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8 00:24

唇(zhēn,chún)为现代汉语一级字(常用字),唇和异体字“脣”本为二字。

文字源流

唇和异体字“脣”本为二字。

形声字。从口,辰声。《说文》:“唇,惊也。”文献中借震字表示,音读zhēn。震字引申指惊声(见《集韵震韵》),读zhēn。今用嘴唇义的“唇”本为“脣”

脣(异体字)

形声字。本义是“嘴唇”。《说文》:脣,口湍也。从肉,辰声。”用其本义。引申为凡边缘之名。郑玄注《易纬.乾凿度》引《诗》“漘”作“脣”。器缘可谓之屑。《周礼考工记.陶人》:“陶人为甑,实二黼,厚半寸,屑寸。”

“唇”与“脣”本非一字。《说文》 :“唇,惊也。从口,辰声。”以“唇 ”为“脣”表示,是假借现象。宋代《玉篇》释“唇”有二义“警也,唇口”,说明用“唇”为“脣”沿用已久。今国家标准用“唇”为正体字,“脣”为异体字。

基本字义

zhēn音

震惊

《说文解字·口部》:“唇,惊也,从口辰声。”(该义后世以“震”表示)

chún音

1. 口部周围之肌肉组织。

如:“嘴唇”、

《说文解字.肉部》:“唇,口耑(端)也。”

2. 器口之外缘。

《周礼.冬官.考工记》:“鬲实五觳,厚半寸唇寸。”

3. 边、周围。

杜甫《丽人行》:“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

常见词组

嘴唇,红唇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唇【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音眞。《說文》驚也。《廣韻》同㖘。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義同。

又之刃切,音震。驚聲。《字彙》俗作口脣字,非。

说文解字

唇【卷二】【口部】

驚也。从口辰聲。側鄰切

说文解字注

(唇)驚也。後人以震字爲之。从口。辰聲。側鄰切。十三部。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 脣·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古文〕䫃【唐韻】食倫切【韻會】船倫切【正韻】殊倫切,音漘。【說文】口耑也。【玉篇】口脣也。【釋名】脣,緣也,口之緣也。【春秋·元命包】脣者,齒之垣。【穀梁傳·僖三年】語曰:脣亡則齒寒。

又牛脣,草名。【爾雅·釋草】蕒,牛脣。【註】水蕮也。

又【類篇】彌盡切,音泯。䐇合無波際貌。 【集韻】或作䐇脗。【韻會】亦書作脤。脗原字从豕,不从勿作。

脣 《说文解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口耑也。从肉辰聲。䫃,古文脣从頁。食倫切

『說文解字注』

(脣)口耑也。口之厓也。假借爲水厓之字。鄭注乾鑿度引詩寘之河之脣。从肉。辰聲。食鄰切。古音十三部。

(䫃)古文脣。从頁。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uən˧˥ 唐代读音 jhuin日语读音 KUCHIBIRU韩语罗马 CIN现代韩语 진越南语 thần

客家话 [梅县腔] sh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客英字典] shun2 [宝安腔] sun2 [海陆腔] shun2 [东莞腔] sun2 [沙头角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陆丰腔] shun3粤语 seon4

近代音 穿母 真文韻 平聲陽 唇小空;中古音 上古黄侃系统:端母 痕部 ;定母 痕部 ;王力系统:章母 文部 ;船母 文部 ;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