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3 12:53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本,也是系列的最后一本,于2007年首次出版。
还有四天,哈利就要迎来自己十七岁的生日,成为一名真正的魔法师。然而,他不得不提前离开女贞路4号,永远离开这个他曾经生活了将近十七年的地方。
凤凰社的成员精心谋划了秘密转移哈利的计划,以防哈利遭到伏地魔及其追随者食死徒的袭击。然而,可怕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与此同时,卷土重来的伏地魔已经染指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占领了魔法部,控制了半个魔法界,形势急转直下。
哈利在罗恩、赫敏的陪伴下,不得不逃亡在外,隐形遁迹。为了完成校长邓布利多的遗命,一直在暗中寻机销毁伏地魔魂器的哈利,意外地获悉如果他们能够拥有传说中的三件死亡圣器,伏地魔将必死无疑。但是,伏地魔也早已开始了寻找长老魔杖的行动,并派出众多食死徒,布下天罗地网追捕哈利。
哈利与伏地魔在魔法学校的禁林中相遇了,哈利倒在伏地魔抢先到手的一件致命的圣器之下。
然而,伏地魔未能如愿以偿,魂器不可能战胜纯正的灵魂。哈利赢得了这场殊死较量的最终胜利。
哈利·波特虽然差点身亡,最后神奇地死而复生,还和好朋友罗恩的妹妹金妮结婚生子,而之前传出最可能会死亡的罗恩和赫敏也逃过一劫,还幸福地走上红毯。所有的秘密都已揭晓。19年后,哈利和金妮有三个孩子,赫敏和罗恩也结婚生子。两家人重聚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送孩子们去霍格沃茨。
以下为中文简体版小说目录:
据说,罗琳是在旅店房间的一个半身像上完成了《哈利·波特》的终结版。创作期间罗琳同意拍摄一部关于自己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使她重回爱丁堡的住所,看到这个破旧的小房间,罗琳热泪盈眶,这里见证了她人生的转折。《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在2007年出版发行。
哈利·波特
哈利最显著的性格特征贯穿在整个系列故事中:勇敢、坚毅、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哈利是一名真正的格兰芬多,他每次面对危难时都表现出勇气和决心。哈利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使命或者选择其他生活方式。他也没有别的选择。他无家可归,无亲可投,被魔法部通缉,也没法回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但是抛开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他的使命感——打败伏地魔的男孩——已经和他融为一体,他无法想象可以逃避它。
然而,哈利并不是最坚定的英雄,至少在这部书临近尾声之前还不是。他在表面上或者行动上没有偏离过使命,但是这种倾向却表现在精神和情感上。当没有明确的方向或者感到无能为力时,哈利不能集中精力找寻突破口,而赫敏则可以,她埋头查阅书籍寻找线索,绞尽脑汁直到想出好办法。每到这些时候。哈利往往会偏离目标,感情用事。最危险的一次是在高锥克山谷,哈利让赫敏和自己落入了圈套。他去那里的真正原因只是由于自己的悲伤和对邓布利多的怀疑,与完成使命并无关系。
正是这种怀疑使他偏离使命。哈利先是觉得邓布利多对于自己的过去不够坦白,而现在也没法再向他问个明白。他还认为邓布利多没有给他足够的信息去帮助他完成使命,因此怀疑他的目的。后来,他甚至认为邓布利多不曾爱过他,因此邓布利多也不值得他去爱。哈利经历的是一段情感之旅,他在其中学会面对死者,学会再次相信邓布利多,这样他才能摒弃阻碍他的疑惑,完成使命。
斯内普
第33章带来了读者期盼已久的关于斯内普的真相,从他的童年开始几乎一直贯穿到他去世。看完他的人生故事后,读者揭开了一直围绕着这个角色的种种谜团,但是这个人物还是充满了有趣的对立面。
小时候的他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读者想要站在他这边,是因为他有一个并不爱他的父亲和一个让他衣衫褴褛饱受羞辱的母亲。他对于莉莉执着的爱和想要赢得她的友谊的渴望也让人们心生怜惜。然而从他面对困难的反应也可以看出他令人讨厌的一面。他对大多数人都不愿敞开心扉,愤世嫉俗。他希望自己与众不同,蔑视莉莉的麻瓜姐姐,但希望有莉莉这样一个特别的朋友。他的深藏不露和追求与众不同后面还隐藏着他的一些卑劣性格——私拆佩妮的信,还将其内容告诉莉莉。
