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8 10:47
文安县始设置于西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取崇文尚礼、治国安邦之义。因历史悠久、渊源绵长,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址和资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982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唐王墓。
唐王墓的现状及灵异事种种唐王墓位于文安县龙街乡姜庄子村南、彭各庄村北,俗名“大噶瘩”。据《文安县志》记载,其外形为一高大土丘,封土高出地面5米,长70米,宽60米,表面杂树丛生。此墓的南面有一条沟,西为白河,东为商周战国遗址。1973年以前封土南侧还有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立碑一块,称之为“唐潞墓”,唐王墓土丘仍很高大,但实际尺寸明显不足。墓的西边挖成一个大坑,坑长与墓的封土相等,坑内干涸无水。该墓东北角有两个洞,一个如井,看不见底;一个先向下后拐弯,几步而止。南面和西面有三个洞,均很浅。由此看来唐王墓被盗可能性不大,保存比较完整。唐王墓的灵异事及传说很多,下面简述几种:1、药王显灵。上世纪80年代初期,风传唐王墓药王显灵,对各种疑难病症有奇效。临近村镇及附近县市无数人前往求药,所的之“药”不一,诸如沙砾、鸟粪、树叶等等,据传颇为灵验。据一位原籍唐王墓西太子务村的朋友讲,当年求药者络绎不绝,每天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从该村路过。后引起公安机关重视,以封建迷信为由进行打击,方使此风逐步绝迹。2、显灵借物。相传解放前唐王墓附近姜庄子等村贫穷,每遇红白事缺少桌椅或餐具,只要在前一天晚上到唐王墓前诚心企求,则第二天就可以在唐王墓前发现上述物品,用后依前法将物品放回。后来,有贪心者取走不还,致使前述方法失效。3、障眼拒贼。相传有两人欲盗墓,挖竖井数米,发现黄金无数,用土篮吊上地面,确是整整一篮毒蛇,五彩斑斓,蛇目圆睁,二人仓皇逃去。
唐王墓的由来唐王墓遗址东侧不远,是燕国南长城遗址。战国时期,文安县地处燕、齐两国边境,战国七雄中燕国最为弱小,战国中期开始势渐盛。两国关系因此发生变化,互有征伐。相对处于弱势的燕国在疆域之内沿易水、滹沱修筑长城以求自保,出于防御和发展生产的需要,将靠近边境原有的大河堤防加以扩建,把水利工程改造成军事防御工程,它们同时具备防水(堤)和防御(长城)的双重功能,古称燕国南长城,又称易水长城。《史记》中,秦相张仪到燕国向燕昭王游说时曾说,“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王之有也”。《水经注》提到了文安:“易水又东历燕之长城”,“东至文安县与滹沱台”。在长时间的军事冲突中,燕国不断对其修筑,以增强抵御能力。燕国虽然终被吞并,但燕南长城做为水利工程,从不曾被废弃。据当地传说,东汉末有一位叫唐潞的驻军首领常年在此屯兵把守,并投入巨大精力修筑防洪堤坝。后人为了纪念其功德为其立碑,并在以后的传承中将其墓称为“唐王墓。”唐王墓附近有一村子名叫“太子务”(俗称“太子府”),相传就是唐潞之子为其父守孝之地。唐潞的真正身份还没有资料证实,《文安县志》中记载为:“唐王墓在城南天德店村南,故丘巍然,世系无考。”
唐王墓的地位和今后的作用据文物部门称,唐王墓现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申报成功,其地位与保护力度将明显提升。到西安旅游时听到一句俗语,叫“发财全靠秦始皇”,觉得很有道理。一个秦始皇,使旅游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养活并提高了数千万人的生活水平;虽然我们的唐王墓不能与之相比,但毕竟是一种历史和现实资源,根据当地群众还比较贫穷的现状,我们为什麽不想方设法使群众有所受益呢?比如借申报之机会加大宣传力度,传名播誉,营造文安良好形象;比如尝试进行保护性挖掘,在当地开发一些旅游观光或相关的产业和项目,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等等。这无论对提高群众生活、带动经济发展,还是对丰富县域特色、提升产业品位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