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4 22:57
《啤酒谋杀案》,又名五只小猪,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于1941刊载于美国报刊。
《啤酒谋杀案》一开场,波洛马上意识到年轻的卡拉·莱马钱特在打量他,并且很失望。
“你到底觉得我是个江湖骗子,还是你需要的人呢?”他问道。
卡拉很诚实,坦言她并不确定。可是很显然,有什么事情正在困扰着她。
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尴尬,波洛继续问她。我是不是太老了,他很想知道。
“是的,的确挺老,”卡拉一点也不懂得在必要的时候讲点没恶意的谎话,免得伤害别人的感情。她坦言,现在急需一位用钱可以买到的最佳侦探。如果是一个不是那么自信的人,可能会因为卡拉的怀疑而生气。不过这可伤不了波洛。“别人都这么说,”他说,“我就是那个最好的。”
卡拉当然需要最好的侦探,因为这桩案子扑朔迷离。她5岁那年,父亲爱密斯·克雷尔就中毒死亡。母亲接受审讯被判为有罪,一年后死在监狱里。卡拉被送往加拿大,和叔婶住在一起,名字也改了。
但是在卡拉·莱马钱特,也就是卡洛林·克雷尔的21岁生日那天,突然知道了一件可怕的事情——虽然她现在是女继承人,是一位画家的女儿,她的父亲却是被母亲毒死的。她母亲也叫卡洛林·克雷尔,给她留了一张字条,让她在21岁生日那天看。这张字条上说母亲是无辜的。
卡拉相信了。可是她正要结婚,未婚夫有时候会用一双有色眼睛看待未婚妻。没人能说出这种表情是什么意思,可是,这种态度的含义还是很清楚的——母亲是杀害丈夫的凶手,那么卡拉本身也值得怀疑。不知道哪天,未婚夫就会在吵架后不得不喝下点什么东西。卡拉觉得这种怀疑的眼神威胁着婚姻,她希望有人能证明母亲不是真凶。
即使这案子过去这么多年了,也很难证明一个人是无辜的。就连克雷尔夫人自己的朋友也觉得她是有罪的。这案子的检察官早就去世了,但是如果波洛想要找出不利于克雷尔夫人的证据,根本就不用去向检察官打听。克雷尔夫人的辩护律师说她和任何人一样都可能有罪。律师在法庭上力证她的清白,说明克雷尔先生是自杀身亡。可是克雷尔夫人自己没有最终挽救自己的生命。
有许多证据都不利于她。她有杀人动机——克雷尔长期不忠诚于她,夫妻俩常常打架。克雷尔竟然把一个女朋友带到家里。他的女朋友埃尔莎·格丽尔居然在就餐的时候,当着很多客人,说她“要是住在这所房子里”,会怎么精心摆放家具。
接着就是一场不出意料的恶战。克雷尔夫人告诉埃尔莎,“在我把他让给你之前就会杀了他”。几个小时以后,爱密斯就死了,死前喝了一瓶妻子给的啤酒。酒瓶上只有他的指纹,显然她事先把自己的指纹擦掉了。 ‘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克雷尔夫人。黑尔督察检查了克雷尔夫人的内衣裤,找到一个香水瓶,曾经装过毒药。瓶子上只有她的指纹。她过去的生活情况也对她不利。小时候,由于嫉妒成狂,她把一个沉重的镇尺砸在还是婴儿的继妹身上,继妹因此被毁容。
克雷尔一直为她十几岁时犯下的罪行忏悔,受到伤害的妹妹安格拉·瓦伦成为克雷尔家中受到关爱的成员。可是督察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很多东西。
动机和手段都调查清楚了——许多证据表明这是一桩家庭杀人案。
情人埃尔莎·格丽尔不仅想要房子,想安排房中的陈设,她还想要这个男人——如果他还活着的话。如果是她想杀人,对象肯定是这个男人的妻子。
安格拉·瓦伦一直在和她的姐夫打闹,她承认曾恶作剧地在啤酒中放了些盐。可她只是个调皮的孩子。
安格拉的家庭教师是个正直的老妇人,她鄙视爱密斯的荒唐放纵。
这杯毒酒下肚时,还有两个人在埃尔德贝里庄园。米瑞迪斯·布莱克是这个家庭的朋友,他多愁善感,是个贵族,用不着工作,整天沉醉于研究草药。从童年时起,他就很喜欢克雷尔夫人,总是以朋友的身份安慰受到创伤的寡妇,这也没什么可怀疑的。可是如果克雷尔夫人是无辜的,肯定有人向警方提供控告她的材料。米瑞迪斯这么忠诚,不太可能做这种事。
米瑞迪斯的哥哥游手好闲,不讨人喜欢。但是,克雷尔夫人的丈夫行为不轨时,他就去安慰她。他和爱密斯也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
最值得怀疑的就是卡拉死在监狱里的母亲。只有靠波洛来揭开啤酒谋杀案之谜。
登场人物
详细介绍
埃尔莎
埃尔莎是个热情似火而又不通世事的小姑娘,迷上了才华横溢的画家克雷尔。年轻气盛的埃尔莎因为感情上的“胜利”和对这个男人的所有权而得意忘形,在克雷尔家处处摆出一副未来女主人的架势。最后卡罗琳忍不住向丈夫摊牌,而克雷尔坦白交待了自己对埃尔莎只是利用的意思。埃尔莎听到这些话时终于崩溃了。她全心付出的爱情成了笑话,她心灰意冷,决定杀死自己深爱的男人,而不被他人拥有。埃尔莎冷静地在克雷尔的饮料中下了毒,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自己的模特角色。
克雷尔
克雷尔是一个把艺术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人。他对小姑娘的感情其实只是被她的外貌吸引,希望为她创作一幅完美的肖像画。为了保证埃尔莎留下来直到完成画像.克雷尔无情地欺骗了女孩的感情,让她相信自己将会离开妻子卡罗琳和她结婚。服下毒药后,克雷尔忍受着毒药带来的痛苦感觉完成了画作,最终死在自己的最后一幅作品前。
