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

更新时间:2024-10-10 11:00

喀喇沁旗,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辖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赤峰市南部,地处燕山山系七老图山脉东北麓,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毗邻7个旗、县(区),总面积305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喀喇沁旗辖2个街道、7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另辖3个乡级单位。截至2022年末,喀喇沁旗常住人口为26.10万人。

历史沿革

早在七八千年前,境内就有原始先民过着农耕为主、渔猎养畜的定居生活。

夏朝以来,喀喇沁大地先后成为山开、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奚、契丹、汉、女真、蒙古诸民族领地。据史书《商颂·玄鸟》及《荀子·成相篇》记载,商的先祖契及其子孙在“紫蒙之野和砥石地方生活300余年”,紫蒙之野即喀旗“老哈河”中游两岸一带。

战国后期,东胡族对燕国北境构成军事威胁,燕将秦开击败东胡,构筑长城,沿线设置五郡,其中喀喇沁旗境属右北平郡。

魏晋后期,鲜卑宇文部东迁建牙帐于紫蒙川。

唐贞观年间,设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喀喇沁旗境分属两府。

契丹神册元年(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境内耶律琮墓出土的文物记载着耶律琮家族中一位战功卓著将军的历史,在辽史中占有重要位置。

金灭辽后,战争频发,经济衰退,境内石泉沟古战场就是金辽大战的铁证。

元朝建立后,成吉思汗的勋臣者勒蔑后代兀良哈部迁居喀喇沁地域。

至元元年(1264年)前后,张智然和尚千里迢迢从西安咸宁来喀喇沁传播佛教、兴建龙泉寺。今喀喇沁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西府村北走5千米有一古刹就是龙泉寺。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始建喀喇沁旗,原称喀喇沁右翼旗,建旗初人口5286户、33000人。

清朝时期,清廷对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各札萨克旗独立执政,直接由清廷统辖。清廷对蒙旗王公贵族封官晋爵。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札萨克封为贝勒,第三任札萨克班达尔沙封郡王,第八任喇特纳锡第被封亲王衔。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下嫁喀喇沁右翼旗第三代亲王扎什次子噶勒藏。和亲政策巩固了塞北边疆稳定,同时把手工业、建筑业、园艺种植技术带到了喀喇沁地区。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贡桑诺尔布降生于喀喇沁右翼旗亲王府。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贡桑诺尔布被封为喀喇沁右翼旗第十四任札萨克郡王加亲王衔。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贡桑诺尔布在王府内先后办起了崇正学堂、守正武学堂、毓正女子学堂,开辟了内蒙古地区较早办学的先河。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日寇占领热河后,中国共产党即派冀热特委李子光领导热河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喀喇沁旗一带先后有冀东特委游击队第一支队、邓宋纵队、八路军七团和十团、青年工作团活动。

民国三十年(1941年)春,喀喇沁旗东局子西南沟郝瑞廷、金家店洼子刘彬参加了游击队。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热河战役”后,主力部队撤回关内,留下两个连由冀东军区十一团参谋长高桥率领。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4月,冀东地委决定建立承平宁联合县,喀喇沁旗属第八区,归属冀东军分区第三区队。三区队成立后经常到喀喇沁旗偏远山区宣传教育群众,组建抗日民主政权,指挥游击战争,开辟革命根据地。据统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喀喇沁旗人民共参军5650人,牺牲401名;共出动担架队5000人、大车400辆,提供粮食1200万斤。

1956年1月,喀喇沁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隶属昭乌达盟。

1969年,喀喇沁旗划入辽宁省。

1979年,喀喇沁旗重归内蒙古自治区。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内蒙古自治区审核确定,喀喇沁旗美林、旺业甸、四十家子、上瓦房、宫营子、锦山、大牛群、永丰、龙山、楼子店、十家11个乡镇的56个村为革命老区村。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喀喇沁旗辖2个街道、7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另辖3个乡级单位。旗人民政府驻锦山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赤峰市南部,介于北纬41°33′30″—42°14′11″、东经118°07′45″—119°20′3″之间,毗邻7个旗、县(区),东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相邻,南与宁城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交界,北与松山区红山区元宝山区接壤。全旗总面积为3050平方千米,南北最长距离约75.7千米,东西最长距离约99.8千米。

地形地貌

喀喇沁旗地处燕山山系七老图山脉东北麓,地理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海拔500—1890.9米,海拔最高处在美林镇大店村茅荆坝韭菜楼,海拔1890.9米,最低处在乃林镇的大新地村,海拔500米;地势西高东低,自然形成西南部中山、中北部低山丘陵、东南部河谷平川三种地貌类型。旗内西南部多为山区,天然植被较好,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9.6%;中部为黄土丘陵及山麓地带,山峦起伏,坡向多变,冲沟密布,植被较少,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37.4%;东部老哈河畔及锡伯河沿岸为河谷平川地区,土层较厚,水资源较丰富,为旗内主要产粮区,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3%。