这种矛盾对立也持续到他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求学期间,并蔓延到他和莉莉的关系中。他一如既往地爱幕她忠于她,但是他对于曾慢待过他的麻瓜的鄙视导致他产生了纯血统观念,而这正是莉莉所不能容忍的;他的特立独行也显露出斯莱特林傲慢自大的本性。他对于莉莉忠诚的另一面是他拥有莉莉的渴望,他因此嫉恨詹姆·波特。他好坏集于一身,但他的忠诚和爱部分地弥补了其不足。
在莉莉告诉他他们不再是朋友以后,斯内普投靠了伏地魔,变成了一名食死徒。他做了一件不可原谅的事,将特里劳妮教授所预言的打败伏地魔的男孩的事告诉了伏地魔,无意地将莉莉·波特的生命推向危险境地。但是邓布利多给了他一个赎罪的机会,即使在莉莉死后斯内普也仍然坚守自己的诺言,忠实于她并保护她的儿子。从那以后,这种善恶的矛盾就只是一种表象而已。表面上看来,斯内普似乎虚情假意、阴险恶毒、报复欲强,但事实上他是邓布利多最勇敢最可靠的拥护者。
罗恩
罗恩与赫敏不同,在这本书中他经历了考验并得以成长。他在森林里抛弃哈利和赫敏的举动是读者所不愿看到的。罗恩离开的部分原因(除了魂器的负面作用——恶化原有的问题)就在于他的不成熟。罗恩素来吃得很好,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而且很贪吃。他们在一起时,他希望赫敏能够给他做好吃的,照顾他,这表明他本质上还只是一个孩子,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出现了同样的心理。罗恩以前与哈利一同冒险的时候很勇敢忠诚,但是这次哈利并不清楚自己是在做什么,这种想法让他很不安,因为罗恩需要别人告诉自己该怎么做。
罗恩总是生活在哈利的阴影之下,他不相信有人会真正爱他——他的女朋友不会,甚至连他的母亲也不会。当他认识到自己被爱着,他就可以成长起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去完成使命,再也不用别人用溺爱的方式证明对他的爱。
邓布利多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前任校长,哈利的朋友及导师,在《死圣》的故事开始前他刚刚去世。邓布利多极具睿智和远见,为助哈利完成使命进行了周密安排,但是他也非常神秘,哈利还因此怀疑过他的智慧。对邓布利多的品格和成就的攻击贯穿整本书。邓布利多建立了凤凰社——致力于反抗伏地魔的巫师组织。
莱姆斯·卢平
哈利以前的黑魔法防御术课教师和好朋友。卢平是一个狼人,也是凤凰社成员之一。他娶了尼法朵拉·唐克斯,还当了父亲。
穆迪
一位傲罗(抓捕黑巫师的人),凤凰社的成员之一。穆迪在与黑巫师的战斗中多次受重伤,戴着一个不停转动的魔法眼球。
达力·德思礼
哈利的表兄,从丛书的前几部中可以得知,他是一个肥胖的被宠坏的恶霸小子。两年前的暑假,哈利把他从摄魂怪的袭击中救了出来。
弗农·德思礼
哈利的姨夫,肥胖,脾气暴躁,他知道哈利是一个巫师,却讨厌听到别人提及巫师或魔法。
佩妮·德思礼
哈利的姨妈,哈利故去的巫师妈妈莉莉的姐姐。佩妮姨妈总是像她丈夫一样讨厌巫师(也包括哈利)。
莫丽
罗恩的母亲,是纯巫师血统韦斯莱大家庭中的令人敬畏的女主人。
亚瑟·韦斯莱
韦斯莱一家的父亲,魔法部的职员。亚瑟一直对麻瓜(不会魔法的人)世界十分喜爱和着迷,这也使得他无法在魔法部得到晋升。在伏地魔的食死徒占据了魔法部以后,他也处境危险。
在整部书中哈利都在奋力去完成他的朋友和导师邓布利多临终前交付给他的使命。哈利一直在竭尽全力按照邓布利多的要求去做,但是完成这项使命的最大困难不是它的危险或神秘性,而是哈利疑惑于邓布利多是否真正关心过他。当哈利得知,邓布利多的母亲和妹妹与他的父母埋葬在同一个地方,他奇怪为什么邓布利多没有告诉过他。当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的时候,他不明白邓布利多为什么没有将他完成使命所需要的信息告诉他。当哈利不断面对丽塔·斯基特所写的居心叵测的传记时,他甚至开始怀疑邓布利多是否值得他爱戴和尊重。在整个故事中,哈利是否应该信任邓布利多的内心斗争与寻找并摧毁剩下魂器的战斗一样重要。
哈利的故事表明,对死者的爱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很难相信他们是爱你的。他们不能再为自已的行为辩护,也不能再表达他们的爱,所以很容易陷入他们就这样离去了,不再关心或者爱护任何人的想法之中。哈利在去探望自己父母墓地的路上就被这种感觉所占据。
他来到高锥克山谷是因为他想要找到一些与自己的父母及邓布利多相关的线索,但是整个行程只是觉得他们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不能再听他倾诉给他答复了。
然而这本书里传达的关于离世的亲友的启示是非常乐观的。摘自威廉·佩恩的那段引语说,朋友是不会被死亡分隔的,尽管哈利直到故事结尾处才理解了这个真谛。当哈利最后平复了对于邓布利多不关爱他的担忧时,他在心里收获了一个邓布利多——他头脑中想象的邓布利多——他如此生动真实,几乎就是真的。直到那时哈利才重新体味到自己对于邓布利多的爱。
