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红豆杉

更新时间:2024-04-13 10:20

藏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乔木。西藏红豆杉大枝开展,一年生枝绿色,秋后呈金黄绿色或黄绿色,二年生枝淡褐色、褐色或黄褐色,三、四年生枝深褐色;叶披针状线形;雄球花淡褐黄色;种子生于红色肉质杯状的假种皮中。花期五月,种子九月至十月成熟。西藏红豆杉因为产自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秋天树上结出一种豆大的鲜红果实,故名喜马拉雅红豆杉。

形态特征

红豆杉科红豆杉属乔木。一年生枝绿色,干后呈淡褐黄色、金黄色或淡褐色,二、三年生枝淡褐色或红褐色;冬芽卵圆形,基部芽鳞的背部具脊,先端急尖。叶条形,较密地排列成彼此重叠的不规则两列,质地较厚,通常直,上下几等宽或上端微渐窄,先端有凸起的刺状尖头,基部两侧对称,边缘不反曲或反曲(干叶明显),上面光绿色,下面沿中脉带两侧各有一条淡黄色气孔带,中脉带与气孔带上均密生均匀细小角质乳头状突起点。种子生于红色肉质杯状的假种皮中,柱状矩圆形,上下等宽或上部较宽,微扁,长约6.5毫米,径4.5~5毫米,上部两侧微有钝脊,顶端有凸起的钝尖,种脐椭圆形。

具开展或向上伸展的枝条;树皮淡红褐色,裂成薄片脱落;小枝不规则互生,淡绿色,后变淡褐色或红褐色;冬芽卵圆形,芽鳞覆瓦状,基部的芽鳞通常三角状卵形,先端急尖,背面稍具脊,脱落或少数宿存于小枝基部。叶螺旋状着生,不规则二列,线形。

通常直,长1.5~3.5厘米,宽约2.5毫米,先端有突起的锐尖头,上面光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之条较绿色边带宽2倍的淡黄色气孔带;具短柄。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圆球形,具多数螺旋状排列的雄蕊,具短梗;雌球花几无梗,上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基部围有数枚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种子当年成熟,坚果状,柱状长圆形,生于肉质、红色、杯状假种皮中,长约6.5毫米,直径4.5~5毫米,微扁,下部两侧有钝脊,先端具短尖,种脐椭圆形。花期五月,种子九月至十月成熟。

产地生境

西藏红豆杉产于中国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凤庆片区)、四川西南部。在阿富汗至喜马拉雅山区东段也有分布。西藏红豆杉多生于河谷和沟边较湿润地段的林中,能耐寒,并有较强的耐阴性,喜夏温冬凉,四季分明,冬季有雪覆盖的气候。生长期要求有足够的温度,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夏温冬凉年,平均温10℃左右,最高温16~18℃,最低温0℃,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50~60%。

繁殖方法

西藏红豆杉繁殖方式为种子和扦插繁殖。种胚休眠期较长,采种后必须在低温下用湿沙层积贮藏,春季播种,发芽期可延至第二年。用扦插法亦能繁殖。

栽培技术

幼苗管理

幼苗越冬管理:幼苗怕霜冻,冬季须拱棚保温护苗,塑膜上加盖草帘更好。

幼苗移栽炼苗:播种苗经培育1年后,应移栽炼苗,按株行距25~30厘米把苗移栽到露地苗麻上,搭1.5米高的六阴四阳的遮荫棚,常浇水,见苗退黄时追施淡尿素水或清淡粪水,培育壮苗。

出圃造林

炼苗1年的红豆杉苗,苗高40~60厘米时可出圃造林。冬末早春栽培好,定植株行距1.6米×2米。

主要价值

观赏

西藏红豆杉树皮中含有昂贵的抗癌物质紫杉醇。西藏红豆杉树形优美,树形婆娑,满树红果具有观赏价值。

经济

西藏红豆杉材质坚硬,不易裂翘,耐腐力强,可作高级家具、特殊建筑、精密器具等用材。西藏红豆杉是中国分布区最小,也是资源蕴藏量最小的种类,但资源基本未遭破坏。木材心边材区别明显,纹理均匀,结构细致,硬度大,韧性强,干后少挠裂。为优良的建筑、桥梁、家具、器具、车辆等用材。可作产区的造林树种。

其珍贵奇特的药用价值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它所含的紫杉醇对癌症有良好的疗效,对糖尿病、冠心病等有一定的疗效,应用开发前景可观。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西藏红豆杉生长缓慢,野生资源的自然增长无法满足需要,寻求人工获得红豆杉资源的途径越来越重要,在西藏红豆杉自然生长区建立保护区,禁止滥砍滥伐。

吉隆县在试种的基础上将加大喜马拉雅红豆杉的种植规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