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3 13:59
1908年,爬虫学家Frank Wall发现并命名了Dendrophis biloreatus,1910年又发现并命名了Dendrelaphis gorei。1943年,爬虫学家Malcolm Arthur Smith确定了Dendrophis gorei与Dendrophis biloreatus为同一物种,他将其归入瘦蛇属(Ahaetulla),称其为Ahaetulla gorei。自此,该物种既被称为Dendrelaphis gorei又被称为Dendrelaphis biloreatus。从先后顺序上来说,Dendrophis biloreatus是正确的学名,而Dendrelaphis gorei是次异名。
鉴别特征 背鳞13-13-11(9)行;体侧各有一条浅黄色纵纹。
形态描述依据 Smith(1943:246)描述。
雌性全长(580+320)mm。背鳞铜棕色,唇和颏部浅黄色;头侧至颈有一黑纹,在
颈部黑纹分裂为二条垂直短纹;沿体侧最外1-2行背鳞有一条浅黄色纵纹。腹面淡绿或
浅灰色。
吻宽圆;眼径与它至鼻孔间距相等;颞鳞1+1+2;上唇鳞8,偶为9,第4, 5枚入眶。脊鳞显著扩大,体中段者大于最外一行背鳞,且后端平切或凹入;背鳞13-13-11(9)行。腹鳞187-199;尾下鳞139-154对。
上颔齿22-25枚,后端牙齿最大。
半阴茎不分叉,达第8枚尾下鳞。
喜山过树蛇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斋浦尔和迪布鲁格尔。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