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12:02
四号驱逐战车(Jagdpanzer IV,Sd.Kfz. 162)是一种驱逐战车,为利用四号坦克底盘发展出的三种主要衍生型之一。
1942年末,德国陆军军备局,提出新的驱逐战车需求,并要求该车必须与四号坦克零件共通,且可搭载豹式坦克所装备的Pak 42 70倍径炮。
不同于之前的驱逐战车,如黄鼠狼驱逐战车系列,本车的主炮被直接嵌入车体上部结构中,以尽可能的降低车体轮廓。四号驱逐战车保有基本型态的四号坦克底盘,但原有的垂直前部装甲被大角度倾斜的凸出前部装甲所取代。为了搭载全新的上部结构,本车变更内部设计,改变了油箱及弹药架的位置。因为本车没有炮塔,因此原本用以提供四号坦克炮塔旋转所需动力的马达便被移除了。
本车的上部结构采用倾斜装甲设计,可以较薄的装甲厚度提供较大的防御效果,同时前部装甲的厚度达到100mm。为了尽可能简化生产流程,本车的上部结构系制作成具有楔形连结部的装甲板,再焊接起来。
本车主武装为7.5cm炮,原设计为装备PaK 42 70倍径炮,但碍于生产数量不足,致使预量产型和先期量产型装备了较旧型的7.5 cm PaK 39 48倍径炮。此炮的炮身较短,且威力也不如PaK 42。后期生产型装备了倍径较大的主炮,导致四号驱逐战车前方过重,尤其厚重的前部装甲影响更甚。这大幅降低了本车的机动性与越野性能,为此本车车组员将其戏称为“古德林之鸭”。
四号驱逐战车的最终发展型于1943/12定案并于1944/1投产,装备PaK 39 48倍径炮的车型一直生产到11月。装备PaK 42 70倍径炮的车型则自8月起开始生产,直到1945年的3、4月为止。原本打算停止四号坦克的生产,以便能够专注于生产四号驱逐战车,但是这计划从未实现。
类型 驱逐战车
原产国 纳粹德国
基本规格
总重量 25.8吨
全长 8.5米
宽度 3.17米
全高 1.85米
操作人数 4
装甲厚度、类型 10 - 80 毫米 滚轧均质钢板
主要武器 1x 7.5 cm Pak 42 L/70
55 发
次要武器 1x 7.92毫米MG34
600 发
发动机 Maybach HL 120 TRM
输出功率 300马力
功率/重量 11.63马力/吨
悬挂系统 簧板式避震(Leaf springs)
最大行动距离 210公里
装备7.5 cm PaK 39 43倍径炮的四号驱逐战车,仅于预量产阶段生产小量。
装备7.5 cm PaK 39 48倍径炮的四号驱逐战车,官方名称Sturmgeschütz neuer Art mit 7.5 cm PaK L/48 auf Fahrgestell PzKpfw IV,1944年约生产780辆。
装备7.5 cm PaK 39 70倍径炮(Sd.Kfz.162/1)的四号驱逐战车(V),为两种装备70倍径主炮的衍生型之一。1944到1945间约生产940辆,(V)字代表设计者Vomag。
小改装及性能改良遍及整个生产线的所有衍生车型,一如数项现地改装项目,其中最常见的改装就是加装装甲侧裙。原本四号驱逐战车的48倍径炮装设有炮口制退器,但是由于炮口过于接近地面,每次开火都会扬起大量沙尘而曝露车辆位置,迫使许多车组人员于现地拆除炮口制退器。随后的车型便省略了炮口制退器。
早期装备48倍径炮及70倍径炮的车型皆具有防磁纹路表面处理,但是约略只持续到1944/9便不再施作此表面处理。后期车型只有三具回转轮而不是原本的四个,并采用了四号坦克后期型的双垂直式排气尾管。某些后期型车款也在两侧的第一组路轮装设全钢制路轮。
四号驱逐战车服役于装甲师及SS装甲师的反坦克分队。本车曾参加诺曼底战役、突出部之役以及东线的战斗。本车是非常成功的驱逐战车,但是当忽视战术规则而将本车当作坦克的替代品或突击炮使用时,本车的表现就十分地拙劣。可是在战争晚期,本车经常被当作坦克的替代品运用,乃因那时往往没有其他的车种可供选择。
自诺曼底登陆起,SS12 青年师坦克歼击营的鲁道夫-罗伊以四号驱逐战车共取得36辆确认击杀纪录。并于1944年10月16日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1944年12月17日于比利时的阿登森林攻势期间,他从他指挥的四号驱逐战车中探头出舱盖观察车外状况时,遭到美国狙击手击毙。
总体而言,本车的设计理念是成功的,二战结束后,西德陆军继续操作Kanonenjagdpanzer,但战后仅生产了少数其他形式的固定炮座自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