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11:54
松江唐经幢,始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明崇祯《松江府志》:“石幢在华亭县前,相传地有涌泉,云是海眼,大中十三年立幢镇之。”
宋以后至明代,松江唐经幢风化及倾斜日趋严重,遂逐步采取围条石、筑围墙以至堆成土墩以防止经幢坍塌。
上海解放前,松江唐经幢无人管理,近一半埋在土中,仅有11级露在地面,幢身残损剥蚀,各级均显倾斜。
1962年,上海市文物部门清理松江唐经幢土墩及经幢四周100平方米范围3米深的土层,发现在墩内幢身以下连底座尚有10级,底座旁围条石并筑约3米高的围墙,墙外再以石块和泥土堆成土墩。同年10月,上海市文管会正式批准修复经幢。
1963年4月底,松江唐经幢修复工程动工。由上海博物馆研究室专家作技术指导,文物工场负责具体修缮。
1963年5月,松江唐经幢部件开始进行胶合。
1963年10月,松江唐经幢复原安装施工完成。
1964年11月,松江唐经幢修复工程完成。经幢被垂直提升,但点位未曾改变。
松江唐经幢在中国的唐代经幢中属最完整和高大的一座,总高9.3米,现存21级,树立在八角形以侧砖砌成带坡状的地面上,各级分别以托座、束腰、圆柱、华盖、腰檐等形式叠成,每节大部分作八角形。
第一级,为海水纹座,刻波涛卷浪。
第二级,圆形盘龙束腰,刻群龙穿凿于洞窟,因严重风化,有部分残缺、无依据处不补。
第三级,莲瓣卷云台座,分上下斜面和中间侧面,刻卷云、佛山及殿宇、单瓣仰莲。
第四级,蹲狮浮雕,八面束腰每面一狮,前足挺立,突胸,面部皆残缺。
第五级,唐草纹仰莲座,上斜面阴刻花草缠枝牡丹,下斜面刻莲瓣。
第六级,菩萨浮雕束腰,八面每面镌如意头式壸门,门内有半结跏趺坐或全结跏趺坐的菩萨雕像。
第七级,叠涩,无雕刻。
第八级,勾阑幢座,每角立望柱,两柱间镌勾片纹的石阑板。
第九级,幢身下段,直径76厘米,高46厘米,刻捐助钱物人姓氏。
第十级,幢身上段,直径76厘米,高177厘米,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并序,每面10行,第二面第六行起刻经文,是唐周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的译本,第八面六行为建幢题记。
第十一级,狮首华盖,八角每角上有狮首,口含璎珞。
第十二级,联珠,双半球,刻莲花和如意纹。
第十三级,卷云纹托座,仰盘式,镌卷云。
第十四级,四天王浮雕,东南西北四面各刻横眉怒目的天王像。
第十五级,八角腰檐,翼角翘起,角端雕如意纹。
第十六级,蟠龙圆柱。
第十七级,仰莲托座,刻莲瓣盛开状。
第十八节,底座,上下叠合。
第十九座,“礼佛图”浮雕,刻佛像、菩萨、供养人等十六尊。
第二十级,八角攒尖盖,分上下两层,均有翘角。
第二十一级,棱形平盖,素面,无雕刻。
松江唐经幢整体雕刻层次清楚,比例匀称,相互呼应,细腻生动,线条洗练圆熟,人物动感和面部表情自然生动,显示了盛唐的艺术风格。
松江唐经幢幢身镂刻海水纹、盘龙、卷云、蹲狮、缠枝莲花、仰莲、菩萨、勾栏、含环狮首、联珠、天王、蟠龙、郡主礼佛图等。细刻阴文线条的唐式缠枝牡丹和三重盛开的莲瓣仰莲托座,勾栏幢座,每角设望柱,柱间镌有勾片栏板。上有安置幢身的浅槽,槽外纹带上有宝饰莲花16朵。
松江唐经幢经幢顶部的郡主礼佛圆柱形浮雕图,是幢身雕刻的精华部分。浮雕四周不同面向人物及佛像16人,其中佛及侍从2组9人都是正面,郡主及女官5人都是侧面,女官1人执幡引路,郡主在两女官扶持下前去礼佛,还有通佛理者,正在对信佛者讲述佛经故事。
松江唐经幢幢身八边形,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题记。东者可见“大唐大中十三年□月建”等字,据顾景炎《文物过眼录》著录,为八月二十八日建。
经幢(chuáng)是古代佛教的一种石刻建筑,唐初随佛教的密宗东来,传入中国。最早只是一根八角或六角形的石柱,上面刻有咒语或经文,叫做幢身;下面加基座,上面有幢顶,构造和式样都比较简朴。唐中期以后,净土宗佛寺里的经幢增多,形式也有了变化,雕刻日趋华丽和精细。松江唐经幢是中国现有唐代经幢中较大的一座。
