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7 19:02
唐家湾镇,隶属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地处香洲区北部,东临珠江口,与香港大屿山隔海相望,南与香湾街道相连,西南和前山街道相接,西北和中山市南朗街道毗邻,北和三乡镇相连,东北临海湾。辖区总面积139平方千米。2020年末,唐家湾镇户籍人口6.3万人,流动人口17.9万人。
唐至德二年(757年),属东莞县文顺乡(乡治在今香洲区山场村)管辖。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香山县,下设10个乡,唐家湾地区属香山县长安乡管辖。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香山县改乡为坊都,设置11个坊都,唐家湾地区属恭常都管辖。
清顺治二年(1645年),香山县将恭常都分为上恭常都镇和下恭常都镇,唐家湾地区属上恭常都镇管辖。
清宣统二年(1910年),香山县改镇为区,设置9个区,上恭常都镇改为第六区,唐家湾地区属第六区管辖。
民国十四年(1925年),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县政府从第一区石岐移驻第六区唐家;同年7月,全县调整行政区域,区的名称按地方命名,第六区改为中山港区,唐家湾地区属中山港区管辖。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山港区改为第六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中山县9个区普遍设立区署,第六区驻下栅。
1953年4月7日,成立珠海县,县人民政府设在唐家;6~11月,全县划分为4个区,唐家为第一区,辖6个乡;同年12月,全县划分为4个区,唐家为第一区,区所在地唐家,辖10个乡。
1955年7月,一区改称唐家区。
1956年底,撤区并大乡,唐家镇成立。
1958年9月,珠海县撤销镇乡,成立公社,唐家、下栅共同组成前浪公社。
1958年10月,全县成立一个珠海公社,唐家、下栅设营。年底,唐家、下栅地区7个生产大队划给中山县张家边公社管辖,下辖下栅农场。
1959年3月,珠海县与中山县合并,原行政区域全划归中山县。
1959年7月,恢复唐家公社。
1961年4月,恢复珠海县建制,隶属中山县辖的上栅同时划归珠海县辖。
1963年,下栅公社和上栅公社合并成立下栅公社,归属唐家区管辖。成立唐家公社,属唐家区公所辖。
1963年2月,撤销唐家区。
1968年3月,公社管委会改称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9年3月,珠海县改为省直辖市。
1984年6月,设立香洲区,为县级建制,下栅、唐家为香洲区管辖(设公所、区公所)。
1987年4月,撤销区公所,唐家、下栅(后改称金鼎)分别成立镇,仍属香洲区管辖。
1993年10月,淇澳村从唐家镇划分出去,由新成立的淇澳管理区管辖。
2002年3月28日,唐家镇与金鼎镇合并为唐家湾镇。
2003年5月13日,淇澳管理区撤销,淇澳村划回唐家湾镇。
2006年7月,珠海高新区和唐家湾镇实行“区镇合一、由市直管”,唐家湾镇成为珠海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主园区。
1972年,唐家公社革委会下辖3个大队,37个生产队。
2000年4月,银坑蚝场划归唐家镇管辖,成立银星居民委员会。
2011年末,唐家湾镇辖唐家、鸡山、后环、唐乐、银星、那洲、永丰、北沙、会同、宁堂、官塘、上栅、下栅、东岸、金峰、淇澳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截至2022年10月,唐家湾镇辖18个社区。镇人民政府驻唐家湾镇金峰中路208号。
唐家湾镇地处香洲区北部,东临珠江口,与香港大屿山隔海相望,南与香湾街道相连,西南和前山街道相接,西北和中山市南朗街道毗邻,北和三乡镇相连,东北临海湾。辖区总面积139平方千米。
唐家湾镇地势西与西南部较高,东与东北、东南部较低,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点凤凰山海拔280米。地貌分为山丘、平地、冲积小平原、沙滩、海滩五大类,其中山丘面积占陆地面积53.9%。
唐家湾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2020年末,唐家湾镇户籍人口6.3万人,流动人口17.9万人。
2020年末,唐家湾镇辖区有工业企业98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家,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103家。
唐家湾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荔枝。畜牧业以饲养生猪、鸡和鸭饲养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1.6万头,年末存栏7.46万头。全镇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海域面积7.2平方千米。人工海水养殖贝类560公顷,产量680吨;鱼塘养殖面积710公顷,产量1040吨。
2020年末,唐家湾镇辖区有工业企业98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家。
2020年末,唐家湾镇辖区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103家。
2011年末,唐家湾镇有广珠轻轨通达境内,境内长5千米。境内有广澳高速公路、广澳高速珠海支线公路2条高速公路过境。其中广澳高速公路,起点在下栅,终点为那洲,境内长7.21千米。广澳高速珠海支线公路起点在下栅,终点为下栅社区,境内长4.553千米。111省道、268省道勒金线过境。其中111省道,境内长20.84千米。268省道境内长5.83千米。有县乡村道公路50条,总长79.14千米,其中有588县道唐淇线1条,总长9.04千米。
2020年末,唐家湾镇境内有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广珠城际轨道贯穿境内。
2011年末,唐家湾镇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1家,省级技术研究中心6家,各类科技人才1.1万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67个。
2011年末,唐家湾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5600人,专任教师86人。小学4所,在校生3800人,专任教师230人。初中2所,在校生3000人,专任教师180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5所。
2020年,唐家湾镇有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4所高等院校。
2011年末,唐家湾镇有广东省特级文化站1个,有唐家湾曲艺社、淇澳曲艺社、官塘曲艺社、上栅曲艺社、金鼎曲艺社、唐家老人中心、鸡山牛歌社、唐家老人中心舞蹈队、鸡山舞蹈队、北师大合唱团等10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社团,元宵游园灯会、中秋对歌会等。
2011年末,唐家湾镇辖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个,专业卫生人员500名。其中执业医师200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150人。
2011年,唐家湾镇核定低保对象582人,发放三级救助金144万多元;五保户7人,五保供养费5万元。有敬老院1家,福利会2个。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0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00人,参保率80%。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28户,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0.8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4000人,失业保险7000人,工伤保险7000万人,生育保险7000人。
