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嗜症

更新时间:2024-10-12 16:59

异嗜症或称异食癖(pica),是指婴儿和儿童在摄食过程中逐渐出现一种特殊癖好,对通常不应进食的异物,难以控制地咀嚼与吞食。发病年龄以幼儿为多,但学龄儿童亦可见到。

有些儿童特别喜食煤渣、土块、烟头、火柴、毛发、纸张、毛线以及金属玩具或床栏上的油漆,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异食癖或称嗜异症。此种儿童多表现出食欲低下,偏食及营养发育状况低下、贫血等;通常好发年龄为1-3岁,也可达学龄前期,男性儿童多见。异食行为主要表现患儿自觉或不自觉持续性的咬食一些通常人们认为是非食物和无营养的物质,并引以为乐。一般先咬然后吞食,也有些患儿在口中咬嚼后吐出,然后再咀嚼新的物质。患儿一般消瘦,也有些营养不良,症状具有顽固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虽然被阻止,仍喜欢偷偷咬食;多数患儿性格怪异,常伴有行为和情绪障碍。异嗜症的合并症因吞食异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常见的合并症有肠梗阻、贫血、缺锌、铅中毒、肠道寄生虫病等,此外经常异食可导致营养不良

病因

关于异嗜症的病因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一种心理失常的强迫行为,往往与家庭环境不正常有关。初期可因无人照顾、擅自摄取异物,日久成为习惯,变成不易解除的条件反射。亦有认为与锌、铁等微量元素缺乏有关。1978年山东地区报道对2-3岁以下异嗜症108例幼儿,认为因缺铁性贫血所致;在给铁剂1-2月,异嗜症状均消失。国外曾发现异嗜症患儿血内锌含量低,在膳食内补充锌剂后,迅速好转。部分患儿神经发育异常。

儿童异嗜症,属中医“疳症”“积滞”“厌食症”范畴。本症多因乳食不节,喂养不当,病后失调,以及先天禀赋不足所导致。临床上多表现不同程度的形体羸瘦干涸,生长发育迟缓,头大颈细,四肢软弱,腹部胀满等症,以脾疮为常见[4]。“疳皆脾胃病,亡津液所作也。”儿童脏腑柔嫩,脾胃容易受伤,脾胃损伤则导致消化吸收及运化功能障碍,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全身脏腑、肌肉、四肢百骸,影响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以致百病丛生。

临床表现

患儿喜食煤渣、土块、墙泥、砂石、肥皂、碎纸、火柴、纽扣、毛发、毛线、生米、生豆、茶叶、破布、瓦片、木炭;、炉灰以及金属玩具或床栏上的油漆等异物。对较小的物品能吞食下去,较大的物品则舔吮或放在口里咀嚼。他们不听从家长劝阻,常躲着家长暗暗吞食。严重者可导致气管、支气管或食管异物。常见症状为食欲减退、疲乏、腹痛、呕吐、面黄肌瘦、便秘和营养不良等。

防治

(1)对心理异常引起的异嗜症,首先要注意家庭情况。如夫妻、婆媳间遇有矛盾或不顺心之事,不宜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骂,更不宜在孩子身上出气。这样做会惊恐孩子。对于长期不和的家庭,孩子极易产生心理异常,有可能引起异嗜症。此外大人责罚和捆缚患儿手足,不但不能解除异食习惯,反而使他们暗中偷吃此类不洁之物。家庭和谐,夫妻相互体贴,父教母爱,精心抚育,对心理异常所致异嗜症的预防或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2)营养失调所致的异嗜症,必须及时调整营养。尤其对6个月后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以防铁等营养素的缺艺,引起缺铁性贫血。幼儿因饮食习惯不良、拒食、改善不营养供应较差时,要及时调整饮食营养和改良不良的营养习惯。长期腹泻、呕吐、肠炎、脂肪痢等,均可影响营养素的吸收。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好,也能造成缺铁性贫血。如有“肠虫”(钩虫、蛔虫等)寄生虫时,应及时治疗。近年来发现,每日以大量未经煮沸的鲜牛乳喂养小儿,可出现慢性肠遣失血,以致缺铁性贫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锌的缺乏会引起多方面的机能障碍。儿童缺锌时,对味觉的敏感减退,是引起异嗜症原因之一。何金生等报道用0.2%硫酸锌糖浆15毫升/日治疗异嗜症,分3次,连服1月,疗效显著。

小儿异嗜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必须加以慎防。婴幼儿时期偶吞手边玩具及其他物体是常见的,但2岁以后常食异物,必须研究原因,尤其要注意家庭情况。一般认为4岁后顽固不改者病情严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