唯一有能力设计筹谋打败伏地魔的只有邓布利多,因为只有他拥有可以推断出伏地魔的所作所为并且找到解决办法的智慧和知识。但是邓布利多知道这项艰巨的任务只有在他死后才能完成。不仅是哈利、罗恩和赫敏,斯内普、卢平、穆迪还有凤凰社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在邓布利多死后仍然忠于自己的职守,实践他的设想。在邓布利多死后仍然坚守他交待的使命对于哈利来说并不容易,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如此。
然而,邓布利多不是唯一一个需要生者的忠诚和爱的死者。斯内普是邓布利多忠实的追随者,但是他的忠诚和勇敢却真实体现在他对莉莉·波特忠诚的信念上——在他所爱的女人死后仍然忠于她。家养小精灵多比为了把哈利和他的朋友们从马尔福庄园救出而牺牲了,埋葬多比的过程帮助哈利更好地认清了自己的使命。多比的死毫无疑问:他是因为帮助哈利而被贝拉特里克斯杀害,死在哈利的怀中的,哈利所能做的只有怀着对他的崇敬和追思,并且努力延续这份思念。这段经历使哈利迅速理清对于邓布利多的矛盾情感,使他想起曾经对死去的朋友许下的承诺,他必须兑现这个承诺。
该书多次涉及“主宰死亡”这一主题。哈利父母墓碑上写着:“最后需要战胜的敌人就是死亡”,暗示哈利:伏地魔和食死徒的最大野心就是要主宰死亡。通常认为,死圣是指能使人拥有主宰死亡之力的东西。
这个词用意含糊,且根据上下文的不同也有所改变。伏地魔真正想要的,也就是圣物集合在一起所赐予的,即长生不老——永远都不会死。可以杀死他人是主宰死亡的另一种方式,就像长老魔杖和阿瓦达索命咒的绿光所展示的那样。还有另外一种战胜死亡的方式就是使所爱的死者复生,就像死圣故事中的二哥所做的那样,就像邓布利多试图要做的那样,就像哈利自己渴望做的那样。事实上,唯一真正主宰死亡的办法是永远敬爱、信任那些死去的人。
意象
复活石
复活石,死亡圣器之一,代表了让人起死回生的欲望。更具体地说,它代表了如果将这种欲望演变成行动,试图真的使死者复活时所带来的危险。邓布利多在试图通过它与父母和妹妹交谈时毁掉了自己的手,并且最终导致死亡。死圣故事中的二哥在使用了复活石后自杀了。这种危险进一步表现为复活石的破碎,它被施了咒语(成为了伏地魔的一个魂器),还被镶在了邪恶的马沃罗·冈特的戒指上。
长老魔杖
长老魔杖——三件死亡圣器当中的第一件,是一根能保证拥有者赢得任何决斗的魔杖。要想真正得到它就必须打败它的前任拥有者。因为在决斗中赢得拥有长老魔杖的人是不可能的,所以争夺常常通过阴谋、谋杀或突然袭击实现。因此,长老魔杖既象征着对无边威力的渴望,也代表了认为力量和暴权可以使人安全这种想法的愚蠢。从它的第一任拥有者开始,魔杖给所有拥有过它的人都带去了死亡。
火
在《圣器》中,哈利的任务是找出并消灭伏地魔的多个魂器,并最终战胜伏地魔,拯救魔法世界。哈利与好友罗恩、赫敏为寻找伏地魔的一个魂器回到了霍格沃茨。在霍格沃茨有一间神奇的屋子,人称“有求必应屋”。屋子里藏有数不清的秘密,比如历代学生的各种违禁实验的罪恶成果一非法制品,而伏地魔的一个魂器恰恰也藏匿其中。当哈利终于找到这个冠冕状的魂器时,却发现进入屋子的不止他和罗恩、赫敏三人,哈利的同学马尔福、克拉布和高尔也已尾随而入。这三人在伏地魔得势后便加入了食死徒的行列,此刻他们想要抓住哈利,把他带给伏地魔以求奖赏。求功心切的克拉布对罗恩、赫敏释放了夺命咒,但慌乱中没有击中,他又释放出一种极为邪恶的黑魔法——厉火,邪恶之火。这火来势汹汹,一副要毁灭一切的架势决意要把哈利等人烧死。
《圣器》中克拉布放出的厉火与焚烧所多玛城的天火有极为相似之处。如同一场审判,上帝降卜天火焚烧了所多玛城以惩罚罪恶,罗特则因其仁义的得到上帝的豁免。“有求必应屋”里那场大火最终烧死了克拉布,但哈利等人却幸免于难。克拉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食死徒,他一再想要杀死哈利和哈利的朋友,这种强烈的邪念己让他成为邪恶的代表,最终葬身于他自己释放出的烈火是罪有应得。而哈利和他的两位好友在整个七部系列小说中都是正义的化身,就连马尔福和高尔本性也并不坏,只不过是被伏地魔的势力威慑住了,其实他俩早己无心恋战。就这样,这五人在厉火的“审判”中活了下来。
然而,《圣器》中这厉火象征的“死亡之火”不只结束了恶人克拉布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它销毁了伏地魔的一个魂器。小说中的厉火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毁灭魂器的物质之一。哈利在逃出“有求必应屋”前拿到了冠冕状的魂器,此时它己经被厉火烧过。“一种血一般的、乌黑粘稠的东西,似乎正从冠冕里渗透出来。突然,哈利感到冠冕在剧烈地振动,然后在他的手里裂成了碎片。它裂开时,哈利隐约听见了极其微弱、极其遥远的痛苦的惨叫,不是从城堡或操场传来,而是从他手指间那个刚刚碎裂的东西里发出来的。至此,伏地魔的又一个魂器被消灭,哈利离彻底战胜伏地魔又迈近了一步。由此,便产生了“火”的另一重意象,“生命之火”。
