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1 19:42
善果寺庙会是古老的中国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善果寺在广安门内报国寺西北,东通下斜街,西接皈依寺。建于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初名唐安寺,年久失修,成为废墟。
至明天顺元年(1457年)重建,赐名善果寺。清康熙元年(1662年 )重修。据《天咫偶闻》载:“善果寺在慈仁寺后,完然无恙。山门内左右廊有完悬山,大殿颇卑,与蓝淀厂广仁宫相类。”
每年旧历六月初六日有“晾经会”,是日,僧众要举行礼佛、诵经仪式,所以又称为“晾经法会”。如天气晴朗,僧众们乃将所有经典从藏经楼搬出,一一平铺在院里的条案上,将经书打开,用经拨子支起使之通风见光,以便防蠹。同时,所有袈裟、僧衣亦同时搭挂院内,一并晾晒。后来经书佚散减少,至晚清时已无经可晾,仅循旧例开放一天而已。
当年城南的居民每到旧历六月初六这天,除了去护城河看洗象的外,就是到善果寺看晾经的,故庙前形成临时集市,有舍经书、“善书”的,有舍“冰水”、暑药的,有售卖香烛及各种吉祥物的。“士女云集,骈阗竟日”。但进庙烧香、参观者仅限男人,不接待妇女。
善果寺坐落在广安门内广义街东侧,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伟的北京外八刹之一。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后梁乾化元年(811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善果寺初名唐安寺。“废弛岁远,甚址尚存”。至明天顺八年(1464年)春,尚膳监太监陶荣捐资恢复,次第焕新,奏请寺额,明英宗朱祁镇赐名为善果寺。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年)冬,内官监太监姚训在东西两廊添设了罗汉堂,塑五百罗汉像,姚训还将自己的像也塑了进去,后又撤掉。历时两载,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月完工。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世祖福临“圣驾临幸,嘉其乔木荫森,院宇宏敞,不杂阛阓,宛然名山,叹为京师第一胜地。”
善果寺,恢宏壮丽,气势不凡。寺前有放生池,上架石桥。进山门后依次天王殿、大雄宝殿、大士殿、大法堂,最后为藏经阁。另外还有东西配殿、配房60余间及钟鼓二楼。东西配殿内,有泥塑大山,形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坐卧其间,古刹、亭阁、宝塔、假山花木点缀各处,颇具仙境气氛。山上还布满了按照《山海经》、《万鸟图》等神话传说塑造的各种珍禽异兽。当年,它与北海小西天、朝外九天宫,并称为“北京泥塑三绝”。此外,大雄宝殿内,姿态逼真的十八罗汉塑像、藏经阁内的四十二臂观世音像,都是塑造艺术中的精湛之作。
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又重修,使寺院的规模更加宏伟。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大地震,善果寺受到严重破坏,后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修复,并撤塔院,在旧址改建大法堂。乾隆四十年(1775年)再次重修。
早年间,善果寺还流传着一段神秘的传说。从前,寺内曾隐居有两只仙蝶,在清明至中秋之间,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仙蝶便翩翩起舞,满院飞翔,并不避人。如果游人以手招呼,口喊“老道”,仙蝶立即闻声飞来,随手起落飞舞,情意缠绵,不忍离去。人们附会它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身。据说在民国年间,寺内还保存有清乾隆帝的序文和御制诗文的仿宋版《蝶仙小史》一册,后被人借去末还,下落不明。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夏,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寺院遭到严重破坏,佛像、文物尽被侵略军捣毁、掠去,无一幸存。民国时,善果寺已颓废败落。1949年以后,这一带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善果寺被征用,僧人四散。1993年山门也被拆掉,旧址上建造了居民住宅楼。至此,名刹善果寺已荡然无存,除了前边一条被命名为善果胡同的地名外,别无遗迹可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