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8 00:32
囊(拼音:náng、nā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据已有古文字资料,“囊”字最古形体为收录于《说文解字》的篆文。其本义是口袋;后引申为用口袋盛物。
囊,形声字。初文作①(《金文编》425页,“②”字所从),像扎住袋口的囊(小圈儿象征扎系袋口的绳索),象形字。后改为从③(“橐”之初文)的形声字。小篆及秦汉古隶从③,襄省声;草书与楷书则是从③省(省去“木”),襄省声。以上各体虽然均从襄省声,但所省者各不相同:小篆“襄”字从衣,④声,字形1所从省去了“衣”旁;古隶“襄”字作⑤、⑥,字形2、字形3所从都省去“④”和“衣”的下半;隶书“襄”字作襄,草书(字形4)所从省去了“⑦”;楷书则仅省去了“⑧”。“囊”,本义是口袋。《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汉王充《论衡·无形》:“形之血气也,犹囊之贮粟米也。”引申指用口袋盛物。汉桓谭《新论·求辅》:“虽积和璧,累夏璜,囊隋侯,箧夜光,未足以喻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策蹇驴,囊图书。”
(资料来源:)
橐也。从㯻省,襄省聲。奴當切。
槖也。
从㯻省,④聲。④各本作襄省二字,淺人改也,今正。
奴郎切。十部。
𢑿《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奴当切。音瀼。《说文》:橐也。从橐省,襄省声。《诗·大雅》:于橐于囊。传:小曰橐,大曰囊。《集韵》:一曰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又《史记·鼂错传》:太子家号曰智囊。
又宋玉《风赋》:盛怒于土囊之口。注:土囊,大穴也。
又《庄子·在宥篇》:乃始臠卷伧囊而乱天下也。注:伧囊,犹抢攘。
又姓。《春秋·定四年》:楚囊瓦出奔郑。
又《正字通》:六朝人作隐囊,柔软可倚。王维诗:不学城东游侠儿,隐囊纱帽坐弹碁。
又米囊,杨花别名。见《容斋随笔》。
又《汉官仪》:凡表章皆皁囊封事。
又《晋书·郭璞传》:郭公者,精卜筮。出青囊中书九卷授郭璞。
又地理书有《靑囊经》。
(图影来源:)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