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氏风筝

更新时间:2024-01-08 10:06

《哈氏风筝》是2010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文章、任晓姝。

内容简介

《哈氏风筝:风筝世家哈亦琦口述史》内容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自然衍变发展中呈现的形态是丰富多样的,这决定了我们采取的保护方式也应是多样的。

但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项目,采取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应当是一种恰当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这些技艺的持有者将自己本身的技艺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的手段,既可以因此而获得劳动的报酬,也可以因此而使技艺传承,并在自己的作品与使用者的对应中,使技艺的继续与创新具有激发创造智慧的基础。这套“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记录了这些传承人技艺传承的历程,他们的技艺如何精湛,以及他们对技艺的思考;展现了他们如何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使这些不同的技艺在传统的浸润中也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而他们也因此具有了持续传承的经济基础。

作者简介

王文章,男,1951年3月生,山东寿光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化部副部长,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曾发表60余万字艺术理论、评论文章,主编《中国学者眼中的科学与人文》、《京剧大师程砚秋》、《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等。曾获全国文化新闻一等奖,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

兼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名誉会长。

任晓姝,女,汉族,1981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2003年毕业于沈阳大学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2008年至今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师从美研所王海霞研究员,攻读民间美术专业。学习期间参与“中国民间美术著名传承人创作现状调查”、“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等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并对北京面塑艺术、河北大厂景泰蓝、银蓝花丝制作技艺、河南浚县泥咕咕、山西广灵剪纸、临汾木版年画、湖南湘西土家族织锦等民间艺术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2007年底,加入“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访谈写作组,承担《哈氏风筝》一书的访谈与整理工作。

图书目录

总序

口述人哈亦琦简介

哈亦琦,男,回族,1954年生于北京市,北京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风筝协会副秘书长,北京一级民间工艺大师。

第一章 哈亦琦口中的中国风筝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在宋朝之后数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四大风筝产地。它们以各自的本土文化为依托,互相影响,互相借鉴,形成了今日各具特色的风貌。

一、风筝的历史

二、风筝是飞机的前身

三、中国主要的风筝产地

四、我所了解的北京风筝

第二章 哈氏风筝家史篇

哈氏家族祖先在清代考中武状元后迁居北京,后家道中落,族人只能自谋生计。哈氏风筝第一代哈国梁本来靠糊灯笼为生,后来见卖风筝利润较大,便开始制作风筝出售。他可能没想到,从此他的后人制作的风筝能在北京城内叫响。

上篇 哈晶漪讲述哈氏风筝三代传人

(一)哈国梁

(二)哈长英

(三)哈魁明

下篇 我的风筝人生

(一)忘不了的童趣

(二)第一次做风筝就成功了

(三)在风筝公司的12年(80年代初——1993年)

(四)投身商海有苦有甜

(五)送给风筝的掌声

(六)风筝让我结交了许多朋友

第三章 哈氏风筝的六艺

以前民间放风筝有不少忌讳。如果风筝断了线,落到哪家,哪家就认为是种不吉利的兆头,就要把风筝给撕毁,用意是把不吉利的兆头给破了。有时风筝落到附近邻居的院子里,失主很快到了,邻居不好意思撕毁,就会在风筝上捅几个洞,这样也算是把不祥的兆头戳破了。

一、哈氏风筝的材料与工具

(一)制作材料

(二)工具

二、代表作品牡丹蝶的制作过程

(一)扎制过程

(二)糊制过程

(三)绘制过程

三、注重放飞的哈氏风筝

(一)放风筝的风俗与禁忌

(二)风筝的飞行原理

(三)风筝的放飞环境

(四)特殊的放飞技巧

(五)风筝的回收方法

(六)风筝附件的玩法

(七)声响器的玩法

四、风与线

(一)风

(二)线

第四章 哈氏风筝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涵

哈氏风筝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造型、色彩和绘画特点,哈氏风筝在装饰图案上既有细腻典雅的特点,也有粗犷夸张的民间趣味,这种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一直延续至今。

一、哈氏风筝的工艺特色

(一)造型特色

(二)用色特点

(三)绘画技巧和用笔特点

(四)构图与布局特点

(五)图案与装饰特点

(六)沙燕制作的固有程式

二、独特的画谱文化

(一)画谱内涵

(二)画谱赏析

第五章 哈亦琦的新探索

就因为我做新东西,父亲曾经三天没跟我说过话。我那时做完创新的风筝,都挂墙上。每次出门时我都把门锁好,或者把风筝藏好,不让父亲看见。后来父亲也慢慢理解了,但建议我还是应该学习传统到一定程度,再去搞创新。

一、微型风筝

二、新型风筝

三、异形风筝

第六章 回顾与展望

民间艺术的传承,不能要求每一代人都有创新和提升。有时候在某代人那里能够有所提升,有时候是平稳继承的,只要传承不断就可以了。作为继承者只要保持住哈氏风筝现有水平,不断代就行。每代都能创新也是不客观的。

一、哈氏风筝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几代人身份的变化

三、把风筝传下去是我的责任

附录(一)哈亦琦业务成果简介

附录(一)哈氏家族四代年表

后记

……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