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17:27
四叠体:中脑的背侧面有两对圆形隆起,总称为四叠体或顶盖。主要由灰质组成,即上丘和下丘的总称。
1、四叠体池:
四叠体池与中间帆池同属于幕上后部脑池,因其无明确的边界故其范围的划分常常是人为的。
2、上丘:
上丘是中脑背侧四叠体的上一对小丘。系视觉反射中枢,细胞成层排列。即接受视束及枕叶皮质来的纤维,又发出纤维参与构成顶盖延髓束和顶盖脊髓束,交叉后下行,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及脊髓前角细胞,完成视觉反射。
3、下丘:
下丘是中脑背侧,四叠体的下一对小丘。其深面有一对下丘核,接受传导听觉的外侧丘系纤维。由下丘核发出纤维组成顶盖延髓束和顶盖脊髓束,沿中脑中央灰质外缘走向腹侧,交叉后下行,止于脑干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是听觉的反射中枢。
1、四叠体:
四叠体又称顶盖,由两对小圆丘组成。上一对,称上丘,由数层相互交替的灰、白质构成,是视觉皮质下中枢,借上丘臂(为白质纤维)与外侧膝状体联系,主要形成眼运动的反射中枢。上丘可能接受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别是痛觉纤维。下一对,称下丘,是听觉皮质下中枢,借下丘臂(为白质纤维)与内侧膝状体联系。在每一个下丘内,含有一卵圆形细胞团,称下丘核,由小型和中型细胞组成,它接受来自外侧丘系、对侧下丘核和内侧膝状体的纤维。来自蜗神经后核的纤维只发侧支,终于下丘核。此外,下丘核还接受来自听皮质的纤维,也可能接受脊髓顶盖束和三叉神经前束的侧支,还接受背侧纵束来自下丘脑的纤维。因此,下丘核不仅是听觉中继和反射中枢,也是视、嗅、痛、触觉的整合中枢。
2、四叠体池:
四叠体池的侧方与环池为邻,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辨认,实为相通。前界为中脑背侧、四叠体和松果体,后方Galen大脑大静脉常被发育良好而致密的蛛网膜附着,从而形成一明确后界并附着在小脑幕上,上界为中间帆池。中间帆池是从僵联合到室间孔间的一个狭小的脑池,位于胼胝体后下方中间帆和第三脑室顶之上,前尖后宽。四叠体池与大脑中间帆之间亦无明显界限。四叠体池长径为16.1~22.8mm,宽径为18.2~12.9mm,前后径为4.2~3.1mm。四叠体池内的主要结构有四叠体、四叠体动脉、大脑后动脉P4段、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大脑大静脉及其汇入静脉的末端。大脑大静脉位于四叠体池内、胼胝体后下方,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以及其他的一些静脉属支均向此区域汇聚,大脑内静脉经第三脑室脉络丛向后至小脑幕切迹后部汇合成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经环池入四叠体池然后终止于大脑大静脉或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属支还有枕内侧静脉、胼胝体后部静脉、松果体静脉、四叠体静脉等,手术时由于这些静脉的障碍使手术变得十分困难,同时又由于这些静脉位置深、粗大、壁薄等原因,一旦出血不易止血,损伤这些静脉可能会引起脑水肿、精神症状、四肢强直、高热、昏迷、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瞳孔缩小以及腱反射亢进等。
四叠体由两对圆形隆起组成。上方一对称上丘,是皮质下视觉反射中枢;下方一对称下丘,是皮质下听觉反射中枢。上丘和下丘分别有神经纤维向两侧延伸,称上丘臂和下丘臂(合称四叠体臂)。通过上丘臂,上丘与外侧膝状体发生联系。通过下丘臂,下丘与内侧膝状体发生联系。当外界刺激(如爆炸声、闪光等),经耳或眼接受并产生兴奋,通过听觉或视觉传导路到达内侧膝状体或外侧膝状体后,可经下丘臂或上丘臂将神经冲动传给下丘或上丘。下丘或上丘再通过顶盖脊髓囊将冲动传到脊髓,引起肌肉运动,完成探究反射。
中脑顶盖综合征:
中脑顶盖综合征又称为四叠体上丘综合征。双眼垂直协同运动的皮质下中枢在上丘的顶盖区和Darkschewitsch核。该区病变引起垂直协同麻痹,多表现为上视麻痹型。有时伴有会聚麻痹及瞳孔对光反应消失,称Parinaud综合征,多见于松果体和四叠体区肿瘤。其他如下视麻痹型和上、下注视麻痹型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