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丰富高贵

更新时间:2022-05-30 12:51

《善良丰富高贵》是周国平回应、关注、批评社会现实的最新文字。本书收录了周国平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作为周国平的第四个散文结集,本书继续了他对人生理想、两性情感的关注,另一方面加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的文字。第八辑“让教育回归常识”集中批判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现状,言辞犀利;“把我们自己娱乐死?”对市场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考查,涉及性爱自由、金钱观电视文化等等问题;

内容简介

《善良丰富高贵》收入了作者自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是《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之后我的第四个散文结集。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通过阅读经典,我始终生活在人类伟大心灵所建造的那个世界里。

这些伟大心灵使我坚定地相信,人的心灵应该是善良、丰富、高贵的。我最不能原谅今天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也正是本应以传承这些心灵品质为主要使命的领域,现在竟也不把它们当一回事。然而,不管现实多么令人失望,每次重温历史上伟大心灵的榜样,我便恢复了对未来的信心。正如歌德的诗所说:“人的榜样教我们相信神的存在。”他所说的“人的榜样”,就是指拥有善良、高贵品质的人,这样的人的存在证明了人是有神性的。

在今天的时代,有一些人的灵魂已经彻底堕落,我们不能再指望他们,但是,我们必须指望善的种子会在广大的人心中培育和繁衍,这便是希望之所在。

作品目录

第一辑 经典和我们

走进一座圣殿

直接读原著

经典和我们

唱出了我们的沉默的歌者

麻木比瘟疫更可怕

生命中不能错过什么

与书结缘

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名著在名译之后诞生

读者人文读本》按语

第二辑 谁来上哲学课

哲学与我们时代

哲学不只是慰藉

谁来上哲学课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鼓励孩子的哲学兴趣

轻视哲学的民族不可能优秀

关于“纯粹哲学”

第三辑 心智的品质

善良·丰富·高贵

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

品味平凡生活

从容中有一种神性

一只有缺憾的圆

何必名校

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城市的个性和颜色

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

人间真情的个案

中国医疗界的良心和光明

第四辑 读《圣经》札记

第五辑 希腊的智慧

第六辑 有灵魂的写作者

第七辑 哲学家和思和艺术家的看

第八辑 可持续的快乐

第九辑 让教育回归常识

第十辑 把我们自己娱乐死?

第十一辑 批评空间

第十二辑 人物印象

第十三辑 本命年纪事

第十四辑 自序·访谈·杂记

点评鉴赏

周国平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之后的第四本散文结集

继续着对人生理想、两性情感的关注,也注入更多对现实的关注

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在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这四年多的时间里,周国平的生活和心境都不太平静,办了退休、过了本命年、打了三个法律官司、更多的笔头官司,还为《新京报》的“时事评论”版面写专栏文章,更多地关注了一些社会上正在发生的“时事”。反映在写作上,便是回应、关注、批评社会现实的文字比以前多得多了,对教育界、学术界、网络社会、医疗改革等各种现实中的弊端都做了批判和评论。

《善良丰富高贵》本书的书名比较特别,由三个词语并列而成:善良丰富高贵。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周国平在书中一篇与书名同名的文章《善良丰富高贵》中说:“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我为人们的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并且他坚定地相信,人的心灵应该是善良、丰富、高贵的——可见这六个字总结了作者这些年的思考,表达了这本书的主要内涵,是周国平对社会与人性的最深切关注,是他对人的精神状态的最迫切的期望。

从最初的《守望的距离》到《各自的朝圣路》,再到《安静》,周国平哲理散文在图书市场上可算是独树一帜,可以说已经形成所谓“周氏哲理散文”。其风格平易,文字简练浅白,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严肃思考和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密切关注,而更有价值的是其中向人们所宣讲的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真谛。按一位网友的话说:“他的东西并不高深难懂,相反可以让你很安适的沉浸在哲学的干净和凝练中,真的是丰富的安静。”

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作品:

纪实文学:《妞妞》、《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