小说中伏地魔的死对应的是哈利的生。在系列小说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和伏地魔之间曾有一个预言:“一个必须死在另一个手上,因为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个生存下来。”这也是伏地魔会在哈利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想要杀死哈利的原因。他们是劲敌,哈利想要生存下去唯有终结伏地魔的生命。而魔力无边的伏地魔不是一下子就能杀死的,他的六个魂器需要一一消灭。“有求必应屋”中被厉火烧毁的那个冠冕是伏地魔的第五个魂器,哈利只需再消灭最后一个魂器就可与伏地魔对决,赢得文本中那个魔法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从此哈利也不必再担惊受怕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毁灭了伏地魔魂器的火何尝不是“生命之火”的象征。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这套丛书的第7部,也是最后一部。这部书在2007年7月21日发行之日当天在英美两地的销售量就达到了1100万册,打破了由第6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所创造的日销售量900万册的记录。全球各地的哈利·波特迷在午夜就出席在购书会上,很多都打扮成他们所喜爱的角色的样子,希望能参与到这一出版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之中。
出版商为书籍的保密措施耗费1000万英镑,不仅对存放新书的地点严格保密,还雇佣了大量的保安人员,并配备警犬,24小时日夜监控,所有参与新书运输的人员都要求在工作时带上特殊的眼罩以防止他们偷看书的内容,每辆运输新书的卡车装上价值两千美元的卫星定位系统以确保每辆车都按照指定路线行进,卡车上的新书都装在密封的托架上,当有人试图打开时会发出警报声。并且哈利波特每出版一本新书,安全措施都随之升级。
美国首日24小时卖出了830万册,每小时销售30万册,英国头两天销量突破三百万,北京首日也卖掉一万册英文原版书。
2007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哈利·波特”系列终结版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首印再破纪录,达到了100万册。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获得2007中国书业评选“年度文艺图书”、中国出版集团2007年度畅销书之冠。
J.K.罗琳(J.K. Rowling),1965年7月31日出生于英国格温特郡,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作家。
1989年,24岁的罗琳有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1997年6月,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2001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决定将小说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搬上银幕。2003年6月,她再创作出第五部作品《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4年,罗琳荣登《福布斯》富人排行榜,她的身价达到10亿美元。2005年7月推出了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07年7月推出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截至2008年,《哈利·波特》系列7本小说被翻译成67种文字在全球发行4亿册。2010年,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完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拍摄完成。
历史上初版发行量之最:该书初版发行量高达1200万册。(吉尼斯)
24小时内销量最高的小说:在美国发行当日,这本书共计售出830万册(或每小时售出345833本)。(吉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