2011年末,唐家湾镇有自来水厂1座。
2011年末,唐家湾镇有110千伏变电站4个,10千伏线路100千米,配电变压器700台共3.5万千伏。
2011年末,唐家湾镇有燃气企业3间,燃气自供单位8个,居民用户1.2万户,燃气普及率为95%。
2011年末,唐家湾镇有公园1个,面积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62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68公顷,绿化覆盖率41%。
“唐家”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明嘉靖三年(1524)编纂的《梁氏家谱》中有“唐家村”的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中山模范县在唐家环建设中山港,后因粤语中“环”与“湾”相同,唐家环逐渐被称为唐家湾。
唐家湾镇有苏兆征故居及陈列馆、唐国安纪念馆、唐家共乐园、唐家湾名人堂、会同村史馆、东澳湾沙坛遗址、淇澳白石街抗英遗址(含天后宫、古炮台)、唐家三庙、后沙湾遗址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瑞芝祠、古元故居、卢慕贞故居、蔡昌旧居、淇澳祖庙等。
唐家古镇指唐家村,位于珠海市北部,唐家形成村落始于唐朝末期。明嘉靖年间编撰的《梁氏族谱》,开始有唐家村的正式记载。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民政府将中山县命名为“全国模范县”,直属中央政府,享受省壹级待遇,并由唐绍仪主持县政,县政府设在唐家;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以渔民为主体的“珠海县”,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定为唐家。2002年经过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唐家湾镇设立。2007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是唯壹以近代历史申报成功的历史文化名镇。唐家古镇现存的主要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山房路与大同路,包括祠堂、庙宇及民居,多为清朝时期所建,花岗石做门、窗框和包砌墻基,青砖墻,保存大量的木雕、砖雕、灰雕及壁画为装饰,装饰富意象性。晚清民初建筑出现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是中国近代名人故里、广东著名买办之乡、岭南百年古镇、华侨之乡的主要价值载体。
会同村,位于香洲区唐家湾镇西南,距镇政府约5千米。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因纪念开村始祖莫会同(名与京)而取名会同村。该村坐落于凤凰山北脉丘陵地区,属凤凰山古道沿线村,村东有介木坑河,村旁有正坑水库。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50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和马来西亚。传统民居现存38座,代表性民居有莫氏大宅、缉庐和栖霞仙馆。莫氏大宅,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498平方米。坐东向西,广三路布局,由四个院落和左右两个冷巷组成,中路三间两进夹一天井。房屋采用砖木混合结构,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内有灰塑、彩画和木雕,基本保存完好。缉庐,是莫如恩为纪念父亲莫缉卿于1934年建造,建筑面积413.91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座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洋楼,中间有小庭院,屋顶建有凉亭。室内欧式装饰精美,为珠海地区所罕见。栖霞仙馆,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占地面积9579.26平方米,是会同村人、香港太古洋行买办莫咏如仿造西洋别墅花园修建的大型园林式斋堂。该馆为仿上海太古洋行建造,共两层,由门楼、斋堂、观音池、六角亭、茅亭、啖荔亭、人工山石和发电机房等组成。现保存完好。
会村内有3座祠堂。莫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836.7平方米,由主座和左厢房组成。主座为三间三进夹两天井,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博古屋脊,花岗岩石基础,有砖雕、木雕、石雕和灰塑等装饰。会同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324.38平方米。三间两进两廊夹一天井布局,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博古屋脊。头门有雕花封檐板,檐下有诗词、壁画。雕版承檩,虾公梁上置雕花柁墩,石门框,石雕墀头。调梅莫公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696.2平方米。广三路中轴线对称布局。中路为三间两进两廊夹一天井,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博古屋脊,花岗岩石基础,有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和壁画等装饰。
会同村为珠海地区近代建筑保存最完整的村庄,有北碉楼和南碉楼。其中,北碉楼,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重修于2011年,呈长方形,四层,有木梯通到顶楼,四楼设半圆形瞭望台,四周有射击孔和窗户,碉楼上有“云飞”碑刻。南碉楼,始建于民国初期,重修于2011年,呈长圆弧形,高两层半楼,顶部设瞭望台,四周设射击孔和窗户,碉楼上有“风起”碑刻。南北碉楼均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征。村内还有闸门两座:北闸门始建于清代,门楼上方嵌有石匾一块,阴刻“北环紫极”,门两旁是三合土围墙;南闸门始建于清代,门楼上嵌有一块石匾,阴刻“南控沧溟”,两门檐下均有彩画,墙上开射击口。
2011年末,唐家湾镇公布了115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秋对歌会”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家湾茶果”“鸡山牛歌”“药线灸疗”和“金花诞”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家湾茶果是唐家湾镇的一种民间小吃,数百年来,其花式品种仍然流行于民间,现存唐家湾茶果品种有36种,一般按年节制作而各具风味,有大龙糕、豆捞、角仔、煎堆、炸糖环、油炸角仔、生粳糕、叶仔、挛茜饼、萝兜粽、醎水粽、醎水糕、五指揸、芋糕、萝卜糕、银糕、崧糕、食饼、糖熬米、页糕(千层糕)、茶果汤等,花样繁多,美味可口。
2020年7月,唐家湾镇全国爱卫会确认唐家湾镇为2019年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9月,唐家湾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3年9月24日,唐家湾镇入选“2023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第34。
2023年10月20日,唐家湾镇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