气候

喀喇沁旗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降临早。年日照数2700—2900小时,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5.9℃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2.3℃左右,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1.9℃左右,全年≥10℃有效积温1900—3100℃,无霜期95—145天。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响十分明显,不同地区差别很大,有300—500毫米不等。

水文

喀喇沁旗地处西辽河流域上游老哈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老哈河、锡伯河、半支箭河、西路嘎河、坤头河、马架子河、楼子店河和小牛群河8条。其中,老哈河和锡伯河为旗内主要河流。除老哈河及其支流坤头河外,其余河流均发源于旗内西部山区。各河流水量均由泉水、春季冰雪融化和自然降水补给。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喀喇沁旗有湿地63.55公顷,耕地6.86万公顷,种植园用地2899.17公顷,林地18.26万公顷,草地3.06万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323.56公顷,工矿用地2364.09公顷,住宅用地5925.6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45.77公顷,特殊用地192.4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749.8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36.69公顷,其他土地4154.76公顷。

矿产资源

喀喇沁旗境内有煤炭矿区2处,原煤保有资源量3929.47万吨;铁矿矿区2处,铁矿石保有资源量1056.62万吨;铜矿矿区4处,铜金属保有资源量5.53万吨;铅矿矿区1处,铅金属保有资源量2.41万吨;锌矿矿区1处,锌金属保有资源量2万吨;钼矿矿区1处,钼金属保有资源量1276.10吨;金矿矿区2处,金保有资源量43.45吨;银矿矿区1处,银保有资源量348.38吨;萤石矿矿区2处,萤石保有资源量100.6万吨;珍珠岩矿矿区2处,珍珠岩保有资源量664.6万吨;石灰石矿矿区4处,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量9948.65万吨,电石用灰岩305.6万吨。

植物资源

喀喇沁旗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西南美林地区为东亚特别是华北植物区系的门户,收集到植物95科、371属、803种。其中,蕨类9科、13属、21种,裸子植物3科、5属、5种,被子植物83科、353属、777种。

动物资源

喀喇沁旗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兽类:有狍子(属分布于森林地带的食草兽)、貊(狗獾)、蒙古兔、狐狸、黄鼬(黄鼠狼)、松鼠、灰鼠、棕背鼠(山鼠)、东北鼢鼠(瞎耗子)、花鼠(五道眉)、野狸、刺猬。野生禽类:林间禽有环颈雉(野鸡)、石鸡、鹌鹑;鸟类有大山雀、黄鹂、蓝靛壳、啄木鸟、百灵、鸱鸺(猫头鹰)及鹰类。爬行类和两栖类:蜥蜴目的麻蜥和沙蜥,蛇和蝮蛇在沙地数量较多。鱼类:多为硬骨鱼系的鲤形目经济鱼类,以人工饲养为主,其中以锦鲤鱼、花鲤鱼、雅罗鱼(俗称华子鱼)、鲫鱼、白鲢鱼为多。昆虫类:有4个目、7个科,即螳螂目螳螂科,蜻蜓目蜓科、草蛉科,双翅目食虫蛹科,膜翅目茧蜂科、纹翘小蜂科、瓢虫科。

水资源

喀喇沁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4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6亿立方米,重复计算水资源量4327.55万立方米。

人口

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喀喇沁旗常住人口为262792人。

截至2022年末,喀喇沁旗常住人口为26.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0.9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15.1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2.03%;出生人口0.1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4.97‰;死亡人口0.2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9.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1‰。

民族

喀喇沁旗境内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以蒙古族和满族为主,其中蒙古族15.7万人,满族2.8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喀喇沁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8.6亿元,同比增长1.3%;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9.3:37.4:43.3。

2022年,喀喇沁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2%。

2022年,喀喇沁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30元,同比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67元,同比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22元,同比增长8.4%。

第一产业

2022年,喀喇沁旗第一产业增加值20.9亿元,同比增长4.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3%。

2022年,喀喇沁旗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34.0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67.7%;粮食总产量34.8万吨,同比增长7.5%;粮食作物亩产达到509.1公斤,比上年增加26.4公斤,同比增长5%;粮食作物中,谷物产量31.9万吨,同比增长11%;豆类产量0.2万吨,同比增长26%。

第二产业

2022年,喀喇沁旗第二产业增加值40.6亿元,同比下降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4%。

2022年,喀喇沁旗工业增加值32.5亿元,同比下降2.7%;建筑业增加值8.0亿元,同比下降0.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25.5亿元,同比增长1.1%;10个行业大类中,6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60.0%;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拉动明显,分别拉动1.0%、0.5%、0.9%。

第三产业

2022年,喀喇沁旗第三产业增加值47.0亿元,同比增长2.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3%。

2022年,喀喇沁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1亿元,同比增长0.1%,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特别是车企、药企拉动增强,合力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个百分点。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地区实现零售额21.9亿元,占比68.2%,同比增长2.9%;乡村地区实现零售额10.2亿元,占比31.8%,同比下降5.4%。

