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7 14:05
秦王破阵乐》庆贺,当时只有曲子没有舞蹈,太宗很喜欢这首乐曲,即位后把该曲带入宫中,命乐师进行修缮,并叫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征等制歌词、舞图,派乐工习练。
舞者一百二十八人,全部披甲持戟,跟在战场打仗一样,铠甲上用银进行装饰,光彩夺目。雷大鼓,再以激扬的胡乐(少数民族音乐)伴奏,队伍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总共变化三次,每次换成四种阵势,舞者持戟来往疾呼击刺,重现昔日征战场面,声振百里,动荡山谷。观者无不热血沸腾,扼腕站立,仿佛就要冲锋陷阵一样。将军们个个神情慷慨激昂,不由自主捧起酒杯敬皇上,高喊万岁,而前来进贡朝贺的各国、部落使者,竟忍不住跟着舞蹈的节奏在庭上相率起舞。今已失传。
本名《功成庆善乐》,又名《庆善乐》,唐代最著名的文舞。《乐府诗题》作唐功成庆善乐舞辞。一曰九功舞,殿庭朝会所奏文舞也。《新唐书·礼乐志》曰:太宗生于武功之庆善宫。贞观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欢甚。赋诗,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庆善乐》。《旧书·乐志》曰:庆善乐,太宗所造也,名九功之舞。舞蹈安徐,以像文德洽而天下安乐也。冬正享燕及国有大庆,与七德舞偕奏于庭。唐太宗诞生于庆善宫,贞观六年(公元631年),太宗回到庆善宫,在渭水之滨宴请群臣,并赏赐乡亲邻里,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太宗不由得感慨万千,遂赋诗十韵,命乐师配上管弦之乐,制成《功成庆善乐》。
舞者六十四人,皆童子,进德冠,紫袴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进蹈安徐,演奏时人们随着乐曲舞动长袖、踢腿曳屣,用来象征文德昌盛的景象。今已失传。
传为高宗所创,唐代最著名的雅乐。上元三年十一月三日,敕新造上元之舞。供祠祭《上元舞》,先令大祀享皆将陈设。自今已后,圆丘方泽太庙祠享,然后用此舞,馀祭并停。又名《上元乐》,古代每逢重要节日或有重要事情发生,都要祭祀天地、先祖,由于《庆善乐》音调过于柔和,没有杀气,起不到降神驱邪的效果,《破阵乐》虽然杀气重,但其韵律又不符合雅乐的要求,因此唐高宗专门制作了这首《上元乐》为帝王朝驾、祭祀天地时的专用舞曲。
舞者百八十人,每人穿着绘有五彩云朵的衣裳,象征天地正气。共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篇章,乐曲凝练威严,舞蹈缓慢庄重,每次重大祭祀活动都奏这首曲子。今已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