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8 22:58
商谜,一种以猜谜语形式为特征的滑稽风趣的说唱艺术。商谜有商者、来客两人表演,商者出谜,来客猜谜,有问有答,反复斗智,类似相声中的猜谜。宋代文人猜谜风气很盛,瓦舍中的艺人就以猜谜语为内容,创造了一种表演伎艺,称为“商谜”。宋元之后有将商谜作为猜谜语活动的代名词。
宋代瓦舍中以猜谜语形式为特征的滑稽风趣的说唱艺术。猜谜语古已有之,先秦时代称“庾辞”、“隐语”,汉代称“射覆”。宋代文人猜谜风气很盛,每逢元宵节更成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瓦舍中的艺人就以猜谜语为内容,创造了一种表演伎艺,称为“商谜”。“商”是任人商略的意思。在北宋汴京(今开封)、南宋临安(今杭州)的瓦舍中都有商谜演出。《都城纪胜》记载商谜的表演比较详细,从中可以看出商谜是由“商者”、“来客”两方表演的,至少要有两人。商者是出谜语的人,他或者以“物类相似者”讥笑来客猜得不对,或者“改物类以困猜者”,而来客或“假作难猜”而愚弄商者,“以定其智”。双方有问有答、反复斗智,其中有不少滑稽风趣的笑料,与现代的对口相声中猜谜语一类的节目或有类似之处。《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商谜时,称为“背商谜”,《梦粱录》记商谜艺人有归和尚、马定斋等,说他们“记问博恰”,可见表演商谜是有脚本的。这些谜语都是当时书会才人的创作,内容也比较通俗,不象文人学士的谜语那样典雅深奥。所以,宋周密《齐东野语》说:“古之所谓庚词,即今之隐语,而俗所谓谜。……若今书会所谓谜者,尤无谓也。”瓦舍表演的商谜,是供市民阶层娱乐的,自然会被文人学士看做是粗鄙浅薄的东西。元李冶《敬斋古今黈》说:“近者,伶官刘子才蓄《才人隐语》数十卷”,这部《才人隐语》当是宋代书会才人创作的商谜脚本,已佚失不传。即为商谜。商是任人商略的意思。商谜有商者、来客两人表演,商者出谜,来客猜谜,有问有答,反复斗智,类似相声中的猜谜。商谜对金院本产生了影响。
商谜对金代的杂剧也有一些影响。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条,在“打略拴搐”类下有“猜谜”,包括《杜大伯》、《大黄》二目。
猜谜活动在中国虽然历史悠久,但作为说唱伎艺,商谜则为宋代所专有。它的产生除作为说唱伎艺所共同的原因,如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娱乐需要的扩大,瓦舍存在提供了场所等外,尤其依赖于猜谜活动的普及和风气之炽烈。宋代恰恰具备这些条件。宋人爱好猜谜是具有全民意义的。像灯会之盛,唐宋比俦,而宋时的灯会始有谜语侧身其中。如周密的《武林旧事》卷2“灯品”就记载了当时元夕活动中灯与谜的结合:“又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如果不是得到群众的广泛喜爱,谜语是不会在灯会中出现的,而灯谜的出现又进一步将猜谜的活动推波助澜。不仅宋人如此,金人也如此,明郎瑛《七修续稿》载贺从善《千文虎》序称:“金章宗好谜,选蜀人杨祥圃为魁,有《百斛珠》刊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嘉祐年间,一批著名的文人才子,像苏轼、黄庭坚、秦少游、王安石、佛印和尚等雅爱谜语,他们不仅身体力行创作,而且留下了不少风流雅闻。这些文人的积极参预给猜谜语的活动起了重要的煽情作用,奠定了谜语或商谜这一伎艺的作品基础。因为谜语的积累不达到一定的数量,商谜这一营业性伎艺活动便根本无从谈起。查初揆曾高度评价苏轼等人参预猜谜活动的意义,称“宋延祐间,始有《文戏集》四册,则东坡、山谷、少游、介甫实创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