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2 13:20
唐君远(1901一1992),名增源,字君远,江苏无锡人。无锡协新毛纺厂奠基人、上海协新毛纺厂创办人,爱国实业家,为中国纺织业尤其是精毛纺工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唐君远于1920年辍学后即参加丽新布厂的筹建工作,并从最底层的考工员做起。他办事冷静、作风干练,很快便升考工主任,改变了当时布厂只织自由布、格子布,品种单一的局面,开始织造提花布、丝光条格、泰西缎等。
1925年,25岁的唐君远即升任厂长,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颇有抱负。面对中国的纺织市场几乎被拥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日商垄断的形势,他认为要在生存中求发展,唯有苦心经营,开拓新领域,做到人无我有,才能独占鳌头。因此,他采取措施,使得纱厂发展壮大。
1934年,日商纱厂贬价出售棉纱,国内纱厂受到冲击,为扭转局面,减少损失,决定进军毛纺业,生产精纺呢绒,为民族工业争气。该动议得到参与创办庆丰纺织厂的堂叔唐纪云和担任申新三厂副经理的堂弟唐熊源的积极响应。1934年,由无锡丽新、庆丰、申新三家棉纺企业集资20万元组建协新毛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唐君远为经理。1935年,协新毛纺厂开工生产。开厂之初,唐即运用丽新经验,注重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创新引进技术,曾与瑞士合作生产“协新不蛀呢”,不断增加花色品种,由于协新呢绒花色品种多,价格便宜,深受呢绒商和消费者的欢迎。
1937年抗战爆发无锡沦陷后,大日本纺织公司董事长通过日军司令部胁迫唐君远将丽新厂与日方“合作”,唐君远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拒日军要求致被拘捕关押半月,而丽新和丽华(亦唐所办)两厂也遭到破坏,未能生产。次年,唐来到上海,利用租界特殊环境创办昌兴纺织印染公司,任工务主任,兼昌兴毛纺织公司经理,恢复协新沪厂生产。丽新、昌兴两厂先是分别经营,统一管理,后合并为丽新纺织印染公司,下辖分支机构有上海一厂(纺纱)、上海二厂(织布)、上海三厂(印染)、无锡办事处等。至此,丽新有了长足的发展,从1个厂发展为 4个厂,拥有6万纱锭1.5万线电力织机 750 台品种达100余种产坏布 2000余印染整理色布4 000—5000 匹,发展为具有纺、织、染整各项功能的全能厂。但是随着战事越来越激烈,工厂生产大受影响,销量一天不如一天,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后难以继持,被迫停产。
抗日战争胜利后,唐君远主持协新在上海、无锡两地工厂的全面复工工作。组织人力,抢修丽新、协新遭破坏的机器设备,另新添设备,进口澳毛,厂名也正式命名为丽新上海一、二、三厂和上海协新毛纺织厂。无奈通货膨胀加剧,市场凋敝民不聊生,致销售受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唐君远接受国营经济领导,率先申请公私合营,积极经营企业,先后任上海协新毛纺厂经理兼丽新纺织印染厂经理、上海市毛麻纺织公司经理,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三至六届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江苏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工商联第四至七届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协第五至七届副主席、上海投资信托公司副董事长、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和沪港经济发展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1992年10月16日,于上海病逝。
唐君远于1920年辍学后即参加丽新布厂的筹建工作,并从最底层的考工员做起。他办事冷静、作风干练,很快便升考工主任,改变了当时布厂只织自由布、格子布,品种单一的局面,开始织造提花布、丝光条格、泰西缎等。
1925年,25岁的唐君远即升任厂长,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颇有抱负。面对中国的纺织市场几乎被拥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日商垄断的形势,他认为要在生存中求发展,唯有苦心经营,开拓新领域,做到人无我有,才能独占鳌头。因此,他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更新设备,1923年从银行争取贷款后订购英国织机 200台,添办上光机及全套染色设备,使丽新成为旧中国纺织业中独此一家采取纺纱、织布印染“一条龙”的联合企业,一切自给自足,成本大为降低,从根本上改变了工厂的生产面貌。至此,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扩大花色品种,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第二,制订“智爱勤慎”的厂训,把知识、人才放在经营的首位。以高薪招聘南通纺院、杭州工专、苏州工专毕业生,引进外资纺织厂工程师和归国留学生,主持生产技术管理还对旧有的工头制进行改革,建立了以技术为中心的分层管理体制,使企业管理跃上新的台阶;第三,注重掌握市场讯息,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经常派人到上海跟踪观察外国人衣着花样,遇有新颖合适的就看清记牢,回厂交设计人员参考。另设门市部,直接听取顾客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地了解市场动向,本人也常常亲自参加新品的仿制和开发,曾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出以正反手纱交织成的鸳鸯府绸,又用烧碱使布面起绉的方法织造棉布,起名“泡泡纱”,成为该厂热销品牌,风行全国;第四,注重采用新技术,提高质量,扩大产品种类。例如制成的“海昌蓝”纱布具有不褪色的特点。30年代中期,花色品种达 100 余种“千年如意”麻纱、“鲤星”洋纱“司马光”府绸等均成为名牌产品;第五,利用社会游资,发展生产。1924 年,因齐卢之战停产半月,损失甚巨,唐君远在企业内成立储蓄部,吸收社会上的游资,渡过了危机。
