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5 17:24
四大主灾,指我国古代发生次数多、为害面广、牵涉面大的四种灾害,具体是指:水灾、旱灾、虫灾、饥荒。
水灾是突发型灾害,来势猛,为害烈,常造成“坏民舍,溺居民,坏桥栈,伤禾稼”,对人们生命财产威胁最大,是第一大灾害。水灾的第一个特点是常造成江河横溢,河堤决口。据统计,宋朝232次水灾,就有57次河堤决口。元朝从1271年到l368年的97年,发生水灾116次,平均每年发生1.19次,大小河堤决口33次。明朝发生水灾278次,平均每年发生1次,大小河堤决口34次。清朝发生水灾416次,平均每年1.4次,大小河堤决口15次。水灾的另一个特点是随着雨区的移动,有的年成一年发生数次水灾,造成连续性危害。例如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一年发生5次水灾,四至八月,全国有62个县涨水。
旱灾是渐发型灾害。往往是数月不雨而酿成。其特点是延续时间较长,受害范围较广。如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宋三十二州旱;宋真宗成平元年,宋四十七军州旱。辽亦遭旱;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七月至十一月,几乎半年时间全国有26个军及2个郡遭旱灾。元成宗元贞元年六至九月,全国有12路受旱。明宣宗宣德七年至八年(公元1432—1433年),西京、河南、山东、山西久旱,这一带有45个县,大旱七至八个月。清圣祖康熙五十七年,湖广钟祥十二州县,五十八年有浙江、钱塘等二十一州县,六十年有直隶开州、永年等二十二州县,六十一年有山东泗水等十一个县遭旱灾。清世宗雍正元年。山东有济南等五府,河南有七十七州县遭旱灾。到乾隆年间,受旱的面积更大了。乾隆二年,山东有三十八个州县,甘肃有十个县,山西有十二个县受旱,江苏有二府八十一州县受旱。
虫灾是有害生物繁殖过量型灾害。某种昆虫的发生量特多,必然会吞食大量农作物,使人们缺粮少菜而造成饥馑。宋元明清的虫灾主要还是蝗灾。据统计,宋朝发生虫灾108次,其中蝗灾92次,占85.2%:其余的虫灾有:蝝虫4次,粘虫4次,桑虫3次,螟虫2次,蝻虫、*[甘+虫+虫]虫和其它虫各1次。元朝发生虫灾85次,其中蝗灾68次,占80%;其余是:桑虫7次,粘虫2次,其它虫2次,稻虫、麦虫、螟虫,蝝虫各1次。明朝发生虫灾102次,其中蝗灾91次,占89.2%;其它虫灾11次。清朝发生虫灾112次,其中蝗灾86次,占
76.8%,其它虫灾26次。
饥荒是天气型灾害或生物型灾害所带来的一种悲惨结局型灾害。因水、旱、风、虫等灾害造成欠收无收而发生饥馑,迫使农民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卖儿弃女,啃树皮草根。偷盗抢劫,互相残杀。宋元明清造成饥馑的主要根源是水旱灾害,尤以旱灾为甚。凡遭旱灾之处,赤地千里,人畜饮水匮乏,作物更是无生长之机。据统计,宋朝的l53次饥荒,其中旱饥37次,水饥24次,旱蝗饥和亡麦饥(据分析是麦病害所致)各5次。水旱饥4次,蝗饥3次,水蝗饥、风饥、地震饥、疫饥各1次,未明原因饥70次(多为辽、金发生的饥荒)。宋朝最惨的一次是宋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4年)春,因旱灾蝗灾造成的两淮、荆襄、建康府大饥荒,当时“米斗钱数千,人食草木。淮民封道殣,食尽,发瘗胔继之,人相搤噬;流于扬州者数千家,渡江者聚建康,殍死日八九十人。是秋,宋诸路复大歉,常、润尤甚。冬,宋行都大饥,殍者横市,道多弃儿。”元朝89次饥荒,其中旱饥32次,水饥18次,水旱饥16次,蝗饥5次,旱蝗饥4次,旱虫风饥1次未明原因饥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