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2024-02-03 21:14

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航天工程系),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办学最悠久的院系之一,于1971年成立。它的前身是由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战术导弹部分组成的航天工程系,1978年正式招收四个专业的本科生,即导弹结构设计专业、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和导弹制导专业。

历史沿革

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1987年该校原航天工程系将军工专业实行军民专业互转(一个专业同时挂军民专业两块牌子),导弹结构设计专业同时办成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同时办成热能工程专业、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同时办成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导弹制导专业同时办成电子工程专业

1995年在航天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导弹结构设计专业)及供热通风及空调专业(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建筑工程系。

1997年增加了给水排水专业。

1999年,飞行器设计专业恢复招生,同年该校建筑工程系和数力系的力学专业合并,组建成现在的建筑工程学院。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了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2003年,经学校批准学院更名为建筑工程学院(航天工程系)。

由于上述情况,因此学院涉及的学科、专业较多,主要有力学、土木工程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的部分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经过该校“211工程”项目建设,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

机构设置

学院设有院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在教学机构设置上,学院按教学实体架构设立了2个实验中心和6个教研室。即按专业类别设立了土木工程教研室、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给水排水教研室、固体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教研室以及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及“飞行器动力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学院每年承担面向全校的4门公共基础课,其中“材料力学”每年34个班,1360名学生;“理论力学”每年34个班1360名学生。“工程力学”每年24个班,1100名学生,“材料力学实验”每年34个班,1360名学生。

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开出双语教学课程11门、学院现有CAI课件52门,其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多媒体课件获黑龙江省多媒体课件一等奖,出版专著和教材20部,学院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0门,其中《材料力学》200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2002年力学实验中心通过黑龙江省教委双基评估,2002年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防特色专业;2005年我院与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及黑龙江省测绘局联合申报成功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灾害预警与工程防御实验室,并通过合格评估。2005年力学实验中心被评为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力学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自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5000多名本科生,350多名硕士研究生,100多名博士研究生,为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的导弹总设计师、最年轻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走出了数百名专家、教授、司局级以上的领导以及企业家。他们在科研、教学、党政管理及经营等各种岗位上建功立业。其中,卓有成就的更是数不胜数。截止2006年9月,学院在校本科生1105人,硕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63人。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三年来一直保持在96%以上,2004年就业率为97.03%、2005年就业率为96.88%、2006年就业率为96.53%。就业单位覆盖面广,大部分学生就业单位层次高。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质量反馈调查表明,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专业知识水平、计算机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文明修养、是否愿意继续招聘该校毕业生和对该校学生总体印象等十个方面优良率均在80%以上。

研究生教育

学院现设有“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结构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等[font]11[/font]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天工程”等三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固体力学”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点。“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固体力学”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在学校“211工程”建设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部分)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得到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支持。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3人(含博导9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1人;副高职人员25人;中职29人;助教7人。

现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8.82%;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41.18%;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为80%。,预计到“十一五”末期,我院专任教中的博士化率将达到80%。学院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较合理,发展趋势良好,优势比较明显。

全院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其中,陈树华教授入选哈尔滨工程大学十佳示范主讲教师,杨在林副教授被评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先进个人,13位教师被评为校优秀主讲教师,4位教师被评为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4位教师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

办学成果

近三年来,学院始终立足于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承担了多项国防及地方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共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基金项目20余项,军品纵向横向课题,民品横向课题118项,其中一半以上为“三海一核”领域的科研项目。支配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类)二等奖2项;获省专利6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400篇,其中有60余篇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发表在《中国科学》、《力学学报》等权威期刊上的论文50篇,被SCI检索20篇、EI索引30篇。

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得到加强。学院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频繁,近三年有五十余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境外合作研究和出国高访、进修。学院有着较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韩国日本德国和香港地区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大尺度火灾热释放率实验室。有2名青年教师已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获硕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3人。

学院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较合理、研究能力较强的科研队伍。在断裂与损伤、变分原理、波动理论、舰船结构可靠性与优化、建筑及舰船火灾技术、水下超高速运动体的理论与应用等的方面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对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