松江唐经幢为松江笃信佛教者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所发起建造的,幢身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用来为他们已故的亲人超度亡魂,以及让在世者消灾去病得福。后由政府官员将其“立于通衢”(唐武宗会昌灭佛,毁寺院和其它佛教建筑,10余年后,松江人怕再毁佛寺时波及经幢,故不将经幢造在寺院内,而建于通衢)。建幢之事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参与捐款捐物者逾150人,其中有官职者13人,女性30余人,所捐物品有裙、被、帐、黄衫子、绢绸、罗水、精珠等。这些缘由在幢身所刻的建幢铭中有说明,捐助者名单与捐助物列表亦事无巨细地刻于其下。
唐幢流云是松江的十二景之一,有诗云:流云衬托唐经幢,丽日映出宫样状。亭亭玉立幽静里,楚楚动人好风光。
宋人许尚《华亭百咏》之《石幢》一首:“屹立应千载,传因海眼成。蓬莱水三浅,曾不见欹倾。”
松江唐经幢建幢之地有个海眼,常有水溢出地面,用泥石无法堵住,祸水漫及周围民居及衙门,如不马上采取措施大水将淹没全城。华亭知县请来县内各界名士前来商议堵海眼之法。超果寺住持提出,造陀罗尼经幢镇之海眼上,诵读其经文方能消灾得福。知县速发布告,县内官员及百姓纷纷捐钱捐物建经幢。
传说唐代华亭衙门西北凤凰山桥下,一条黑鱼精将华亭县官吃了,变成县官模样,在县内作恶。县官太太发现其夫行踪反常,每天深夜而归,身上有一股鱼腥味。一次丈夫洗澡时听得阵阵水浪声,她从门缝中张望,假县官现出了原形。县官太太立即派人赴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前来捉妖,张天师在凤凰山桥旁披法衣登坛作法,念动咒语,把从东海边打地洞逃出来的黑鱼精摄入一只瓮内,即用神符封好,将瓮放在黑鱼精钻出来的海眼里,造经幢永镇。至今松江城内有一条黑鱼弄。
松江唐经幢建造地,为唐代华亭县衙的刑场。因官府贪赃枉法,官官相护,时有冤杀者,故在刑场上经常哭声振天,晚上各种凄惨叫声连连,住在附近的人骇怕冤死者阴魂不散,就建了座经幢超度他们。在经幢八角石柱上,刻上尊胜陀罗尼经文,这卷经文里说:“诵陀罗尼经可以消灾得福。做恶事的人,死后堕入地狱,其子孙如能为亡魂诵经,亦可免脱其罪。”刻经文在幢上表示永远虔诚,世代日日诵经,松江城内传闻,诵读一遍经文,或日视幢身走一圈,可以去灾得福,因此春节期间携全家绕幢去灾得福成为松江习俗。
松江唐经幢其风格、技艺、造型、布局,堪与唐代石窟雕刻媲美,在艺术上有较高的价值。同时除其自身所具有文物价值外,还有着重要的城市历史地理的考古研究价值。
1962年,松江唐经幢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2年,经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批准,拨专款对松江唐经幢进行修缮。这次修缮要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科学修补复原,先将在地面的经幢各级拆卸下来,然后发掘地下各级。采用钻孔工艺将风化的石构件连结,结构加固用不锈钢材料及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
1963年,松江唐经幢开始复原安装,首先在地下埋砌厚1.6米的条石基础,使经幢基础略高出周围地面。基础面按发掘考证资料铺设唐式砖砌散水地坪。然后将21级石构件依次保持水平吊装拼接,在每级之间用古钱状铜板填塞空隙,调整水平位置。
1963年5月,松江唐经幢上部的较小雕刻部件开始进行胶合,逐步取得经验后,再将大部件进行胶合。
1963年10月,松江唐经幢复原安装施工完成后用硅橡胶喷涂经幢表面,以防青石吸水,延缓青石表面的风化。
1988年1月13日,松江唐经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松江唐经幢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校内。
开放时间
全天(1月1日—12月31日)
门票价格
免费
交通信息
上海市内可乘旅游一号A线、沪松线、沪松高速或松梅线到松江汽车站后,再转乘松环一、环四线,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