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3 14:23
1979年,《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前身《唐山师专学报》创刊,由唐山师范专科学校主办。
1983年,《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前身《唐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学刊》创刊。
1984年1月,《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前身《唐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学刊》更名为《唐山教育学院学报》;5月,唐山师范专科学校与河北唐山教育学院合并,两编辑部也随之合并。
1986年1月10日,两个学报合并出版,刊名改为《唐山师专·唐山教育学院学报》,分为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为季刊。
1991年,因期刊压缩,两个版类合用一个刊号,改为双月刊;第1、2、3、4期为社会科学版,第5、6期为自然科学版。
1994年1月,更名为《冀东学刊》。
1998年1月,恢复《唐山师专学报》刊名,16开本,80页。
1999年1月始,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1年1月,随学校的改建升本更名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并改为大16开本,92页,1、3、4、6期为社科版,2、5期为自然版,单月20日出版。
2004年第1期起,该刊为108页,第3期起为112页。
2006年第1期起,该刊为128页。
2007年第1期起,该刊为160页。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报道内容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主要报道文科与理科发表的有关学术方面的内容。
主要栏目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主要栏目有文科版冀东文史研究、语言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哲学经济学研究、政治学法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文科类);理科版数学研究、化学研究、物理学研究、生物学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理科类)、基础教育教学、区域资源与经济研究、图书情报学研究等。
读者对象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师生、科学研究工作者、中学教师和理论爱好者。
截至2017年1月,《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有24人。
截至2017年7月,《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的主办单位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藏有中外文纸质图书124.7万册,生均图书72册,近三年生均每年进书量4册;藏有电子图书115.5万册。
据2018年9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5826篇。
据2018年9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载文量为4612篇。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华艺线上图书馆、超星发现系统、中国终身教育学术研究数据库等收录。
据2018年9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总被下载823974次、总被引1224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143、(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077。
据2018年9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被引量为7765次,下载量为81967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影响因子为0.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5311名,在大学学报(教科文艺)(325种)中排第251名。
1988年,《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在河北省教委组织的全省学报评比中,社会科学版获二等奖,自然科学版获编辑进步奖,是师专高专类学报中唯一的获奖学报。
1992年,《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在全国教育学院系统学报研究会的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获表扬奖。
截至2018年9月,《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有1名编辑被评为全国优秀编辑,4名编辑被评为省优秀编辑工作者,9篇编辑学研究论文获省优秀编辑学论著二、三等奖。
2000年,《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在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和科技厅组织的2000—2001年度全省正式期刊评审中,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期刊,进入河北省期刊五十强,同时,还获得编校质量单项奖;在河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举办的学报“三优”评比中,获优秀学报二等奖。
2006年,《唐山师范学院学报》获河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优秀学报称号,获全国人文期刊评比质量进步奖。
2009年,《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在河北省教育系统期刊“三优”评比中获“封面设计优秀”奖。
2010年,《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在河北省高等院校学报研究会第四届评优活动中,获“特色学报”奖。
图中文字为该刊的中文名,英文是该刊的英文名。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正确导向;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立足本地、面向中国的办刊方向,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的特色,坚持开放型、高格调、高品位的办刊目标;以反映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地区教学和科研的最新成果为主,并为中国各大专院校教师、科研工作者提供发表科研成果的园地,促进校际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中国的科学研究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