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更新时间:2022-12-29 11:09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挂靠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田家炳教育行政学院),学院成立于1999年12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四川师范学院教育系。

简介

经多年建设,学院凝练出“德臻人本,格物致知”的办院理念,始终坚持“稳步发展、适度超越”的发展战略,形成以教师教育为己任,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成人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基础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体系。

组织机构

学院现设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等4个教学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职业与技术教育研究所、藏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和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所(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9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还有全国心理咨询师考评委员会四川鉴定中心等挂靠机构。现有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博士(含在读)32人,外籍教师2人;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近2000人。巴登尼玛院长领衔的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开设专业

学院历来注重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现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9个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4个本科专业。教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学原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课程与教学论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建有“雪域教育资源库”、民族教育教学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等资源库和实验室

教学理念

学院立足四川、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走特色化办学之路,以形成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和自觉运用教育科学服务于不同社会环境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教育之反贫困功能,强调教育对民族地区中华共享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地位,探寻多元文化视野中教育的本质及功能,凸显“跨区域、跨文化”办学特色。“十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40余部;获省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励50余项。

学院重视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到港、台及国外高校或机构访学、讲学、进修的教师超过3人次/年。学院承办了“多难兴邦:教育的使命——汶川震后教育的反思与重建高层论坛”等多个高水平学术会议,与国内同行的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增强。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菲律宾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的友人多次莅临学院,与该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新的时期,学院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和改进常规管理为保证,开放交流,服务社会,走一条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较高、学科发展较好、队伍结构合理、师生博学向上的协调发展新路,力争把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育科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基地。

学术科研

学术讲座:为理想而大学

2013年11月1日上午九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储朝晖博士来我院举办“为理想而大学”的专题讲座,参加讲座的有我院万英书记、傅林教授、郑富兴教授、刘远碧教授、卢德生副教授、布穷老师等,以及学院部分研究生同学。

讲座开始傅林教授向在座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储朝晖研究员的个人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特色。储朝晖研究员长期以来在三个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一是关于中国大学精神的研究,二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三是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他此次讲座的内容大致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提出几个问题,如:我们为什么受教育?我们为什么上大学?我们是谁的?希望成为什么?在大学中如何做人?引起了在座各位老师和同学深刻思考,之后储朝晖研究员和大家分享了“中国大学中如何做人的核心问题”的观点,即自由主义;第二部分探讨了理想大学的目标应为“止于人民幸福”,因为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此部分采用了陶行知关于教育的观点“一切所教所学所探讨,为的都是人民的幸福”;第三部分阐述了确立志向与人生理想的源泉,解构了生活教育目标的内部和外部逻辑,以及养成健全“心灵”的要素;第四部分谈到了大学精神的弘扬,储朝晖研究员通过对大学精神概念的分析以及中国古代大学精神原理的说明,提出中国大学精神的特性,中国大学精神即是“士志于道”的精神,或者说是“士”的精神,是“德治”的精神,是“做人”的精神,是“和合”的精神;第五部分,即讲座内容的最后部分,储朝晖研究员谈到要做有理想的人,在川流不息的现代化社会中,要做长久的现代人,行以求知知更行,我们要成为价值的创造者而非继承者,做自己的主人,因为自主是理想的根,是幸福的基。

讲座主要内容讲解完之后,储朝晖研究员以一首诗赠与四川师大学人,并为大家提供了本次专题讲座的一些可供参考书目。参加讲座的师生被此次讲座的内容深深吸引,热烈参与讨论,如关于人民幸福、社会对人的认可等问题,储朝晖研究员分别详细地为每位师生做了回答,他认为让人民做主,让每个人首先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定义自己的幸福,因为每个人的体验不同,衡量幸福的标准也不同。这次讲座对同学们启发很大,大家感到作为大学人要坚持我们的大学精神及信念,人的一生肯定会遇到磨难,面对一些不认可或者冲突,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理想终会实现。

国际汉语权与国学输出

2011年12月15日上午9点,多元文化中心在狮子山校区7教B413举行题为“国际汉语权与国学输出”的多元文化第四次讲会。本次讲会的主讲老师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系,现任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向世山老师。参加本次讲会的主要是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老师、研究生以及本科生。

向老师首先介绍了“国际汉语权与国学输出”的时代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于国学的争论、孔子学院的开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系列中央会议。向老师提到文化软实力和国学竞争时指出,文化软实力包括了话语权、价值观和经济利益。文化软实力是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强调文化的强大力量,“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突出”,如今社会软实力比硬实力得到了更多的社会认可,并联系当今国际社会的实际作了详细地说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