸟儿都认真听讲,学会如何在不同地点用不同材料编织结实的鸟巢。然而,在课程刚开始时,小哀鸽就开始打瞌睡,然后她完全睡熟了,后面的课一点也没听到,结果只学会了如何收集树枝,如何将树作为基座并把树枝摆放在树上。她错过了课程的大部分内容,永远也不会知道如何编织一个结实的鸟巢。”

奥杜邦的《美洲鸟类图谱》出现过。美国文学中常常出现哀鸽的形象,而哀鸽的意象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当代美国和加拿大诗人,如罗伯特·勃莱、杰瑞德·卡特、罗琳·尼德克以及查尔斯·赖特的诗歌作品中。

哀鸽在民间传说和神话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诺亚从方舟上释放了一只鸽子,当它带着橄榄树枝返回时,这表明土地已经临近。进食时,哀鸽将种子储存在农作物上,以便以后进行消化。一种作物中记录最多的是17,200棵蓝草种子。当这些鸽子入睡时,它们的头靠在肩膀之间,靠近身体,而不是像许多其他鸟类一样将头塞在肩膀的羽毛下。这些鸟被认为是绝种的“客运”鸽的近亲。

对于美国原住民来说,哀鸽代表精神,并与精神进行了交流。他们认为,当哀鸽出现时,将会有成长的机会和信息。哀鸽也被认为是死亡的预兆,但前提是在极其不寻常的情况下看到它们。

一些美洲原住民认为鸽子的咕咕叫是哄哄降雨。实际上,他们认为鸽子的出现只是下雨的迹象。一些民间宗教组织相信听到的是哀号,表明灵魂从地球和平地流逝。其他人则认为鸽子将灵魂带到了天堂。吉普赛人的民间传说认为鸽子是爱的使者,将人们的心灵与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

哀鸽代表着和平与安全。然而,在文学中,其中的两只鸽子展现了它们的奉献,爱情和友谊。据说,哀鸽代表宽恕、释怀、和平,并最终前进。

哀鸽的象征意义:

——虔诚——神性——恩典——圣洁——希望——爱

——产妇——信使——和平——承诺——预言——净化

——牺牲——精神使者——过渡期——了解温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