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9 18:2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四川大学二级学院,是全国首批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院。
1924年,在成都高师基础上建立了国立成都大学,正式建立生物学系等十个系,这是学校设系之始。
1927年秋,由成都高师升格成立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并于1929年招本科生,设置了生物系等八个系。
1931年11月9日,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经过几年院系建设,建成文、理、法、农、教育等5个学院,23个系。理学院中设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四个系。
1933年7月,生物系有教授5人,助教5人,标本制作员2人,实验室5间,供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组织学、细胞学、胚胎学及地质学等课程实验之用。
1939年,国立四川大学迁往峨眉山。生物系在系主任方文培主持下,对四川省植物资源开展了系统研究,组织师生采集并与中国国内外其他研究机构交换标本近9000份,奠定了学校植物标本馆的基础,同时,完成了《峨嵋植物图志》等著作。
1943年初,国立四川大学由峨眉山迁回成都。
1952年至1953年开展院校调整,华西协合大学生物系调整到四川大学。生物系中首次分设了植物学专业和动物学专业,每个专业高年级还设专门化方向。课程设置上,除政治、外文、数、理、化基础课外,专业课门数增加到20门以上。组建了植物学教研室、植物生理学教研室、动物学教研室、动物生理学教研室等。每年招生人数达40-80人,在读学生达200-300人。教师队伍扩大,一大批老、中、青教师在此任教。教学设备增加,学校专门建设了生物系大楼,供教学科研使用。从华西协合大学生物系调整来了大批动物标本,丰富动植物标本室。
1958年,新设置了生物化学专业、生物物理学专业和微生物学专业,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植物学专业(分类学)的方文培教授和动物学专业(细胞学)的雍克昌教授开始招收副博士研究生(按苏联学制),方文培教授建立了“高等植物分类研究室”,后发展成为植物研究所;雍克昌教授建立了“细胞学研究室”。
1987年,为适应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式,学校将生物系分拆为生物系(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工程系(微生物、发酵工程、遗传学)。
1994年,原华西医科大学基础生物学与细胞学教研室合并到原四川联合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998年,四川联合大学更名为四川大学,四川联合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名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年,生命科学学院被列入全国首批17个“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院”之一。
截至2018年9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3个教学系,设置3个本科专业。
截至2018年9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领域,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学科列入省级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生物学科被评为为A类,生态学科为B类;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ESI世界前0.5%,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进入ESI世界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植物保护、生态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植物学、遗传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安全、结构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资源利用、风景园林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予领域: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工程、风景园林
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遗传学
省级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资源生物学、高原生态学
省级重点学科:动物学、微生物学
截至2018年9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院还建立了四川峨眉山等生物科学野外实习基地;拥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理科优秀名牌课程,2门国家理科名牌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截至2018年9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教职工150余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在职教师中正高(教授或研究员)51人,副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46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建全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毛康珊
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喜忠、陈放
四川省教学名师:林宏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毛康珊(名单不全)
截至2019年9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省共建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6个校级科研平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能源植物生物燃油制备及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部省共建实验室: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部省共建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资源微生物及生物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动物疫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资源生物学及生物制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微生物与代谢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校级科研平台:四川大学生长代谢衰老研究中心、四川大学西南资源环境人口科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物化学技术研究所、四川大学食品与发酵工程研究所、四川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截至2019年9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领域既包括了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又涵盖了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着力于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医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国家其它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
截至2018年9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所属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大学自然博物馆,馆藏植物标本72万份,动物标本14万份。
“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一流人才”
根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青年生命科学学会、实验梦工厂社团、疾病与健康协会、创意化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常年开展薪火计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保研、出国、就业、考研经验交流分享会”、“生物信息学”讲座、学生科技节、一院一品“植物嘉年华”活动、“方舟”青志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爱之家”流浪猫狗收容中心志愿者活动、生态小世界活动、“制作人工琥珀”活动、“草鱼苗透明骨骼标本”制作活动等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