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08:20

喑,汉语二级字,读作喑(yīn),是形声字,口为形,音为声。喑本意是小儿哭泣不止(见《说文解字》)。现代常用意有嗓子哑。

现代释义

详细字义

喑(yīn)

(1)〈文〉〖动〗小儿哭泣不止[cry ceaselessly]

喑,宋齐谓儿泣不止曰喑。——《说文

(2)〈文〉〖动〗恚怒声。相当于“嗯” [anger]

徐郎见言,大怒:“~,我教你去捉 太公,主将倒来取救兵!”——《武王伐纣平话

又如:喑哑叱咤(发怒喝叫声);喑呜叱(呵叱怒喝)

(3)〈文〉〖动〗沉默不语 [keep silent]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又如:喑气(不吭声;不说话);喑畏(畏惧不敢出言)

(4)〈文〉〖动〗因悲伤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chock with sobs]

如:喑呜(悲咽);喑咽(悲伤哽咽)

(5)〈文〉〖形〗嗓子哑,不能出声;失音 [mute]

遂称风疾,喑不能言。——《后汉书·袁闳传》

此譬犹瘖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墨子

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聋之指麾也。——《史记

又如:喑涩(沙哑干涩)

喑(yìn)

〈文〉〖动〗声音互相应和

韩愈同宿联句》:“清琴试一挥,白鹤叫相~”。

(释义参考资料)

词语

【喑哑】 yīnyǎ

(1)〈文〉〖形〗 [mute;silent;dumb] 嗓子干涩,不能说话

聋盲~

《管子·入国》:“聋盲、喑哑、跛躄、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

(2)〈文〉〖形〗 [howl;roar]∶怒乎呼吼

骓兮不逝,~何归!——李白拟恨赋

项王~叱咤,千人皆废。——《史记·淮阴侯列传

【喑呜】 yīnwū

〈文〉〖形〗发怒的样子

左思吴都赋》:“睚眦则挺剑,~则弯弓。”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喑 于今切

宋齐谓儿泣不止曰喑。从口音声。

说文解字注

宋齐谓儿泣不止曰喑。方言。齐宋之闲谓之喑。或谓之惄。按喑之言瘖也。谓啼极无声。从口。音声。於今切。七部。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 喑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9

唐韵》《集韵》《韵会》于金切《正韵》于禽切,音阴。《说文》宋齐谓儿泣不止曰喑。

又《六书故》失声不能言谓之喑。《文子·上篇》臯陶喑而为大理。《后汉·袁闳传》遂称夙疾,喑不能言。《风俗通义》无声响,徒喑喑而已。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含切,音谙。《广韵》啼泣无声。

又《集韵》一曰大呼。

又《集韵》于锦切,音饮。《庄子·知北游》自本观之,生者喑醷物也。《注》喑醷,聚气貌。《音义》喑音荫,郭音暗,李音饮,一音于感反。

又《集韵》《韵会》《正韵》邬感切,音晻。

又《集韵》乌绀切,音暗。义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于禁切,音荫。《广韵》声也。《史记·淮隂侯传》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

又《集韵》方言啼极无声,齐宋之闲谓之喑。或作。

考证:〔《音义》喑,李音饮,郭音暗,陆音,又于感反。〕 谨照原文改:音义喑音荫,郭音暗,李音饮,一音于感反。

方言集汇

粤语:jam1

客家话

[梅州腔] jim1

[陆丰腔] jim1

[客英字典] am5 jim1

[台湾四县腔] jim1 jap7 am1

[客语拼音字汇] am4 yim1

[宝安腔] jim1 | am1 | jim5

[海陆丰腔] rim1 rap7 am1

赣语:im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