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4 09:01
《商报》是菲律宾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中文媒体之一,创刊于1919年,创刊时名为《华侨商报》,1986年更名为《商报》。
马尼拉中华商会会长是侨领李清泉先生。他在一九一九年当选会长,连任六届,看到那时刚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商业经济正在复甦,列强竞相争夺市场,商战异常激烈。菲律宾也是争取焦点之一。华人在菲既是以商为本,那么求生存并进一步发展,必定应有充分的商业新学识,及时得到商场变化的消息,才能跟得上时代。这是李清泉先生发起创办华侨商报的动机。
华侨商报出版的时候,也正当菲华大团结抗争西文簿记桉进入高潮,和在一个很长期间是菲华首要金融机构──中兴银行──创立的时候。那正是菲华社会动汤转变的关头。因此也可说商报是生逢其时。
华侨商报月刊出版两年四个月后,决定改组为日报。月刊最后一期是在一九二二年二月出版。日报由当时实业家吴纪霍先生热心提倡,招集股本,组成华侨商报出版公司,推举殷商吴克诚先生为经理,杨忠信先生为司库。筹备工作于一九二二年四月完成,日报遂和广大读者见面。初期每天出版两张,销数不满千份,初时报章上登载的国际新闻,岛中时事,都是译自西报。
日报发刊那一天,社长于以同先生宣布编辑主旨是:
(1)连络华侨团体;(2)扩充海外商务;(3)发展祖国实业;(4)灌输商务知识;(5)传达商务消息;(6)提倡国民外交;(7)融化劳资阶级;(8)指导华侨社会;(9)鼓吹华侨教育发达;(10)促进祖国政治之革新。
日报出版五年了后,在菲华报界首创编印画刊,一九三三年增印周刊。日报内容也不断改进充实。
商报同人始终坚持不偏不党的主旨,故创刊七十七年来,先后多次遭受小撮人士的诽谤破坏。惟幸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每次事件都终能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所以,早在一九三五年出版十五周年纪念刊时,于以同先生就曾这样写过:「本报出世以来,几经忧患,屡受折磨」,这些都是为了「华侨社会界域之见甚深,是非之辨未明,竟有一时期,本报顿遭忌嫉,谤语繁兴,然本报同人,坚定主张,艰难奋斗,不为强御,不为恶环境同化,使阴险小人终无以售其技,而海内外正人君子同情于本报之主旨者,且复加以爱护,因此侨界大众对于本报素来之态度,得更深一层之认识。
从那时开始的五十年中,商报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马尼拉解放初期华人社会纷争、朝鲜战争、瑜美大厦倒塌、集体转籍、救灾以及越南战争等大小事故,都曾经遭受诽谤,商报同人皆能坚持不偏不倚的主旨,每次事件都能化险为夷。且如于以同先生所说的,结果使读者对商报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底,日本军队侵占马尼拉市。商报社长于以同先生抗拒日寇复版以充当其御用宣传工具的要求,遂遭杀害,杀身成仁。报社业产遭没收掠劫迨尽。一九四四年盟军光复马尼拉,商报几经波折,方终于翌年四月十五日于以同烈士就义纪念日在火烬废墟中复刊。这次一断出版达三年四个月之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商报复版的物质条件异常匮乏,但在于长城、于长庚、于茵慧与于长籁诸兄弟姐妹苦力支撑下,并得叶向民陈祖涛等老同事艰苦襄助,逐渐繁荣。到六十年代,商报销售报份数额盖各华文报之冠。先后且恢复出版画刊与周刊,并发行马尼拉工商名录。这期间,商报负责人虽然两度遭蒙冤狱,在诸同事奋勇维持及广大读者爱护下,一九七零年于氏兄弟遣送台湾后,更得商报桉菲辩护律师JuanQuijano出任社长,律师团及其他律师JokerP.Arroyo,JuanT.David与NapoleonRama等出任编辑,报份与广告与日俱增,并未受社长于长城和总编辑于长庚受遣送往台湾事件的影响,始终维持菲华言论机关首位。这一直延续到一九七二年九月廿一日马科斯实施军统,商报才同当时所有民间媒介一并被标封停刊。
马科斯独裁政权于一九八六年二月廿五日被人民革命所推翻,马科斯逃亡美国避难。军统前各英文报刊与新闻媒介先后在新闻自由环境中复版,商报是唯一复刊的中文报纸,在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二日菲律宾独立节日再度与广大读者见面。
本报仝人愿就七十四年前发刊日报时揭布的编辑主旨,适应潮流,修订如下:
一、鼓励华人身心融化于菲律宾大社会;
二、推动华人积极参政;
三、促进华人积极参加菲国经济从建;
四、联络和团结菲华各社团;
五、传达工商消息,普及财经学识;
六、融洽劳资关系;
七、提高华文教育水平;
八、翔实客观的报导中国实况.
奉作商报仝人的座右铭,守信不渝以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