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荚鹰叶刺

更新时间:2024-04-13 09:17

喙荚鹰叶刺(Guilandina minax (Hance) G. P. Lewis)是豆科鹰叶刺属的有刺藤本。植株各部被短柔毛;托叶锥状,小叶对生,椭圆形或长圆形,两面沿中脉被短柔毛;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卵状披针形,花瓣白色,有紫红色斑点,倒卵形,外面和边缘有毛;荚果长圆形,顶端圆钝有缘,果瓣密生针状刺;种子椭圆状球形,一侧稍凹陷,有环状纹;花期4~5月;果期7月。喙荚鹰叶刺又名南蛇簕,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

植物学史

喙荚鹰叶刺又名南蛇簕,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

形态特征

有刺藤本,各部被短柔毛。二回羽状复叶长可达45厘米;托叶锥状而硬;羽片5~8对;小叶6~12对,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4厘米,宽1.1~1.7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微偏斜,两面沿中脉被短柔毛。

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萼片5,长约13毫米,密生黄色绒毛;花瓣5,白色,有紫色斑点,倒卵形,长约18毫米,宽约12毫米,先端圆钝,基部靠合,外面和边缘有毛;雄蕊10,较花瓣稍短,花丝下部密被长柔毛;子房密生细刺,花柱稍超出于雄蕊,无毛。荚果长圆形,长7.5~13厘米,宽4~4.5厘米,先端圆钝而有喙,喙长5~25毫米,果瓣表面密生针状刺,有种子4~8颗;种子椭圆形与莲子相仿,一侧稍洼,,有环状纹,长约18毫米;宽约10毫米,种子在狭的一端。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长环境

喙荚鹰叶刺属阳性植物,性喜高温、湿润、向阳之地,生长适宜温度22~30℃,日照70~100%,生性强健,耐热、耐旱、耐贫瘠,栽培介质以壤土或沙质土为佳,常见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沟、溪旁或灌丛中。

分布范围

喙荚鹰叶刺原产中国、东南亚、非洲以及马达加斯加,在中国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香港等地。

繁殖方法

一般繁殖方式包括播种法、插法或分株法。

主要价值

药用

喙荚鹰叶刺是一味有极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根、茎、叶及种子皆可入药。其根、茎、叶能治疗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起到清热解暑,消肿止痛的作用。其种子又名苦石莲,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不仅能治疗急性胃肠炎、痢疾、膀胱炎,还能外用治跌打损伤。

种子入药,名石莲子,性寒无毒,开胃进食,清心介烦,除湿去热,治哕逆不止,淋浊。

种子(苦石莲):苦,寒。散瘀,止痛,清热,祛湿。用于哕逆,痢疾,淋浊,尿血,跌打损伤。 根(南蛇簕根):苦,寒。清热,解毒,散瘀。用于外感发热,痧症,风湿关节痛,疮肿,跌打损伤。 苗(南蛇簕苗):苦,寒。泻热,祛瘀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湿热痧气,跌打损伤,瘰疬,疮疡肿毒。据古医药书籍记载有活血散瘀、止痛、清热、除湿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痢疾、淋浊、尿血、跌打损伤等症。

观赏

因其习性强健,花序大,美观,也适合路边、禽或山石边栽培观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