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0 22:49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疾病。本病好发于男性,主要特点是脂溢部位出现复发性、瘙痒性、群集性、毛囊性丘疹和脓疱,有融合倾向。本病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皮疹持续时间及发疹间隔不一,一般不影响全身健康。
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皮脂溢出及性激素有关;或为对溶血性链球菌抗原过敏的一种细菌疹。还有人认为是对金属,比如金、银、锡、铜等的过敏反应。
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临床上好发于面部、胸背部和四肢近端。丘疹一般群集分布,中心部丘疹消退后有少量鳞屑及色素沉着,边缘又有新起丘疹,逐渐向四周扩大,皮损扩至一定程度不再增大,境界清楚,脓疱和丘疹常常混合存在,皮损于数周至数月内可自行消退,但可以在患处反复发生。皮损加重时可伴有轻度发热、腹泻、乏力等全身症状。
多数患者现在或过去患有痤疮或脂溢性皮炎,有些患者家族内有哮喘及湿疹史。本病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一般不影响健康。
1.血液检查
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轻度增多,嗜酸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升高。
2.脓液细菌培养
一般呈阴性。
3.病理活检
可见毛囊内形成脓肿,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诊断要点如下。
1.典型症状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脂溢部位有毛囊性丘疹、脓疱,轻度瘙痒。
2.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轻度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脓液细菌培养一般呈阴性;病理活检可见毛囊内形成脓肿,含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本病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脓疱病
脓疱细菌培养呈阳性,组织病理检查为脓疱及水疱在角质层下,疱内含大量中性粒细胞。本病多见于幼儿及儿童,多发生暴露部位,早期为红斑、小水疱,后为脓疱,溃破后成红色糜烂面,上附黄痂伴瘙痒,淋巴结肿大。
2.体癣
皮损皮屑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呈阳性。皮损为环形或多环形,中央退行,边缘清楚,为炎性丘疹和丘疱疹。瘙痒明显,夏重冬轻或消退。
3.脓疱性银屑病
本病的组织病理检查为棘层上部有Kogoj脓疱。往往伴有高热、关节肿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皮损以四肢屈侧和皱襞部为主。
口服或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部分患者用氨苯砜或磺胺嘧啶治疗有效。少数患者摘除扁桃体、龋齿后或应用抗生素后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