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2 17:55
哈斯塔(Hastur)是美国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创造的克苏鲁神话中的旧日支配者之一,由安布罗斯·比尔斯创造,别称“无以名状者”、“深空星海之主”。在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构建的体系中,哈斯塔是象征“风”的存在之一。虽然没有关于哈斯塔本体形态的具体描述,但传说他看上去像是一个巨大的章鱼形生物,某些方面与克苏鲁相似。
“完全不属于这个星球的景观......正前方是一座湖——哈利之湖。五分钟后湖中升起层层涟漪,似乎有什么东西正浮于水面,背对着我。一只长着触手的巨大水栖生物,好似章鱼一般,但甚至比西海岸的巨型章鱼还要大十倍,不,二十倍。 光是它的颈部就有十五杆粗.......不敢直视它的脸。”
——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山墙之窗》
不可名状者哈斯塔居住于金牛座的毕宿五附近,并与神秘的哈利之湖、黄印以及卡尔克萨与其居民有绝对的关联。他的本体被旧神幽禁在昴宿星团中的恒星昴宿增九的行星上、古代都市卡尔克萨的废墟附近的哈利湖(Lake of Hali)中,他也和毕宿星团(Hyades)有着特殊的联系。传说哈斯塔拥有无数化身,他通常以一个身穿黄衣、面戴柔软面具的人类形象现身,有时也以一个生有尖爪与触手的黑色飞行个体形态出现。哈斯塔的本体是无定形的,传说他看上去像是一个巨大的、隐约可见的章鱼形生物,某些方面与克苏鲁相似。
哈斯塔通常与黄印联系在一起,相传它是哈斯塔身为黄衣之王形态时的伟大印记。黄印对那些寻求超自然之道的人们来说代表着无与伦比的力量,看到黄印的人被认为是受到了祝福的神选者,但那也是疯狂之源,任何看到黄印之人的梦境都会被扭曲。对于哈斯塔的信徒来说,黄印是至高无上的哈斯塔的象征。
哈斯塔最早登场于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安布罗斯·比尔斯的作品《牧羊人海塔》中。比尔斯将其塑造为一位仁慈的牧羊人之神,与其后在克苏鲁神话中的身份大相径庭。
而后,罗伯特·威廉·钱伯斯(Robert William Chambers)和洛夫克拉夫特在各自的作品中提到了哈斯塔,但没有对其进行详细描述。1895年,钱伯斯出版了一部名为《黄衣之王》(The King in Yellow)的短篇恐怖小说集,共包含10部小说。其中头四部短篇里提到了一部名为《黄衣之王》的剧本,据说读到它的人都会发疯。这个剧本又与一个叫做“黄衣之王”的超自然存在有关,洛夫克拉夫特在1927年读到了《黄衣之王》,并将其中的一些元素,如哈利湖(Lake of Hali)和黄印(Yellow Sign),加入到他的作品《暗夜呢喃》中。“黄衣之王”本身则以哈斯塔的形象出现在了克苏鲁神话中。
德雷斯对哈斯特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和描述,并最终使其成为明确的一位高级旧日支配者。在1939年创作的《哈斯塔归来》(The Return of Hastur)中,德雷斯将其列入了旧日支配者的行列,并称他为“不可言说之存在( Him who must not be named)”和“阔步行于星空之间者(stalk the star-spaces)”;也就是这个故事里,德雷斯确立了哈斯塔与克苏鲁的对立关系,同时将哈斯塔划分到了元素论里代表风的一方之中。接着在1944年创作的《库文街上的小屋》中,德雷斯又提到了哈斯塔是“与克苏鲁是半个兄弟”并且有着生有蝠翼的追随者(指拜亚基)。但德雷斯并未详细说明哈斯塔或者克苏鲁的亲属关系问题,因此这样的叙述显得有些奇怪。甚至就连德雷斯似乎也放弃了这样的想法,并且再也没有在他的其他的小说里提过类似的概念。
在德雷斯的作品中,哈斯塔的形象并没有被详细地描述过。《哈斯塔归来》中曾提到哈斯塔降临时伴有仿佛不属于尘世的邪恶紫色光线。而在1957年的故事《山墙之窗》(The Gable Window)中,德雷斯也简单地提到了一处可能是哈利之湖与哈斯塔的影像,其中包含了某些章鱼的特征。
随后,林·卡特根据钱伯斯的故事创作了一些与卡尔克萨有关的故事,例如十四行诗《Litany to Hastur》(1965),《Carcosa Story About Hali》(1993)。在这些故事里林·卡特将重心放在了卡尔克萨与那个曾在早前故事里若有若无提及到的神秘国王身上,而非仅仅只是旧日支配者哈斯塔的故事,从而塑造出了一个神秘的、统治着卡尔克萨的王,一个独立存在的恐怖神明——同时又与哈斯塔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在《Carcosa Story About Hali》中,林·卡特同时也将哈斯塔称为“居于深渊者(The Dweller in the Depths)”,“阿撒托斯之子嗣(Spawn of Azathoth)”,“莎布·尼古拉丝的伴侣,纳格与耶布之父(Mate of Shub-Niggurath,fathering Nug and Yeb upon her)”以及“旧日支配者之王子(Prince of the Great Old Ones)”。在1976年发表的作品《画廊的恐怖》(The Horry in The Gallery)中,卡特称哈斯塔是犹格·索托斯的子嗣,与克苏鲁是表亲皆死敌,并和莎布·尼古拉丝结合生下了伊塔库亚、罗伊格尔与扎尔。与德雷斯笔下类似,哈斯塔因为领导旧日支配者的反叛被镇压到了湖中。