改革开放后,唐君远先生以“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积极为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献计献策。他与工商界的同仁一起倡议筹资建立了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动员广大工商界人士和海外亲友投资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
唐君远先生不仅自已热爱祖国,也经常以此教育子女。1979年,唐君远先生参加上海工商界代表团赴港访问,对其长子唐翔千先生说:“你要带头来资,办点企业,引进点先进设备,为国家做点事情,如果蚀了本,就算是孝敬我的好了。”在他的鼓励下,唐翔千先生带头回来在深圳搞成了特区第一批补偿贸易,在新疆建成了国内第一家合资经营的天山毛纺织厂,在上海办起了沪港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和残疾人等福利事业——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并入选为全国十佳企业。唐君远先生深感欣慰的是,他毕生向往的振兴实业的理想与追求,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终于得到了实现。
唐君远先生一直很重视教育。早在五十多年前他开办协新毛纺织厂时就开设过工人子弟学校,并在无锡办过奖学金,后因战乱才中断。1991年,唐翔千先生祝贺父亲唐君远老先生90寿辰,按照父亲的意愿,捐款人民币50万元,选定大同中学、市二中学、位育中学、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市十一中学、田林第三中学六所学校,设立“唐君远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卓有成效的教师分别颁发奖金,以资鼓励。在唐君远先生90寿辰欢庆会上,谢丽娟副市长代表市府,对唐君远先生这位纺织界的老前辈、令人尊敬的爱国实业家给予高度评价,把一面金光灿灿、题有“乐育英才,造福社会”的铜质奖牌颁发给唐君远先生。近年来,唐君远先生尽管年事已高,但仍很关心国家大事,不时去市政协和工商联,为改革开放献计出力,并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热心赞助社会福利事业。他曾先后向卢区残疾人基金会、瑞金街道“老年活动室”、卢湾区侨联等单位捐款近4万元,充分体现了唐君远先生关心群众,热爱社会主义的博大胸怀。
唐君远先生历任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第五、六、七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联第二、三届常委,第四、五、六、七届副主委,第八届名誉副主委,曾任全国工商联常委、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委,还担任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副董事长,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和沪港经济发展协会名誉会长等职。唐君远先生是一位无党派爱国人士。他一生热爱祖国、追求进步,以实业振兴中华为已任,身体力行,至死不渝。他毕生拥护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患难与共,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党的忠诚可靠的诤友。
唐君远之父唐骧庭,名殿镇,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二十岁时继承父业经营土布庄和夏布皮货行,不久又开设九余布庄于无锡北塘大街,善于经营,获利甚多。民国五年(1916)集资盘到冠华手工织布厂,扩建为丽华机器织布厂,生产适销产品。民国十一年(1922)又集资在无锡惠山桥西建立丽新机器染织股份有限公司,开设丽新染织厂。就这样苦心经营,成为无锡屈指可数的纺织世家。丽新厂成为无锡染织业资本最为雄厚,设备最为完备的企业,他自任总经理实行科学管理改工头制为工程师制。民国二十二年(1933)建成丽新纺织漂染整理公司,年出纱4000件出布20万匹。所产“双”牌布匹遍销全国,远及欧美。至抗日战争前夕丽新已发展成为纺印染和具有自发电能力的全能工厂。
民国二十四年(1935)唐骧庭又与其子唐君远集资创办第一家具有毛纺、织、染整套设备的协新毛纺织染厂,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从澳大利亚进口上等羊毛,生产质量上严格把关,所产“万宝齐来”“不蛀呢”等毛纺织品闻名中外。日军侵占无锡,丽华协新等厂被日军烧毁或占据,唐骧庭、唐君远避居上海,以剩余资金并通过招股,在上海开设昌兴纺织印染整理公司,分设纺织印刷3个工厂抗战胜利后唐骧庭任上海丽新总公司经理并筹集资金由其子君远负责恢复在无锡的纺织企业,唐氏家庭为中华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作出过很大的贡献。唐骧庭于 1960 年病逝终81岁。
解放后唐氏家庭重点选择在香港发展,唐君远的儿子唐翔千继承父业开办过棉纺、毛纺等企业。1974 年唐翔千打破美国棉垄断提供的局面,成为首位使用大陆棉的香港厂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在港商中率先于广东东莞促成补偿贸易项目的运行;随后,又在新疆乌鲁木齐开设天山毛纺厂,是为首批开发大西北的合资企业。至今,唐翔千已在全国各地办起数十家合资企业。
唐君远之孙唐翔千的儿子唐英年 2002 年12月时任香港科技局局长曾率领香港工商业代表团来无锡考察访问,与其父一样心系着家乡的发展。1989年唐家资助无锡崇安寺小学100万元扩建校舍;2000年4月唐氏亲属又出资100万元设立“唐君远奖学金”此外,多年来扶助老年和残疾人等福利事业,义举不断。
唐君远先生铜像
2006年12月3日,大同中学老校友、著名爱国实业家唐翔千先生率子唐英年和家属20多人来校参加“唐君远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并为母校捐赠了大型雕塑——“知识之窗”。唐翔千18年前以父亲唐君远的名义在大同设立奖学金,此后又把奖学金发展成教育基金,受惠单位扩大至全市23 所学校,受惠师生达 4 万余人次。揭幕典礼上,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沈红光高度赞誉了唐君远先生一生的爱国业绩。唐英年为大同题词:“为国育才”区政协副主席芮爱娣以及区教育局领导兄弟学校校长和获奖师生代表等逾 250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