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4 08:08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唇齿相依”。
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为了巩固蜀国政权,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曾两次派使臣联合东吴孙权,使吴、蜀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公元二二三年,丞相诸葛亮派户部尚书邓芝去说服吴主孙权同魏国绝交,与蜀国和好。结果魏、吴绝交,一度破裂的吴蜀联盟又恢复起来。魏文帝曹丕看到这种情况,十分恼火。
公元二二五年秋天,魏文帝准备出兵南下,进攻东吴,左右的臣子议论纷纷,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大臣鲍勋劝阻魏文帝说:“大王的军队多次攻打吴国都没有取得胜利,这是因为吴、蜀两国关系密切,互相支援,象嘴唇和牙齿互相依存一样。吴、蜀两国联在一起,地域是很大的。他们借山水为屏障,大王要出兵攻吴,我认为很难取胜。”曹丕拒不接受意见,最后把鲍勋降了职。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人们往往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险。牙齿与嘴唇是两个“近邻”,成语以这两件人人具备、人人熟知的“机件”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来揭示世界万事万物的相关性。通过感性的直观,如唇齿相依,领悟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的密切联系,世界上的事物确实千差万别,各有自己特定的质和存在的时空范围,彼此间有着一定的界限。但是,进一步的观察会发现,世界万事万物又是密切联系,彼此不可分离的。只有详细了解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才能更好的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唇齿相依”指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主谓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定语。
元·杨维桢《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其十·招关中》太原李,继忠襄。京兆李,王咸阳。唇齿相依势相望,搆谗煽虚撼金床。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九O回:“相要洹水誓明神,唇齿相依骨肉亲。假使合从终不解,何难协力灭孤秦?”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赵尔巽《清史稿·列传·卷九十七》黄河自宿迁下至清河,河流湍急,内逼运河,唇齿相依。请培运河南岸缕堤,作为黄河北岸遥堤。
刘绍棠《村妇》卷二“路伯伯是我爸爸的老朋友老领导,多年生死与共,唇齿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