在这之后,约翰·提尼斯(John Tynes)以哈斯塔为中心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他在Pagan Publishing公司为《克苏鲁的呼唤》桌面游戏规则发行的杂志《The Unspeakable Oath》上编写了大量的设定与跑团模组,重新塑造了哈斯塔与黄衣之王联系。提尼斯以“哈斯塔神话(The Hastur Mythos)”来命名这一系列作品。而关于哈斯塔的另一个重要的作品系列则是当代克苏鲁神话作家小约瑟夫·普尔弗(Joseph S. Pulver Sr.)笔下的“黄衣之王神话(The King in Yellow Mythos)”。普尔弗一面创作了许多沿袭钱伯斯文脉、摒除克苏鲁神话影响的小说,另一面编辑出版了《卡西露达之歌》(Cassilda’s Song)等小说选集,为黄衣之王神话打下了渺小但坚实的基础。在提尼斯与普尔弗笔下,哈斯塔的形象更接近钱伯斯等人创作的早期小说中那个语焉不详的神秘国王,而非德雷斯笔下的宇宙章鱼怪物。
“这个怪人瘦骨嶙峋的身躯隐藏在层层褴褛破碎的黄袍下,虽然看起来瘦弱而笨拙,他的一举一动却是异常的灵活,带着一种绝非凡物的优雅。”
——罗伯特·钱伯斯《黄衣之王》
黄衣之王(King in Yellow)是哈斯塔的化身之一。这个化身看上去与人类相似,它通常穿着黄色或杂色的褴褛长袍,并戴着一张苍白的面具。 实际上那件旧袍是它身体的一部分,是其血肉的延伸,而面具之下则隐藏着丑恶的触须,用来贴在目标身上以吸取意志。 它具有令人惊恶的易塑性,可以随意改变身体形状。黄衣之王是哈斯塔最常见的化身。
黄衣之王的信徒多为孤独的狂人,通常是在阅读一出名为《黄衣之王》的诡异剧本后疯狂的诗人和艺术家,并常常从其残酷的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表现人类存在的无价值、充满虚无主义的作品。 被称作黄衣之印的奇特印记是其对人类心智影响力的源泉,并会通过扭曲梦境潜移默化地将其引向疯狂。
“他感到它正在逼近,那股阴风如同来自漆黑的外层空间一般寒冷,似乎连四周的空气都在凝结......那凝聚了所有非人之恐惧的漆黑形体终于从天滑翔而下,生满皱纹的古老身躯好似一只弓着背的巨猿……当它接近这座山丘时,生着利刃般钩爪的触肢缓缓伸展开来。”
——约瑟夫·贝恩·布雷曼《远方欢宴者》
远方欢宴者(The Feaster from Afar)是哈斯塔的化身之一,形象为一个满身皱纹,生有利爪与触手的黑色飞行个体。它的触手上附有尖刺,可以轻松刺穿受害者的头颅并吸食大脑。这个怪异的化身在地球上鲜有信徒,当毕宿五位于地平线上时,它可在夜间被咒语召唤,并将随时造访召唤地点。远方欢宴者会伴着夜空中的寒风而来,数只拜亚基有时也会随之而来。
“翡翠喇嘛是一个身着闪烁着光芒的绿色破烂长袍的神秘圣人,周身环绕着神圣的光晕。喇嘛行走时,只能隐约看见模糊的有着绿色褶皱皮肤的躯体。罩袍紧紧包裹他的全身,除了裸露在外的人类的头颈……深入观察阴影的人会发现其中没有鼻子或嘴巴,只有闪闪发亮的无瞳绿眼。”
——迈克尔·德兹恩辛斯基《日本之诡秘》
翡翠喇嘛(Emerald Lama)是哈斯塔的化身之一。这个化身很少在外来者面前出现,更是从来没有主动搜索受害者。任何提到或和它有关的事物都会充斥着神秘诱人的“求知”光环,翡翠曼荼罗(Emerald Mandala)图案很可能与其有关。翡翠喇嘛在西藏被称为“贡波(Gong Po)”——一个邪恶的精神体或巫师,象征着自我的执念,邪恶的诱惑,入魔的欲望。在巴利语和梵文中,它被称为Mahaditthi,意为强大的骗子。这个化身在印度被当做一个印度教的神明来崇拜。在佛教中,它伪装成一个活佛,一个升天的英灵。翡翠喇嘛常常被一群虔诚的僧侣和祭司所环抱,担当着全世界神秘学的秘密领袖。
翡翠喇嘛并非不朽,它的物理形态可以被毁灭。每200年它必须更换一次新的凡人躯壳。通过消耗一名无罪孽的藏人的灵魂,它就能以精神形式进行转生在地球之上。
哈斯塔的信徒在地球上比较常见,教徒们自称“黄衣修道士”,各种邪教广泛分布于人类社会中,其令人发指的恶行则使它们广为人知。卡尔克萨基金会(Carcosa Foundation)与黄衣之印兄弟会 (Brothers of Yellow Sign)是崇拜哈斯塔的两个教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