复仇始终隐含在故事中,埃尔莎以刚毅和果敢著称,爱到了极点,同时也恨到了极端。这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被一种背叛的兴奋所鼓动,走上了一条感情冒险的道路,表现出一种抗拒的姿态,采取了极端的报复。埃尔莎是一个自信骄傲的女人,一旦柯雷尔背叛了他,她的骄傲和自尊就受到挫败。但是她受不了也不容许有半点失败,这时的柯雷尔已经与爱情无缘,只是她挽回自信肆意报复的猎物。埃尔莎在仇恨面前近乎疯狂难以驾驭,心底的防线已彻底的崩溃:得不到就毁灭他!柯雷尔与妻子的对话让她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工具性地位。被欺骗的屈辱情绪迫使她用带有画家妻子指纹的杯子,让他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喝下放有毒芹碱的啤酒,并看着他在痉挛中痛苦地走向死亡。那一刻她感到从未有过的活力和喜悦——尽管那是自己深爱的人。埃尔莎心中的爱与恨都走向了极端,丈夫施给的屈辱以及情人的负心剥夺了她们爱的权利,此时她们需要的不是公理道义,而是一种自我复仇的权利,于是她们采取了疯狂的复仇。这不仅体现了爱情的残酷性,还表现出她们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叛逆性格,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反抗。
对于埃尔莎而言,付出的是不惜代价的真爱。埃尔莎是画家柯雷尔作画时的模特,画家才华横溢,为了画,为了艺术,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年轻单纯的埃尔莎疯狂地爱上了这个已婚的中年画家。出于一种纯洁的感情冲动,视他为长相厮守的对象。同样,遭遇爱情时,天之骄女也心甘情愿地卑微:“我会把我所有的财富放在你脚边去追随你,直到天涯海角啊,我的主人。”她已把自己弱化为爱情的女奴。为爱情,她不在乎别人的感觉,即使知道自己爱的是有妇之夫,但在她看来,就算结了婚也无妨。人只有一辈子可活,要是他跟妻子在一起不快乐,那又为什么不可以呢?这里她冲破世俗的约束,所有的道德准则和伦理准则以及情感的天平都严重地倾斜了,任何价值观在爱情面前都无足轻重。
活下来的埃尔莎最终沉浸在痛苦之中,她坦言:“我是在杀死我自己——而不是他。死的是我。”正如波洛指出的那样,埃尔莎只懂得爱和恨,而不理解真正的成人感情——惋惜、同情和理解。她最终因为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任性而终生在痛苦中,而克雷尔也因为自己对感情的不尊重、对一个年轻心灵的玩弄而早早结束了生命。克里斯蒂用一段记忆中的陈年往事提醒生活中的男男女女们: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有卡罗琳那样包容、成熟、健康和宽广的情怀,而不应该是克雷尔那样的自私随性或者埃尔莎似的狂热占有欲。
在《啤酒谋杀案》中,波洛通过各种材料推理出了一个被错判的案件的真相。这个案子与其他“安乐椅断案”不同的地方至少有两处:首先,它是一桩十六年前发生的谋杀案,而关于它的记忆即使在当事人那里可能也会模糊或者有所偏差。其次,波洛要分析的并不是一个人的陈述.而是至少十个人的观点:跟案件相关的四位律师、办案的警官以及案件发生时在现场的五位当事人。波洛最终的推理取决于这五位当事人的书面回忆,而最大的难度在于“他们讲的是五个不同的案件”。波洛正是通过五个人的陈述中不同的侧重点最终从心理的角度锁定了真正的凶手,理清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克里斯蒂将这件案子设计成如此复杂的一次“安乐椅断案”,是有着很大野心的。她不仅在这部长篇小说中融入了“安乐椅断案”之外的两种其他结构——“罗生门”式的多视角叙述和原书名“五只小猪”表现的童谣象征意义——而且通过一桩谋杀案题材的故事探讨了记忆对生活的影响这一深层次话题。
案件中五位当事人的陈述,都是围绕着被错判成凶手的卡罗琳·克雷尔展开的。众人在回忆中表达了自己和这位已逝的女性的情感联系和她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五只小猪”的回忆展现了卡罗琳性格的多面性,并因此强化了这一感人形象。同时。这五个当事人也像童谣里所表现的那样,在卡罗琳及十六年前的惨剧的影响下沿着不同的人生轨迹记叙着生活。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英国推理小说作家。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战时她担任志愿救护队员。在这部小说中她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格,成为继福尔摩斯之后侦探小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形象。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又译作《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1952年她的剧本《捕鼠器》被搬上舞台,此后连续上演,时间之长久,创下了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