交通运输

截至2022年末,喀喇沁旗公路总里程1367.4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条(G16线、G45线)87.61千米,国道4条(G111线、G508线、G306线、G4515线)125.06千米,省道4条(S206线、S219线、S505线、S513线)133.88千米,县道7条293.59千米,乡道12条254.98千米,村道88条472.35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喀喇沁旗有公办学校47所,其中小学31所、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独立设置幼儿园4所,经旗教育局审批备案民办幼儿园27所;在校学生(含民办幼儿园)38424人,公办教师3809人。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末,喀喇沁旗组织科技人员下乡230余人次,制作和展示科技成果展板36块,悬挂宣传条幅30余条,发放各类科技宣传资料和技术书籍1.2万份,接受技术咨询5000余人次;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科技三下乡等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12场;利用科技12396专家服务平台,科技专家与农户随时对接,及时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扩大科技网络服务覆盖范围;签约科技特派员115人,实行进村入企“一对一”指导,助推产业增效、贫困户脱贫,覆盖率100%;实施自治区“三区”人才科技人员专项支持计划,为喀喇沁旗16家企业引进区内外中、高级技术职称科技人员28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喀喇沁旗有医疗卫生单位369家,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医疗机构367家(旗级医疗机构3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乡镇卫生院16家、政府办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165所、民营医院9家、个体诊所93家、乡村医生诊所79家)。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喀喇沁”,蒙古族部落名称,该部落原是钦察人部落,元代始称哈喇赤。元世祖时期,该部落首领班都察统领钦察亲卫军,掌管上方牧马,所酿马乳色清味美,专供汗庭,号黑马乳,元世祖称班都察所部为哈喇赤,故哈喇赤有“酿造清马乳(黑马乳)者”之意,也有“汗庭牧马人”之意。

方言

喀喇沁方言属北京官话—朝峰片,属于北京官话的四个方言片之一,使用人群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西部,属于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间的过渡,语法及语音与东北官话极为接近,而平翘舌分明则属于北京官话的特点。主要来自清末闯关东而来的中原移民,并吸收了部分满语、蒙语词汇及语法。

风景名胜

喀喇沁王府

喀喇沁王府,原称“喀喇沁旗右翼旗王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贡桑诺尔布的故居,现已被辟为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

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东南5千米处,属喀喇沁王府的家庙,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辽代称此山为“马盂山”,因马盂(鸡冠壶)与马鞍山形似,又称“马鞍山”。

旺业甸国家森林公园

旺业甸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5504.9公顷,其中核心景观区面积1603.51公顷,生态保育区面积13921.35公顷。整个公园分为茅荆坝景区、棒槌山景区、龙爪沟景区、种子园景区、滴水壶景区、韭菜楼景区、敖包沟景区等七大景区100多个景点。

美林谷滑雪场

美林谷滑雪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谷运动休闲度假区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规划雪道70多千米,滑雪场地分为高、中、低级。滑冰馆承办了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冰上短道速滑项目;2020年全国冬运会高山滑雪比赛场地和2022年冬奥会训练和预备场地。

地方特产

牛家营子北沙参

牛家营子北沙参,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特产,于2012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牛家营子北沙参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30—45厘米,直径0.5—1.2厘米。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

牛家营子桔梗

牛家营子桔梗,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特产,于2012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牛家营子桔梗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30—40厘米,直径0.7—2厘米。表面白色至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白色或黄白色。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

喀喇沁青椒

喀喇沁青椒,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特产,于2018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喀喇沁青椒,个大肉厚,籽粒细小,色泽鲜艳,清脆,微辣带甜,耐储易运。

喀喇沁番茄

喀喇沁番茄,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特产,于2018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喀喇沁番茄果形周正,果面圆滑、红润透亮,果肉紧实细致、心室小,酸甜适中,软糯沙口耐储性强。

喀喇沁苹果梨

喀喇沁苹果梨,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特产,于2018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喀喇沁苹果梨果心小,果肉乳白色,肉质细脆,石细胞极少,酸甜适度,极易贮藏。

喀喇沁山葡萄

喀喇沁山葡萄,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特产,于2020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喀喇沁山葡萄果枝结实、果粒小、呈紫红色;果皮厚,果穗紧凑整齐;果粒大小均匀、含原汁少,可生食。

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7日,喀喇沁旗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名单”。

2018年2月,喀喇沁旗入选“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3月13日,喀喇沁旗入选“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19年12月6日,喀喇沁旗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名单”

2019年12月31日,喀喇沁旗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名单”。

2020年1月22日,喀喇沁旗入选“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名单。

2020年2月13日,喀喇沁旗入选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名单。

2020年7月17日,喀喇沁旗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7月29日,喀喇沁旗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8月10日,喀喇沁旗入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公示名单。

2020年12月22日,喀喇沁旗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喀喇沁旗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名单”。

2021年12月,喀喇沁旗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22年1月,喀喇沁旗入选“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名单”。

2023年3月1日,喀喇沁旗入选“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2023年4月21日,喀喇沁旗入选“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